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倪怀孕期间一直保胎,甚至因为大出血住院了半个月。为了照顾她,她的妈妈和妹妹提前在7月26日赶到杭州,准备帮她坐月子。
小吴的妈妈姜大姐也从湖南赶来帮忙。本以为有了两位老人的照顾,家里会井井有条,没想到矛盾却接踵而至,家里闹得不可开交。
小倪和小吴平时都要上班,小吴还有自己的事业,工作繁忙。大女儿上幼儿园需要接送,小女儿刚满月,小倪的身体也没完全恢复。
两位老人的到来本应减轻他们的负担,但现实却恰恰相反。婆婆姜大姐觉得在这个家待不下去了,每天都要受到儿媳妇和亲家母的指责,无论她做什么都不对。
更让她感到委屈的是,儿媳和亲家母吃饭时从不叫她,让她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姜大姐满腹委屈地说:“我每天烧饭、打扫卫生、接送孙女、洗衣服,什么都干,可他们吃饭从来不叫我。有时候我烧好饭,他们吃完了,我出来一看,什么都没剩下。”
她还提到,有一次她去厨房帮忙,亲家母却说她这样做不好、那样弄不对,让她再也不敢进厨房了。
小倪的母亲则觉得,姜大姐太敏感了。她解释说,早上没叫姜大姐吃饭是因为大家起床时间不一样,并非故意冷落她。
中午和晚上都会叫她一起吃饭。她还强调,自己只是提了一些意见,并没有刁难姜大姐的意思。“既然儿女已经结婚了,大家就是一家人,没必要纠结这些小事。”小倪的母亲说道。
然而,姜大姐并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甚至觉得自己像个佣人。她说:“我来这里是帮忙的,不是来当佣人的。我带孙子孙女是情分,不是义务。”
她还提到,儿媳和亲家母总是对她的做法指手画脚,让她感到很不舒服。
小吴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他理解母亲的委屈,但也明白妻子的难处。他说:“我老婆刚生完孩子,身体还没恢复,情绪也不稳定。我妈和岳母生活习惯不同,难免会有摩擦。”
他还提到,自己是湖南人,妻子是福建人,两家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差异很大,这也是矛盾的一个根源。
小倪则觉得婆婆不够尽心。她说:“我大女儿发烧那天,我一晚上只睡了两三个小时,第二天本想休息一下,结果婆婆却说要去鱼塘种蒜,连早饭都不吃就走了。
”她还提到,婆婆平时总是刷抖音,不愿意帮忙带孩子或做家务,让她感到很无奈。
双方的矛盾逐渐升级,甚至影响到了夫妻感情。小倪说:“每次因为两边妈妈的事情,我们都会吵架。他觉得我对他妈妈不够尊重,我觉得他妈妈不够体谅我。”
小吴也承认,家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大家都觉得自己受了委屈。
调解员介入后,建议小倪调整心态,适当降低对婆婆的要求。小倪也承认自己说话有些急躁,造成了误会。她表示会改一改说话的方式,尽量委婉一些。
她说:“我可以试着说话委婉一点,但我不擅长说好听的话。我会努力改进,毕竟我们是一家人。”
然而,婆婆姜大姐却不愿意再相信儿媳了,执意要回老家。
调解员单独和她沟通后,姜大姐最终同意留下来继续帮忙。调解员劝她说:“如果你不管了,儿子和儿媳的矛盾可能会更严重,甚至影响他们的婚姻。你也不希望看到他们离婚吧?”
姜大姐听了这番话,终于松口,答应再给儿媳一次机会。
调解员提醒小倪和小吴,婆媳矛盾是常见的问题,关键在于沟通和理解。小倪也表示,她会努力改进自己的态度,尽量让家庭氛围更加和谐。
虽然矛盾暂时得到了缓解,但未来的路还很长,这个家庭还需要更多的磨合和理解。
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