皇帝称号的由来与郡县制的伟大变革

昨日之事 2023-11-28 23:37:43

秦皇郡县制,

统一华夏疆。

行政管理明,

稳定安家邦。

秦王灭六国后把全国定名为秦,国都定于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如再延用过去"王"的称号就不能显示成功,便于群臣商议,更换名号。李斯和众位大臣商议后报告嬴政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 嬴政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高五帝",决定采"皇"和"帝"两个字,称为"皇帝",并自号始皇帝。从此,"皇帝"的称号为历代君主所沿用。他认为秦朝从自己开始称帝,会二世、三世,至于万世永远传下去,于是便自称"始皇帝",后来人们就称他为秦始皇了。

国家统一以后,天下应当如何治理?丞相王绾对秦始皇说:"六国诸侯刚刚被灭不久,原先的燕国、齐国、楚国离咱们的国都都很远,如果不在那里分封王侯,恐怕那些地方很难控制得住,您不如把几个皇子分封到那些地方去做王,协助陛下统治天下"。廷尉李斯反对王绾分封的建议,他说:"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以后,曾经大封子弟功臣为诸侯,后来诸侯之间关系越来越疏远。如今陛下统一了天下,可以在全国设置郡县。子弟功臣多多赏赐些赋税钱财,不要分封诸侯,这样就容易控制!"

秦始皇权衡利弊,决定采纳李斯的意见,他说:"以往天下苦战不休,都是因为分封诸侯王的缘故。现在天下安定了,再分封诸侯王,又将会种下战争的祸根。我认为廷尉的建议是对的"。

丞相李斯

于是秦始皇把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郡以下设县。每郡都由中央政府直接任命三个官长去治理,即郡守、郡尉和郡监。郡守是一郡最高的行政长官,统管一郡的重大事务。郡尉是管理治安的,全郡的军队由他统领。郡监执行监察方面的事情。地方上的治理办法确定了,中央政府的组织机构也逐渐定型。秦始皇规定中央朝廷里设置三公: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协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务;御史大夫负责执掌群臣奏章,下达诏令,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事事务,但没有实权。九卿:丞相之下设九卿,分别掌管各项具体政务,它们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所有这些官员都归皇帝任免和调动,从国库里领取薪俸,一概不得世袭。

秦朝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通过分封诸侯,使各诸侯国在各自的领地内享有相对较大的独立权,从而形成一种分权与集权的平衡机制。这种制度也为秦朝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使得各诸侯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得以相互交流、融合,促进了秦朝的繁荣和发展。

此外,分封制还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使得秦朝得以成为一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同时,分封制也使得秦朝得以扩大统治区域,加强对边远地区的控制和开发,巩固了秦朝的统一地位。

秦始皇建立的这一套封建专制的政治体制,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后来各个封建王朝所实行的政治体制,大体上是在秦制的基础上逐步演变的。

好,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的观看, 如果你们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1 阅读:55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