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神中,阐教和截教属于是同根同源的关系,他们都出自于鸿钧道人一脉,所谓“一道传三友,阐截两教分”。
意思就是鸿钧道人共教出三个徒弟,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
到艺成下山后,三个徒弟又创建了阐、截两教,也就是: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联合创建了阐教,而通天教主则独自创建了截教。
值得一提的是,阐教虽由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共同创建,但真正主事管理教中大小事务之人却是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只是顶着大掌教的头衔。
说白了,太上老君就是阐教的股东,平时阐教的大小事务他并不会参与,但涉及到阐教生死存亡之事,他肯定会及时出手,这也是太上老君多次出场帮助阐教渡过难关的原因所在。
阐、截两教教主是亲师兄弟,这也就意味着两教教众都是叔伯师兄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教众之间是不可能出现恩怨仇恨的。
当然,事实也是这样,在签押封神榜时,不仅阐截两教三位教主全都来到截教总部碧游宫商议封神榜的归属,就连两教教众很多也都在场。
其中,截教在场的人有三霄仙子、赵公明、亲传四弟子、随侍七仙等。
而阐教在场之人应该有燃灯道人和十二上仙。
能坐在一起商议解决同一件事,这说明彼时两教之间的关系非常好。
当执掌封神榜的任务落到元始天尊身上后,通天教主也是非常积极地配合二师兄的工作,如:
将截教核心人物全都集结到碧游宫,其他主要人物则是以偈言的方式警告他们不准随意离开道场踏足西岐,在保证截教根基不受损的情况下,剩下的那些教众是否上榜通天教主并不过问。
当然,对于那些无视自己警告的门人,通天教主也是不管他们死活的,像:赵公明、三霄仙子、火灵圣母等这些人之死,通天教主连问都没有。
还有,对于阐教门人,通天教主也是非常喜爱,为此他还多次告诫截教门人不得伤害阐教弟子,关于这一点从广成子三谒碧游宫和借法宝给余元却捉惧留孙看出。
可以说,在封神大战前期阐截两教之间并不存在恩怨。
对此有人会说,伐西岐之战中,截教门人一波又一波地去伐西岐斗阐教,而阐教门人则毫无顾忌地对截教门人下狠手,这难道不是恩怨吗?
站在阐教的立场,前期他们虽然诛杀了很多截教门人,但那并不属于是两教恩怨,往小了说,他们是在帮通天教主教训这些不听话的门人。
往大了说,这些截教门人助纣为虐,阻碍封神大业属于是逆天而为,阐教门人将其诛杀也属于是替天行道,并不属于是两教恩怨。
真正引起两教恩怨的,其实就是多宝道人说的一句话,也就是:
他骂吾教是左道傍门,不分披毛带角之人,湿生卵化之辈,皆可同群共处。
意思是阐教骂截教是旁门左道、是不入流的异类。
多宝道人是通天教主大徒弟,同时也是他最信任的人,因此对于多宝道人的话,通天教主是深信不疑。
又因为阐截两教是同根同源关系,阐教说截教是左道、是异类,这明显就是看不起截教、认为他们高截教一等。
在这种情况下,通天教主才会对阐教产生仇恨,为此还将镇教之宝诛仙四剑赐予多宝道人,让他拿去摆下诛仙阵用于对付阐教。
对于元始来说,通天教主此举就是在阻碍他完成封神大业,在加上他内心里也真是看不起截教的那些异类弟子。
因此阐截两教之间的恩怨便产生了,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的诛仙阵和万仙阵之战,结果就是阐教虽然势弱,但因为有外援,也就是西方教的两位教主接引道人和准提道人,最终截教惨败,并且还落得差点全军覆没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