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刘涛)2月1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此时降雨量开始增多,天气逐渐回暖,但气温仍然较低。2月17日,山医大一院中医科主任郭洪波提醒,雨水节气后,随着降雨量的增加,寒湿之邪更容易侵袭脾脏,而且湿邪缠绵难去,此时,除了养肝,健脾除湿也尤为重要。
春天属木,而肝也属木,春天是养肝的最佳时节。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负责调节全身的气机。如果肝气郁结,人就容易情绪低落、胸闷、胁痛,甚至影响消化功能。而中老年人,肝血不足、肝气郁结的情况比较常见,所以雨水节气一定要重视养肝。郭洪波提醒,首先情绪要舒畅,春天肝气升发,情绪容易波动,此时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少生气、少焦虑;其次,饮食上要多吃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如芹菜、菠菜、茼蒿等绿色蔬菜;作息要规律,早睡早起,熬夜最伤肝。
“雨水节气不仅要养肝,还要健脾除湿。”郭洪波说,雨水节气,空气中的湿气加重,湿气一重,脾胃容易出问题。中医讲“脾主运化”,脾虚了,湿气就会在体内堆积,导致身体沉重、乏力、食欲不振,甚至大便黏腻,所以,此时健脾除湿尤为重要。郭洪波建议,可吃一些健脾除湿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豆、茯苓等,其中,薏米红豆粥既能健脾,又能除湿。还可以多吃一些辛温发散的食物,如葱、姜、蒜、香菜。这些食物能帮助身体发汗,促进血液循环,把体内的寒气逼出来。要适当运动,如散步、打太极拳,可帮助气血运行,排出湿气。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