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长河里的信仰之光:老一辈人讲述的党员故事

幸从 2025-03-18 17:27:08

敦煌守护人:半世纪守望千年壁画

在鸣沙山下的莫高窟,七十六岁的党员樊锦诗仍保持着每天凌晨四点半起床的习惯。当第一缕晨光穿透洞窟,她布满皱纹的手指正轻轻拂去壁画上的尘埃,这个动作已重复了半个多世纪。"我躺下是敦煌,醒来还是敦煌",这位"敦煌女儿"将青春熬成洞窟里的酥碱壁画,把青丝熬成大漠中的胡杨枯枝。在她的保险柜里,珍藏着1963年入党时的手绣党旗——红绸早已褪色,金线却依然在幽暗的洞窟里闪烁,像极了千佛洞壁画上永不熄灭的琉璃灯。

深海拓荒者:从算盘珠到蛟龙号

"各号注意,开始下潜!"随着徐芑南院士的指令,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如银色巨鲸潜入漆黑的海底。这位87岁的"深海勇士"在试验母船上常备着两件"吉祥物":褪色的党员学习笔记本,和女儿用矿泉水瓶盖做的"潜艇模型"。当蛟龙号在马里亚纳海沟刻下中国深度时,老人抚摸着笔记本上泛黄的字迹:"1958年入党时,我就想造艘能下五洋捉鳖的潜艇。"此刻,笔记本里夹着的入党誓词,正随着潜水器在万米海底发出无声的回响。

天眼追梦人:从田间路到星辰海

南仁东的望远镜里藏着两个宇宙:一个是浩瀚星辰,一个是人间烟火。这位"天眼之父"的办公室抽屉里,除了密密麻麻的计算稿纸,还锁着23本"民情日记"。泛黄的纸页上记录着施工队工人的生日、孩子上学的难题,甚至当地村民的草药偏方。"咱们搞科学的,不能眼里只有星星",他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当FAST工程竣工那天,老党员特意穿上那件洗得发白的蓝色工装,在反射面板前敬了个标准的军礼,仿佛要向苍穹中的星辰报告:中国的知识分子,永远把根扎在人民中间。

雪山格桑花:在云端绽放的信仰

在海拔5373米的詹娘舍哨所,党员次仁多吉的挎包里永远装着三件宝:党章、血压计、格桑花种子。这位"雪山雄鹰"在每次巡逻途中,都会在岩石缝里撒下几粒花种。"等退役那天,我要看着整条巡逻路开满格桑花。"去年大雪封山时,他突发肺水肿,在昏迷前用冻僵的手指在雪地上写下:"如果倒下,请把我埋在有党旗的地方。"如今,他亲手栽种的格桑花已沿着海拔线绽放,像撒落在雪山上的红色星火。

薪火永相传:不老的精神接力赛

从敦煌壁画到深海蛟龙,从天眼星图到雪山格桑,这些共产党人用不同的人生轨迹绘制着相同的信仰图谱。他们的血脉里流淌着特殊的精神基因:那是用青春兑换理想的勇气,用寂寞浇灌事业的定力,用生命践行誓言的赤诚。在这些基因密码中,我们读懂了何为"国之大者",何为"无我之境",何为"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凛然正气。

当新时代的晨光穿透历史的尘埃,这些精神基因仍在持续裂变:樊锦诗带出的"数字敦煌"团队里,80后党员已能独当一面;徐芑南培养的深海工程师,正在设计能抵达海底万米的国之重器;南仁东的"天眼"数据,正帮助年轻科学家捕捉宇宙脉冲星的心跳……这恰似莫高窟壁画上的"飞天",历经千年风沙依然衣袂飘飘,在时光长河中演绎着永恒的信仰之舞。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