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大厂都发布了第二季度财报,营收并不尽如人意,各有各的艰辛。像拼多多,在业绩表现不如预期,以及管理层做出牺牲短期利润的表态后,股价一度暴跌近30%。
不确定的时代,深沟高垒的大厂尚且如此,更不用说广大挣扎在生死线上的中小企业。
商业世界研究多了,会发现做一家生存时间比较长的企业难度相当大,绝大多数企业,尤其中小企业是相当“短命”的。
一个广为流传的数据是,美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8年左右,日本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为12年,而我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不到4年。虽然目前中国中小企业数量已超5300万家,每天还在以近3万家的数量增长,但也时刻进行着最激烈的优胜劣汰,无数企业在此过程中死掉。
总的来看,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不外乎内外两种因素,内部主要是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外部则是经济周期。
面对周期压力,越来越多中小企业开始探索切实可行的降本增效方式。
比如,利用阿里、腾讯、华为等大企业搭建起来的数字化基础设施降低自探索的成本与风险。
此外,也越来越多企业认识到,其实更容易着手的办公IT类固定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同样有相当大的降本增效空间,而易点云搭建起的办公云基础设施,能通过给企业提供办公IT硬件+一站式服务的模式,让中小企业进一步卸去设备管理重担和资金压力。
目前,已经有5万家中小企业开始用易点云这种将IT业务外包的方式给自己在经济下行时减负,降低企业承压。
文 | 李大橘
本文为商隐社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后台
是什么在加速企业死亡?
据IT橙子数据,2021—2023年,较为创新的新经济领域关闭的公司数量分别为5402、4799和3826家,其中不乏知名企业、独角兽、行业明星企业,以中小微企业为主。
图为2021-2023年部分行业代表性企业的死亡原因
这还只是新经济领域的企业,在网络上相对有些名气。而在传统餐饮、制造业等行业中,更是有很多叫不出名字的企业不断发生着新旧更替,规模更加庞大。
比如餐饮行业,《中国餐饮品牌力白皮书2023》数据显示,2023年1—8月,餐饮企业注册数量达219.7万家,与此同时餐饮企业注销量达76.2万家。
总的来看,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不外乎内外两种因素,内部主要是企业自身的生命周期,外部则是经济周期。
在两个周期夹缝里艰难求生的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要跨过生死线,首先是与自身的生命周期相抗衡。
美国伊查克·爱迪斯提出了著名的“企业生命周期理论”,他仿照人的成长规律,从组织健康角度,把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十个阶段:
企业每跨过一个阶段就像是爬上一级台阶,新困难随之出现,需要企业学习新的行为模式,放弃旧模式。
比如当公司进入到青春期,创始人应该要学会授权。青春期以前,更多是靠创始人个人冒险精神和独当一面的掌控能力使公司快速发展,但到了青春期,随着业务复杂度增多,这时需要找职业经理人并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优质供应商,创始人才能把工作重点转向制度、政策和行政管理等更核心的方面。
但如果创始人仍然什么都想控制,公司核心的、非核心的都自己来做,就会出现看得见却理不清的顽疾,同样的问题一次又一次重复出现。
比如很多企业在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上就陷入死循环,那就是办公IT类固定资产的采购和管理,如果选择自己购置,投入大量的资金和时间成本不说,后续的维修、管理、更换、处置都是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会一直存在。
这就不如外包给专业的服务公司。市场上已经有像易点云这样已经上市的办公IT综合解决方案供应商,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认可。
究其原因其实是易点云的“产品使用+一站式服务”,它采用的是独特的办公硬件一台起租、随时用随时退、用完付费的一整套订阅服务模式,令人瞠目的是,易点云提供的最低订阅费只需要每天2元。
这对于现金流紧张、业务调整变动比较大的中小企业来说,无疑是卸去设备管理重担和资金压力的好办法。这对于企业主来说是个小切口、小投入,就能带来大效果和回报的划算生意。算是一种非常保险的授权方向,因为无关业务动脉,又切实影响员工效率。
而从外部来看,影响企业生死的就是经济周期。
按照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理论,经济下行周期某种程度上也是“良币驱逐劣币”的时期,更是某些企业家被淘汰出局而另一些企业家必须要“创新”求生存的时候,绝大多数优秀企业也是经过周期洗礼才成长起来的。
纵观一些跨越周期的企业往往会采用“最坏打算法”,比如借着分析过去的经验,找出预期可能碰到的最坏可能或最可能碰到的严重挫败,并据以检验目前的经营决策。任正非在华为发展历程中就多次强调“华为冬天的来临”,即便华为成为了大企业也依旧如此。
所以,一些碰运气、不注重抗风险的企业,很容易在经济下行周期中出局。而事实也证明,在下行周期里中小企业往往就是死于资金链断裂、现金流枯竭,除了源于盲目扩张和忽视危机之外,很多也是因为失败的成本控制。
刚才提到的办公IT类固定资产,看似不起眼,其实有着相当大的缩减成本空间——数据显示,2023年,企业采购支出中电脑办公设备的占比在全部品类的占比最高达38.9%,仅次于人力成本。
比如企业如果选择采购电脑,一开始可能得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还可能得配备专门的IT运维人员来进行后续的维护、更新,否则就要上门修的工程师,费用很不透明,这期间伴随着大量的成本损耗。
而通过租用易点云电脑的形式,这些问题就随之解决了,用两年就能给团队更换新品电脑,还节省了大量后续成本。
中小企业低成本、低风险数字化,租更好
很多中小企业觉得提高自身发展能力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学习大企业的管理经验。但事实证明中小企业不能轻易模仿大企业。
有些中小企业学习大企业的管理制度,实行严苛考核,末位淘汰,本想激发员工的狼性,结果事与愿违,公司内部乱哄哄。
学来学去结果就是海底捞你学不会,华为你学不会,拼多多你学不会,字节跳动你学不会......
中小公司最大的缺陷是“小”,没有足够大的实力和资本;小公司最大的优势也是“小”,船小好调头,反应快捷、响应及时,但盲目学习大企业反而让很多中小企业丢掉了自身优势。
这几年经济下行,反而让一些中小企业从自身寻求解决问题之道,除了专注于产品、营销和组织之外,还有个很重要目标就是降本增效。
而最直接有效的降本增效方法的确就是提升企业的数字化水平。
国家发改委曾公布了一组数据,2021年,上海企业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经营生产,获得了高质量的发展:平均质量提升7.7%,成本降低15.1%,效率增高7.7%。
所以,阿里、腾讯、华为、蚂蚁、京东等大企业都有一系列的数字化服务平台,给中小企业建立起了高性价比的数字化基础设施,涵盖了物流、采购、管理等企业经营的流程,而这些年政府层面开始大力支持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给中小企业对接数字化供应商,用资金鼓励供应商对接中小企业需求。
但其实要进行数字化转型第一步是需要采购大量优质的电脑设备,很多企业只是关注到了采用数字化服务平台带来好处,却忽略了其实办公IT类固定资产同样有着相当大的降本增效空间。
办公电脑性能的拉胯、硬件配置不够用、维护成本高、售后无人管等来自办公硬件的问题几乎是每个职场人经历过的,不仅严重影响效率,而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成本。
易点云率先搭建起了企业数字化的硬件基础设施,推出了电脑订阅服务,企业可以通过租电脑来节省开支。目前诸如百度、腾讯、中粮集团、理想、招商银行等都是易点云在持续服务的企业,而早早开始外包“电脑+服务”的企业在全国易点云就合作了5万家,累计超过200万台的IT设备正在服役。
众星北斗是一家“专精特新”型文创企业,2017年时公司对电脑进行了系统的盘点,发现均价5,000的电脑在使用三年左右会进行一次大的硬件更换升级,不然就跟不上办公需要,折合下来一年的成本预计在1700左右,而易点云平台上同等配置的电脑一年的价格在1,300左右,同时易点云租到的不只是产品,还提供一整套服务。
企业只需要打个电话,易点云即可以助力部署,根据团队、地域、业务规模的变化,灵活配置办公室IT设备、算力和技术服务。
易点云的3000多名工程师平均上门时间仅需2-4小时,有效解决客户紧迫的办公IT问题。
华顺信安是一家提供网络安全服务的企业,大约有200人,虽然公司的研发人员大概占到50%以上,有很多程序员,但程序员不是都会修电脑的,而且网络安全对电脑配置和稳定性有极强的要求。华顺信安把IT相关需求都外包给了易点云,遇到问题就联系易点云线上、线下工程师,获得了稳定、专业的IT支持。
中小企业数字化更要借势而为
随着移动互联网铺遍人们生活的每个边角以及新增流量的逐渐饱和,业务增长已经逐渐触及天花板,中小企业成功实现增长和突破的案例更是乏善可陈。
而这几年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的实践,指明了新的增长点就是产业互联网,且这是一个不可阻拦的大趋势。
与消费互联网不同的是,产业互联网每一个行业的结构、模式各不相同,必须通过整个产业链上的企业产生降本效应、提高效率,形成资源优化配置,才能收到1+1>2的效益。
但数字化成本和门槛都高,盈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普遍面临“不想转、不会转、不敢转”的难题,这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推动,另一方面就需要学会借势大企业的平台资源,提升数字化转型实力。
大厂发布的财报表明,大企业尚且面临着红利见顶下的转型困境,更不用说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既挣扎在生存线上,又要有足够精力向数字化转型赢得未来,负重实在太多。将类似IT这样的业务外包给易点云,轻装上阵,借势而为就成为当下中小企业紧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