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很玄学的现象:一个家庭里被父母偏爱的孩子,一般更自私。《小巷人家》中,庄母让人讨厌,就在于她更会说好听的,做起事来却总是糊涂愚蠢。一直以来,庄母都偏袒小儿,因为她认为,小儿就在自己身边,以后养老要靠小儿。为此,她让小儿顶替女儿进了棉纺厂,而女儿则替小儿去贵州做了知青。用女儿的命运去交换小儿的好未来,这就是庄母作为一个母亲的所为。不仅如此,庄母还搜刮大儿,刻薄大儿媳。过年全家人都在大儿庄超英家吃饭,大儿媳黄玲忙活半天,做一桌饭菜,却连上桌吃的资格都没有。只能和女儿筱婷去厨房吃冷饭。
棉纺厂效益不好,黄玲的工资发不下来,全家仅靠庄超英一个人的工资生活,实在困难。而父母都有退休金,不至于吃不上饭,庄超英就去找父母商量,暂时不给生活费,等黄玲发了工资再补上。可不管庄超英如何解释,父母死活不同意,父亲甚至怒喝:就当我们没你这个儿子。这么多年,庄超英都做一个愚孝男,对父母百依百顺,要什么给什么,自己的工资,30%都给了父母。如今自己有困难,父母却对待外人一样对他,逼他交生活费,这让庄超英心寒,也让他看清了父母偏心的真面目。庄母的如意算盘打得好,反正自己还有小儿养老,其他孩子,就尽量克扣。
她以为,自己如此盘剥大儿贴补小儿,小儿会明白,并会感恩自己,自然会孝顺。事实却是,父母偏爱某一个孩子,往往会导致这个孩子极度自私。指望一个自私的孩子孝顺,恐怕如镜中花。所以,庄母这个人,看似聪明,讲话一套一套的,其实不明事理,不懂人性,藏有私心,最终伤了大儿和女儿,害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