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 年,华中野战军主力成功突破黄河天险,一路跨越汝河、淮河,以惊人的毅力千里挺进大别山。
此后,战线由黄河北岸推进至长江北岸,3 路大军得以更优地协同实施机动作战策略,同时把战争引向了国民党统治区。
华中野战军的第六纵队处于其中的位置。
在 8 月这个月份,第六纵队从新县开始朝着麻城的方向前进。
有一人最为激动,此人乃第六纵队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后来成为开国中将的鲍先志。
麻城乃是鲍先志的故乡。历经多年革命岁月,他终获回乡探亲的契机。
谁知,他再次站到家门口并推开门后,映入眼帘的并非他朝思暮想的妻儿,而是满屋子的尘埃。
打听之后,他得知了一个极其震撼的消息,他的妻儿竟然在很久之前就被那反动族长给卖掉了,这让他怒发冲冠。
鲍先志后来能否找到他的妻儿呢?
鲍先志与妻子余毛感情深厚。他能坚定投身革命,离家随军辗转多地,这离不开余毛的支持与付出。
鲍先志有着一段历经波折的童年时光。
1911 年,他生于湖北麻城的贫困农家。1 岁时送走父亲,5 岁时又送走母亲,父母相继离世后,他便成了孤儿。
8 岁时,鲍先志有了这样的幸运,被送入私塾去接受启蒙教育。
1 年后,因付不起学费辍学去劳动。但他读过些书、识了些字,视野得到一定开拓,对人生也有了更多感悟。
鲍先志 15 岁投身革命。北伐运动如火如荼,攻克武汉后,麻城的革命形势迅猛发展。
鲍先志深知生活的艰辛与社会的不公,本就怀揣投身革命、解放贫苦大众的念头,随即响应号召,加入少年儿童队,担任队长,承担起革命宣传工作。
1926 年开始投身革命,到 1930 年加入红军,这差不多 4 年的时间,鲍先志都在老家附近展开活动。
在这段时间里,他完成了自己的婚姻大事,与当地一位叫“余毛”的姑娘喜结连理,成为了恩爱夫妻。
余毛乃一貌美姑娘,虽出身农家未得读书之机遇,但其思想进步,大力支持丈夫投身革命。
鲍先志自幼父母双亡,与叔祖父相伴十几年。嫁入鲍家后,她视叔祖父如亲爷爷般孝敬,对鲍先志也总是温言细语,滋润了他缺母爱的心灵。
1930 年,鲍先志毅然决定加入红军,告别麻城,随军向西转移,这一行动是在获得余毛支持之后进行的。
那时,余毛已怀孕 6 个月。因身体条件受限不能随丈夫走,且担心家中爷爷,她主动提出留下来给爷爷养老。
鲍先志离去之时,听到了她那态度坚决、毫不含糊的承诺。
她坚定地说:“你尽管放心离开,家里的事都交给我,有我在呢。”
她称:“老爷爷离世后,我会带着毛伢去找你,我们一家人一同去当红军。”
毛伢是他们尚未出世的孩子,鲍先志和余毛提前给这个孩子取好了小名。
余毛说了那些话之后,鲍先志便安心地离去了。
当时他们压根儿没料到,这一次的分别,竟会成为永远的诀别。
离家投身革命后,鲍先志逐步成长为军中优秀的政工干部,还曾被前苏联顾问赞为“中国军队政治工作的专家”。
1933 年调任红四方面军第 28 团政治处秘书后,鲍先志踏上了从事政治工作的漫长革命之路。
抗战时,他任八路军第 129 师第 385 旅政治部宣传科副科长,协助科长搞宣传。后为第 769 团政委,与团长王近山默契配合,发挥夜战近战优势,击溃消灭日军部分力量。
在奇袭阳明堡机场的那次作战里,鲍先志立下了赫赫战功。
他积极建言献策,还主动冲在前面,带领战士成功烧毁敌军 24 架飞机,有力打击了进犯山西的日本空军力量。
后来,鲍先志参与了百团大战。他与大军一同反击日军报复性“扫荡”,沉重打击了日伪军的反动气焰,振奋了全国抗战信心。
此期间,优秀的鲍先志获得了进入中共中央党校深造的机遇。在实战之后,他在军事理论和政策方面有了很大提升。
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华中野战军第 6 纵队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随大军行进千里抵达大别山,开启了战略进攻行动。
1947 年,部队一路突破黄河天险,渡过汝河、淮河,眼看大别山区越来越近,鲍先志心中涌起一股难以言表的振奋之情。
他因战略进攻计划逐步得以实现而满心欢喜,同时也因离家的距离越来越近而倍感愉悦。
1930 年离家后,鲍先志与妻儿分别已有 17 年。挺进麻城途中,他催马疾行,极目眺望,期盼着能马上见到朝思暮想的亲人。
王近山与鲍先志同行时察觉到他的异样,因麻城是鲍先志老家,他立刻明白,便关切地让鲍先志先回家见亲人,之后再来部队集合。
鲍先志欣然接受,待部队找到驻扎之地后,便迅速带着两名警卫员赶赴鲍家垸。
来到魂牵梦绕的鲍家垸,鲍先志望着眼前的一列列老屋,端详许久后终于找到了自家的门。
他眼前没有慈祥的爷爷和欢笑的妻子,鲍先志把家里每个房间都找遍了,却空无一人,也没见到不知性别的孩子。
鲍先志望向眼前那破败的房屋,屋内满是灰尘,院子里野草没膝。看到这景象,他心中涌起了一股不妙的预感。
鲍家垸的部分乡亲听到了声响,随后便陆陆续续地围拢了过来。
鲍先志向他们表明了自己的身份,询问爷爷和余毛的去向时,只见他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做声,没有回应。
等了片刻,鲍先志年少时的一个玩伴有些迟疑地开了口。
他告知鲍先志,其爷爷早已离世,余毛为他生下一子,名叫“鲍申苏”。
没等鲍先志接着问,这人又说:“后来你没消息,国民党安排个反动族长,扬言报复红军家属,杀光男人卖光女人,余毛母子遭打骂后被标价 50 大洋卖到岐亭。”
鲍先志去了岐亭,得知余毛被卖不久后因忧患染病,含恨离世,他未曾谋面的儿子被继父带着“跑反”到了武汉。
战事即将开始,鲍先志无法前往武汉寻找儿子的下落,便顺着乡人的指引,来到余毛的坟前,痛痛快快地哭了一场。
后来,鲍先志率部队匆忙奔赴战场,担任了二野第十一军的政委。直至 1949 年 3 月,他才迎来再次回乡的契机。
鲍先志找到了余毛的娘家人,接着又赶到岐亭去探寻儿子的下落。
这次,鲍先志找到了一个 40 岁左右、驼背的人,当年他从反动组长那儿购得了余毛母子。
鲍先志瞧见那跪倒在自己跟前的男人,心中怒火腾腾,却不知该往何处发泄。
驼背人递给鲍先志一张泛黄宣纸,说当年买余毛母子是被逼的,这宣纸就是鲍先志乡里人画押的契约。
他告知鲍先志,余毛被卖到他家后心情不佳,不久病情加重,病死前仍惦记着鲍先志,留下一包东西让他转交。
说完,驼背人转身回到屋里,片刻后拿着一个包裹走了出来。
鲍先志接过妻子遗物,扯断麻线展开包裹,里面竟是两个勋章,那是他当年在家乡闹革命时戴过的儿童团袖章和农会徽章。
当时,要是这两样东西被搜出来,余毛和驼背人都得被判处死刑,面临被砍头的罪过。
鲍先志感念妻子对自己和革命的珍视,同时对驼背人冒险藏下那些东西心怀感激。
鲍先志怔立当场之际,一个面容清秀、浓眉大眼的年轻男孩被人推着来到了他的跟前。
围在四周的乡亲们都朝着那个年轻男孩大声喊:“这是你的亲爷爷,快叫啊。”
亲爷在他们那边指的是亲生父亲这一含义。
年轻男孩还没反应过来,鲍先志就察觉到眼前之人是自己的孩子,随即激动地将他拥入怀中。
后来,鲍先志带走了儿子鲍申苏,鲍申苏在部队速成中学就读,还教导了后来成为作家的李心田。
鲍申苏向这位老师讲述了其自身及母亲被留在老家的经历,母亲因病离世,直至全国解放后,他才找到父亲。
后来李心田以鲍申苏为原型之一,创作了著名的小说《闪闪的红星》。
毕久经与王福刚共同创作了《红星闪耀麻城》,时间是 2007 年。
南方人物周刊于 2019 年 7 月 28 日推出“前辈”栏目,讲述了红星照耀李心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