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缺乏关爱的孩子有多可怜

猫彦祖 2025-03-15 22:12:41

情感与心理层面的影响

1. 安全感缺失

从小缺乏稳定的照料者回应,会导致依恋障碍(如回避型或焦虑型依恋),成年后难以建立信任关系,容易陷入“被抛弃”的恐惧中。

我有一个朋友,他长得挺帅的,他从小就被家里人打压,并且经常遭到家里的恶言相对,从来没有在精神上感受过温暖的感觉,导致他的性格比较内向,他从读书的时候就开始谈恋爱。后来我问他,你为什么要早恋,他说他只想想要找到爱自己的人,我说你爸妈不爱你吗?他说其实也爱,只是那种爱让他很窒息,因为一下对他好,一下对他不好,让他难以适应这种家庭的爱。他就想找一个能够真正温柔爱他的人,所以他不缺女孩子。

可怜的是,我这个朋友,每一次谈恋爱最后都会被抛弃,本来他就是那种比较痴情的人,每段失恋,他都要好久时间才走出来。这种人很可怜,明明想要爱,却偏偏得不到爱,据我后来知道,他从十多岁开始谈恋爱,谈了大概4段感情,每次都是他被抛弃,每次都要2-3年才能走出来。

后来我去了解了一下他恋爱的过程,他说他只要确定和对方相爱了,就会非常的依赖对方,每天都要和对方自爱一起,就算是工作上班,他只要下班了,第一时间一定要看到对方,这种爱长时间对方会非常的压抑。相处的时候会爱撒娇,表现出不成熟的状态,让女方突然觉得这男的不靠谱,所以都是女方离开。

到了30岁,他开始相亲,每次相亲对方都是对自己印象挺好,但是因为性格问题,他的工作事业并不出彩,依然以失败告终,后来他相亲到完全麻木了,每次去相亲,他是应付似的去相亲,虽然一次又一次的见面,又一次又一次的失败。

主要是他的父母想要他结婚(太听话了),他不想看到父母失落的面孔(算是孝顺,但是很可怜)。最后,老天有眼,他的缘分到了,找到了一个不怎么讲究物质的女孩,终于结婚了。女方虽然大龄并且长得一般般,但是我那朋友爱她胜过爱任何人。

我只是感慨,本来这个男孩挺不错,只是因为家庭的原因,导致他人生走了太多弯曲的路,真心为他人生感到感慨。

2. 自我价值感低下

长期被忽视的孩子可能内化“我不值得被爱”的信念,表现为过度讨好他人或自我否定,甚至发展出“假性独立”(看似坚强,实则压抑情感需求)。

我另外一个朋友,也是从小家庭不被关爱过,所以他就是一个讨好型人格,别人说啥都行,他都可以接受,并且他有时候为了讨好别人,会牺牲自己很多利益。对于公司的岗位晋升,他本来是可以胜任的,只是因为没有信心,所以错过一次又一次的机会。这说明什么,缺乏关爱的孩子,他们自信心是非常的不足的,很多时候都要一次又一次的肯定以后,才敢走出第一步,这种孩子,我是希望后期能够通过一些心灵的沟通,增强自信心,人生很多时候其实并不重要的,就算是犯错了,也没关系,一定要做好心灵沟通,不然这样的孩子将一直处于自我内耗中。

3. 情绪调节困难

未被教导如何识别和处理情绪的孩子,可能通过自伤、暴怒或麻木来应对压力,增加抑郁、焦虑或边缘型人格倾向的风险。

从小缺乏关爱的孩子,性格都比较偏极端,有的孩子性格非常的内向,见到任何人都不敢说话,有的孩子性格极度暴躁,很容易发怒,甚至是对抗性人格。这样的孩子情绪总是不能够稳定下来,因为没有得到过关爱,经常被骂被打压,所以做事畏畏缩缩,因为每次做错就挨一顿骂,所以未来害怕主动,害怕出错。

三、长期影响:从童年到成年

1. 亲密关系困境

- 成年后可能反复陷入“拯救者-受害者”的关系模式,或对伴侣过度依赖,或过度疏离,难以维持健康的界限。

孩子在哪个家庭诞生,并不是孩子能够决定的,孩子是无辜的,遇到了有关爱的家庭,是孩子一辈子最大的幸事,如果降落在一个没有关爱的家庭,一个孩子就很容易被摧毁了。

记得,孩子啊,“过去的匮乏不是你的错,但疗愈是自己的责任。”

对于家长,尽量避免评判,(如“这孩子就是不懂事”),而是给予耐心和一致性支持。一句“我注意到你了,我在这里”可能比建议更有力量。比如要根据孩子的性格进行对孩子的管理,如果孩子本身就比较敏感的,那就不要对孩子大呼小叫的,尤其不要伤害了孩子自尊心,孩子内心是脆弱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不需要这么早经历心灵的折磨和锻炼。多鼓舞孩子绝对比打压更有效,孩子需要慢慢的教,打与骂如果能够成才,估计每个家长都是暴躁的人。

而我们看到很多比较贫困的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几乎就是打和骂,导致这种“大骂教育”传承到了下一代,而贫困也跟着下一代。

孩子童年缺乏关爱如同在心灵上留下隐形的伤口,希望每个家长都能够好好的,平和的教育孩子,孩子是未来的自己,而不是一件物品,不要随便动手打孩子,当你想要打孩子的时候,请问一下,自己有没有没做到位的地方?当你看着孩子哭泣的眼睛,你的心是否也会跟着痛?

以前看过一句话,也许你的眼里有两个或者三个孩子,但是孩子的眼里只有你一个父母,多关爱一下孩子吧,孩子真的很可爱。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