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沙特和阿联酋宣布向美国投资总计2万亿美元时,这一看似经济合作的举动,实则是中东地缘政治剧变的冰山一角。美国在中东的军事布局与经济策略相互交织,其矛头不仅指向地区权力重组,更暗藏对欧洲的制衡意图。
沙特与阿联酋的巨额投资计划,表面上是石油资本向科技与基建领域的转移。根据协议,沙特承诺未来十年向美国能源、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投入6000亿美元,而阿联酋的1.4万亿美元将重点用于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
然而,这背后是中东国家对美国安全承诺的“对冲”,沙特正加速加入金砖国家,推动与中俄的能源人民币结算,2024年其对华石油贸易中人民币占比已达18%。
这种“经济靠美、安全多元”的策略,与美国在中东的军事收缩形成反差。2024年,美军从叙利亚撤出最后一批作战部队,却在沙特苏丹王子空军基地部署了F-35中队和萨德反导系统,将波斯湾防空圈向东推进500公里。
美国近期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打击,远非简单的反恐行动。胡塞控制的曼德海峡每日通行400万桶原油,占全球海运石油量的12%。通过制造航道风险,美国成功将布伦特原油价格推高至每桶95美元,迫使欧洲多国重启燃煤电厂。
红海危机导致亚欧海运周期延长15天,中欧班列货运量激增40%,但陆运成本仍比海运高出3倍。欧盟被迫在《大西洋贸易协定》中接受美国提出的数字税条款,以换取能源供应保障。
美国对中东的科技围堵策略,意外成为压制欧洲的利器。2024年10月,美国商务部将7纳米以下芯片制造设备纳入对中东出口管制,直接打击阿联酋的“2031人工智能战略”,该国规划的AI产业园需进口价值320亿美元的尖端设备。
荷兰ASML被迫中止向沙特Neom智慧城市项目交付EUV光刻机,而德国西门子则需支付额外费用获取美国云计算专利。
其注资的得克萨斯州绿氢项目,实为抢占未来能源定价权,该项目利用廉价页岩气制氢,目标是在2030年控制全球15%的氢能贸易。而阿联酋在佛罗里达州建设的核能海水淡化厂,将淡水转化为“蓝色电力”出口欧洲,试图重塑地中海能源供应链。
这场跨大西洋博弈中,美国正用中东资本重构全球规则。当2万亿美元化作得州电网、亚利桑那晶圆厂和五大湖储能电站时,欧洲面临的不仅是产业竞争,更是被排除在新一代能源-科技体系外的风险。
沙特与阿联酋的“万亿豪赌”,揭开了美国中东战略的深层逻辑:以地区动荡为杠杆,撬动全球权力格局。从红海航道到芯片制造,从氢能霸权到数字税则,美国的每一步都在将欧洲逼向战略墙角。当柏林和巴黎还在争论财政紧缩时,华盛顿已在中东埋下重塑21世纪秩序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