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封禅:皇帝也要汇报工作吗?

读书人老高吖 2023-02-20 19:31:16

前言

现在位于工作岗位上的各位,肯定避不开的一件事情就是汇报工作。无论现代还是古代,企业还是政府,汇报工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可能古代的官员们也会在某个夜晚,和我们一样为了写工作总结而通宵达旦、焦头烂额吧。

汇报工作自然是有规定的一套流程和制度,比如下级汇报给上级,地方汇报给中央,大臣汇报给皇帝等等。

跟古代不同的是,今天的政府工作报告要汇报给人大代表,并以直播的形式汇报给全国人民,其目的也是让每个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监督政府工作。但是古代皇帝作为国家首脑,自然没有人大代表的约束,也无需向帝国的臣民们汇报工作。那是不是皇帝就不用汇报工作了呢?

其实也不是全都是这样的,有一些帝王为了彰显自己千古一帝的功绩,也会“汇报工作”,那么听报告的人是谁呢?自然不是凡间的人了,是天。

那汇报工作的地点是哪呢?五岳之首——泰山。

封禅起源

泰山作为五岳之首,一直以来被人们视为“直通上天”的渠道,成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所以自古就有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道教和佛教也视泰山为“仙山佛国”,将其作为神佛的居住地而进行神化,现在各位去泰山游览的时候,依然可以看到留下的多余处古建筑群和碑碣石刻等等。

封禅泰山是上古时期就存在的一种礼仪,封和禅虽然都是“汇报工作”,但是汇报的对象不同,所以并不是一件事情。按照《史记·封禅书》里的解释:“此泰山上筑土为坛以祭天,报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报地之功,故曰禅”。也就是说向天汇报叫“封”,向地汇报叫“禅”。

关于封禅的起源,有这么一种说法:说当年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称霸,跟其他诸侯在葵丘这个地方会盟,就动了封禅的念头。这么大的事情,肯定不是一拍脑袋就决定了的,于是就是问管仲,咱们知道管仲这个人非常有才,没有管仲也就没有齐桓霸业。

管仲

管仲就说了:“我知道的封禅的事情有这么几个:昔日无怀氏封泰山,禅云云;虙羲封泰山;神农、炎帝、黄帝封过泰山;五帝里的颛顼、帝喾也封泰山;尧舜禹汤文武、周成王都封泰山,他们都说受天命然后得封禅的。”也就是说那些有名有号的,有头有脸的上古君王都干过封禅泰山这个事情。

效法先王一直是古代帝王最热衷的事情,封禅泰山自然也是他们“争相学习”的内容之一。

历代帝王

不过,封禅泰山也不是随随便便谁都可以的,想要解锁这种与“天”之间最高级别的“汇报工作”,要满足一些必要条件才有资格。首先,当时君王必须是太平盛世下的帝王。这一点很好理解,毕竟兵荒马乱的没有那个人心大到去泰山去搞事情,而且封禅大典动用人力物力财力不计其数,不稳定的王朝可没钱搞这些。

第二个出现祥瑞,所谓的“天降恩泽”。古代人是很迷信的,尤其是汉代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念之后,皇帝受命于天,其行为也与上天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一个皇帝昏庸无道,则天降灾祸,这时候皇帝就要检讨自己的行为,有必要的时候还要下罪己诏;如果皇帝勤勉,励精图治,则天下就会出现祥瑞,表示皇帝的工作上天是很满意的,然后帝王才可以向上天汇报工作,也就是进行封禅。

由于条件十分苛刻,所以自秦始皇开始到清代结束,先后一共才有13位帝王数次亲登泰山进行封禅或者祭祀,另外还有24位帝王没有亲自到场但是派遣官员代表皇帝进行祭祀。而且并不是只要帝王亲临泰山都能算得上是封禅,在历史上真正意义上算得上封禅的仅有六次。

嬴政剧照

首先第一位就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始皇帝嬴政。统一六国、实行“书同轨,车同轮,行同轮”的秦始皇当然是有资格封禅泰山的,他的功绩和开创性确实足以彪炳史册,也值得让后人铭记。

秦始皇于统一六国后的第三年——公元前219年,东巡泰山,召集齐、鲁之地的儒生博士七十余人共同商议封禅的典礼,来向上天“汇报”自己的千秋功绩。但是儒生们的议论各不相同,很难达成一致。一连几天都没有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始皇帝这么大个金主爸爸是很不开心,于是他抛弃了所有方案,用秦国祭祀雍上帝的礼仪来封禅泰山、并刻下石碑来记述功德。

在封禅这件事情上,“汉武”又一次巧合般跟“秦皇”并列了。汉武帝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54年,东并朝鲜,西通大宛,南征百越,北击匈奴,让大汉帝国在世界是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

汉武帝

于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的三月,汉武帝仿照秦始皇率群臣东巡至泰山,派人在岱顶立石。四月,进行大典:先封后禅。此后,汉武帝又曾五次来泰山举行封禅仪式。

后来王莽篡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起于民间,成长于草莽,最终戡乱诛强成就帝业。建武三十二年(公元56年)二月,光武帝率群臣进行了封禅泰山的大典。

东汉之后进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混乱局面,这期间内战不断,王朝更替频繁,没有哪位帝王抽出时间劳民伤财的进行封禅。隋统一之后,由于过于短命也没有进行封禅。直到公元665年,封禅大典才被唐代的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重启。

高宗李治在历史上的名号比不上他父亲——太宗李世民。其实李治并不是咱们印象的是一个无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很好地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且发展经济,承接“贞观之治”铺垫“开元盛世”,推动了唐朝走向极盛的历史进程。那为什么连太宗都没有做过的事情,李治敢开唐朝皇帝封禅的先例。这除了他自己本身的原因之外,他的皇后武则天也帮了不少忙。

武则天是历史上杰出的女政治家,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积攒政治资本的场合,封禅当然也不例外,在她的努力推动下,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和武后率文武百官、扈从仪仗向泰山进发。随行的还有突厥、于阗、波斯、天竺国、日本、新罗、百济、高句丽等国的使节和酋长,其车队乘连绵数百里,可谓是盛况空前。武则天也是历史上第一个参与祭天的女性。

之后高宗的孙子玄宗李隆基也效仿他爷爷,来了一次封禅。开元十三年,李隆基东巡至泰山,进行封禅。不过天公不作美,大队人马来到泰山时,突然狂风大作。到了晚上又起了大风。李隆基心里想:“怎么历代帝王来封禅都好好的,唯独我遇到这种事情,难不成是老天爷看完不顺眼,我赶紧拜拜吧”,经过李隆基的虔诚祷告,天气终于转好,封禅也顺利完成。

最后一个举行封禅的是宋真宗赵恒。相比于千古一帝的秦皇汉武,兴灭继絶的光武帝,开创盛世的高宗玄宗,宋真宗的头衔可真不咋地。咱们很多人对于宋朝的皇帝本来就了解不多,真宗皇帝一生的被人记住的历史事件就只有——宋辽澶渊之盟了。这虽然是换来了宋辽两国的长达和平,但是岁岁纳贡用钱买和平却也算不上光彩。而且伪造天书来冒充“天降祥瑞”,以此来宣传自己的统治得到上天认可,并效仿前朝帝王进行封禅。

于是,宋真宗一行人浩浩荡荡历时十七日来到泰山,进行了封禅大典。这一场封禅的闹剧虽然场面宏大但为后世君王所鄙视,故而真宗之后,后世君王耻于同他为伍,也就不再封禅泰山了。

结语

对于封禅来说,不仅仅是帝王登山祭天那么简单的事情,其包含的丰富内涵和意义也值得后世人们深思。

这里说一个小故事:刘备给自己的儿子一个起名叫“刘封”(养子),一个起名叫“刘禅”,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后来刘备也真的当了皇帝。不禁让人大胆怀疑,“封禅”和“帝位”有着某种无法分割的神奇关系。

汉代班固在其著作《白虎通义》中说:“王者受命,易姓而起,必升封泰山。何?教告之义也。始受命之时,改制应天,天下太平,物成封禅,以告太平也。”意思就是:改朝换代的人称王称帝为什么必须要封禅泰山呢?目的是起到教会告知的意思。刚刚受命的时候,顺应天意改革体制,天下太平,封禅就是来通告天下太平的。

《五经通义》也说:“ 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也就是说皇帝受命于天,治理万民,(皇帝)向天告太平,对佑护之功表示答谢。

综上所述,封禅的种种目的与象征,说白了就是出于政治目的地与上天沟通,来表明自己执政的合法性和正统性,向天下人展示帝王的丰功伟业,而使万民臣服,维护王朝的安稳。

参考资料:《史记》《后汉书》《五经通义》《白虎通义》《旧唐书》《新唐书》《宋史》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康家华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