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旬老人住桥洞打赏主播儿子含泪控诉:十年积蓄全砸进直播间

孤舟野渡 2025-04-17 14:50:45

广州天河区某天桥下,73岁的陈伯蜷缩在塑料布搭的窝棚里,手机屏幕的荧光映着他布满皱纹的脸。

这位退休老教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晚年会因给女主播打赏,落得被亲儿子赶出家门的境地。

事情要从七年前说起。

刚退休的陈伯偶然点进直播平台,被一句"谢谢大哥礼物"打开了新世界。

起初只是三五十块的小打赏,后来发展到每天定时蹲守主播开播。

儿子小陈发现不对劲时,老人已把30万积蓄砸进直播间,还欠了5万网贷。

"他手机里装着八个直播APP,每个主播都叫'亲爱的陈哥'。"

小陈翻出父亲去年的账单:二月给"甜甜"刷了八千八,三月给"小美"冲了九千九,最离谱的是重阳节当天,半小时就给跳舞主播刷了二十个"嘉年华"。

儿媳王女士抹着眼泪说:"连孙子的补习费都被他偷偷转走,说是要给'干女儿'过生日。"

去年查出肺癌时,陈伯把手术钱都拿去打赏,最后还是儿女凑钱做的手术。

被赶出家门后,陈伯在儿子小区对面天桥下安了家。

每天天不亮就推着三轮车翻垃圾桶,矿泉水瓶攒够一车能卖15块,废纸板一斤赚8毛。

可这些血汗钱转头就变成虚拟火箭、跑车,刷刷地飞进直播间。

有次下大雨窝棚漏水,主播"莉莉"随口说了句"陈哥注意身体",他立马刷了价值五百块的"宇宙之心"。

邻居张婶看不下去:"老陈啊,这钱留着买床棉被多好?"

他却梗着脖子:"人家姑娘天天哄我开心,这点钱算什么!"

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劝过七八次,每次老人都抱着手机躲进公厕。

有次被问急了,他掏出发黄的相册:"儿女半年不来个电话,还不如主播天天嘘寒问暖。"

"你以为他真不知道是套路?"小陈红着眼圈说,母亲去世后父亲就变了个人。

有次他偷偷登录父亲账号,发现给主播的备注全是"大女儿""二女儿",生日都设成已故妹妹的忌日。

心理医生分析,空巢老人容易把主播当情感替代。

陈伯的情况更特殊——他年轻时家暴导致儿女疏远,晚年想补偿却找不到出口。

直播间里一声声"爸爸",正好填补了他缺失的天伦之乐。

社区书记老周叹气:"劝过小陈接老人回家,可上次刚进门,老爷子就为要钱把电视砸了。"

现在社区安排了志愿者每天送饭,还联系反诈中心给老人上课,可他一听"防诈骗"就摔门。

陈伯的遭遇不是个例。

某直播平台数据显示,50岁以上用户占比已达23%,"黄昏打赏"纠纷去年激增四倍。

这些老人往往不会提现、不懂回放,冲着主播喊"闺女""儿子"就疯狂刷礼物。

更让人忧心的是新型骗术。

有主播专找空巢老人认干亲,从"教用手机"到"帮忙理财"步步下套。浙江就发生过老人抵押房子打赏的案例,等子女发现时房子已被过户。

法律界人士提醒,若能证明主播存在诱导欺诈,可通过诉讼追回部分款项。

但像陈伯这种自愿打赏的,儿女只能吃哑巴亏。现在小陈最怕收到平台提示:"您父亲正在充值..."

记者离开时,陈伯正守着充电宝看直播。

屏幕里女主播喊着"谢谢我陈哥的游艇",他得意地跟流浪汉炫耀:"看!我闺女多孝顺!"

心理专家建议,子女每周至少陪父母吃两顿饭,多聊聊孙辈趣事。

社区可组织手工班、棋牌赛,用真实社交替代虚拟温暖。

而对于那些专坑老人的直播乱象,是时候该有更严格的管理措施了。

您身边有类似案例吗?该如何防范老人沉迷直播?欢迎在评论区分享经验。

【本文经当事人同意采访,涉及隐私处已处理】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