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言:“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千百年来,这句话激励了太多以身报恩的义士,也让很多人成为了知己。而它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是因为一位名叫豫让的刺客。
豫让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国人,是国正卿智伯的家臣。智伯对豫让与其他主人不同,智伯重用他、尊重他,让豫让十分感激。然而好景不长,当时晋国派智伯攻打赵襄子,赵襄子为了自救,便联合韩魏消灭了智伯的军队,也将智伯残忍杀害,甚至还占领了他的土地。更骇人听闻的是,赵襄子因被智伯攻打而心怀怨恨,便将智伯的头骨漆上了油漆,做成了饮具。
豫让原本逃到了山上,但听闻了智伯的惨事,念起智伯的大恩,便对赵襄子恨之入骨,决定为智伯报仇。
第一次,他把自己伪装成一个受过酷刑的罪犯,潜入赵襄子的宫中,以整修厕所为由得到了接近赵襄子的机会。他整日带着匕首寻找时机下手,在一次刺杀失败被捕后,赵襄子问他为何行刺,豫让坦然说出是因为智伯。侍卫听了,立刻想杀死他,却被赵襄子拦下,赵襄子感动于身为家臣的豫让为主人报仇,道:“豫让为主人报仇,舍身忘死,是个义士,我以后小心回避他就是了。”因而饶他一命。
虽然第一次报仇失败,但豫让并没有放弃。他将身体涂满油漆,使皮肤溃烂,剃掉胡子眉毛,使容颜毁坏;又吞下热炭,使声音变得嘶哑。如此一来,降低了自己的攻击力,得以有了接近赵襄子的机会。
豫让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沿街乞讨的人,就连妻子都不认得他。可有一日却被朋友认出,朋友问他:“你的才能出众,为什么不假意侍奉赵襄子,得到他的信任之后寻仇,不是更容易吗?”豫让却说投身于人家再行刺人家,是心怀异心之人。如今的做法虽不便,但是无愧于心,不悖君臣大义。
豫让通过长时间的蹲守了解了赵襄子的行踪。一日,趁赵襄子外出,豫让提前埋伏在桥下,可赵襄子在过桥时,马却突然受惊,不肯往前去。赵襄子觉得事出不妙,就派人去查看,结果发现是豫让。赵襄子质问他:“您曾经侍奉过的范氏、中行氏,皆为智伯所杀,您为何不为之前的主人报仇?如今智伯死了,您为何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
豫让坦诚道:“其他两位主人待我同众人一样无二,我也待他们如一般主人,故不为他们报仇。然智伯待我如国士,我也像国士一样对他。”一番话听得赵襄子非常感动,但因害怕豫让再次行刺自己,便让人将他围住。
豫让知道事已至此不可能逃脱,便请求赵襄子将外袍脱掉,让自己刺几下,就当为主人报仇。赵襄子感慨他的情深义重,答应了他的请求。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大喊:”吾可以下报智伯矣!”之后便自杀而亡。
豫让的事迹在赵国传开,人们被他感动,纷纷传扬。“斩衣三跃”“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等典故也得以流传千古。后来,金庸先生写《倚天屠龙记》的范遥时,还曾借鉴豫让毁容吞炭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