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四季中,中秋月最美。
迟子建说它“洗尽铅华、安详恬淡”。
所以,中秋望月,格外迷人——
你抬头,望它。它也望你。
清辉普照,如影随形。
临近中秋,云层间的月亮正奔着圆满而行,又会有多少人会伴着中秋的月色,穿越如织的人潮奔赴故乡呢?
清风朗月,见证着彼此心照不宣的思念,也映照着不可磨灭的乡愁。回家,不仅是身体的抵达,更是精神的依存。
儿时的中秋,是在老家的庭院里围坐着一桌饭菜瓜果,清风穿堂不惊,抬头是零零散散的几颗星,和瑶台镜般的皓月。年纪稍小的孩子缠着年纪大些的我们听中秋的神话,大人们摇着蒲扇聊家常,身旁点着的蚊香青烟袅袅。
如今的中秋,高楼比庭院离月亮理应更近了些,可又似乎退远了些,中秋晚会流动的光点欢快跳动着,融进流淌的月光。很多都变了,但有的也没变,悄悄地留下,发现时心底会绽出惊喜的花--不变的团圆与欢笑,满桌珍馐佳肴。秋风仍似那些年的温柔,明月无言,凝视了这片土地几千年,如水的月光似是能洗掉时间,我们与千年前的李白、苏轼、张九龄,天涯共此时。
贾樟柯说:“离开故乡是为了看世界,看了世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故乡。”
很多时候,回家似乎是一件不需要理由的事,席慕蓉从《乡愁》里撑出的枝丫,好像也在朝朝暮暮送别远行的人: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愿中秋快乐
为什么我们穿过了世界,却仍想回家?
因为在这里,
我们的眼睛、心灵与双足,
都有它的归处。
中秋,似是故人来;
重逢,胜却人间无数。
风尘仆仆,总有归途。
愿花常好,人常健,月常圆。
图片素材: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若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