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醒来一身汗?别不当回事!来看看这三个穴位,拧紧你的汗阀!

沛珊说健康 2024-04-04 03:04:46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肾阴虚所致。

盗汗的原理,肾阴虚:虚则阳盛,虚热内生,阴气空虚,睡则卫气乘虚陷入阴中,表无护卫,肌表不密,荣中之火独旺于外,蒸热,迫津外泄则汗。醒则气固于表,玄府密闭而汗止阴。这里介绍3个穴位改善盗汗有很好的效果,分别是复溜穴、阴郄穴、后溪穴。

复溜穴:复溜穴属于足少阴肾经,复溜穴具有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温阳利水,改善整个肾功能的作用。复溜穴是肾经的母穴,肾家的虚症在复溜上补之,《针灸甲乙经》中称复溜穴主要用于“骨寒热无所安,汗出不休。”

阴郄穴:阴郄为手少阴心经的郄穴,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等疾病。骨蒸盗汗是阴虚内热的典型表现,中医讲心主血脉,而血汗同源,所以有着“汗为心之液”的说法,如果阴虚热扰,心液不能敛藏就会造成骨蒸盗汗。《针灸大成·标幽赋》一书中曾记载:“一泻阴郄,止盗汗”,肯定了阴郄穴治疗盗汗的功效。作为郄穴的阴郄穴,具有由外到内沟通心脉的功能,使得心火下探,肾水上提,以达到心肾相交,水火相济的目的,帮助清除内热,固护肌表,从而防止津液蒸发外出,缓解夜间潮热、盗汗的症状。

后溪穴:后溪穴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穴位,同时也是奇经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能泄心火,壮阳气,调颈椎,利眼目,正脊柱等作用,,后溪穴是调理汗液的大穴,我们知道,《灵柩经·经脉篇》中说:“小肠经主液所生病。”这个液包括很多,如:唾液、尿液、精液、汗液、月经、白带、乳汁、胃液、胰腺、前列腺、骨膜分泌液等等,所以,凡是与液有关的疾病均可从小肠经下手解决。

复溜穴补足肾阴;阴郄穴养阴清热、防止津液蒸发外出,使的心肾相交;后溪穴泄心火,壮阳气,不仅让心火不再蒸腾津液外泄为汗,还壮阳气固护肌表,三穴共用,标本兼治,改善盗汗效果好。

❖本文仅作知识分享,不构成对任何药物或治疗的推荐和推广,不能代替专业医生的医疗建议。如有诊疗需要,请咨询和联系正规医疗机构。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