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中间商化,是大势所趋

冷安评房产 2024-07-14 20:32:38

一件商品,从厂商到终端,价格翻了多少倍?留给厂商的利润空间有多少,而厂商留出研发的费用又有多少?

炎炎夏日,冰淇淋成为了人们的最爱,近日了解到某品牌雪糕“三色杯”市场零售价4元/盒,而团购价2.4元/盒,至于出厂价或可能不到市场价的四折;而最近也了解到,有一种罐装啤酒,出厂价0.4元/罐,经销商售价2元/罐,零售商售价10元/罐...。

从出厂到零售,商品还是那件商品,价格却翻了几倍,十几倍,然而厂商才分配不到3成,剩下的全留给了中间商。似乎对厂商有些不公,也似乎消费者有些“冤大头”。

从分配角度分析,一件商品的利润大致这样分配出去:(厂商老板+厂商生产及管理员工+厂商研发人员+厂房房东+器械商等)+(代理商老板+代理商员工+写字楼房东等)+(零售商老板+零售商员工+商铺房东等)。即一件商品的流通中,价格增长了,但却可以供养更多的人。

从商品流转效率(何为“商品流转效率”,出厂价1元,零售价10元,商品流转效率10%)角度分析,一件商品的价值60%-90%留在了中间环节,而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商品价值的厂商却只能分配到极小的份额,而这样的分配方案并不利于商品的研发与生产。假设,降低中间环节占比,提高厂商占比,是否可以刺激厂商对产品研发的积极性,大量配备产品研发及相关工作人员,以研发出更符合消费者需求以及更好的产品?

而从需求角度分析,消费者其实需要的只是商品本身,流转过程中所产生的成本、费用,对于消费者而言,都只是为了有效商品价值,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购买无效的价值,所以商品流转的核心价值是商品。即商品的价值可以增加,但流转成本需要降低。

而从商品角度分析,商品的价值由原材料+研发+生产成本组成,其中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商品价值是“研发”带来的“使用价值”,所以商品的核心是“研发”。即商品的研发价值可以增加,但原材料与生产成本需要降低。

笔者以为,伴随着经济与科技的高度发展,生产以及流转成本将越来越低,在商品价格体系中,“研发”价值占比将越来越高。人类的需求方向是“高效”,而实现高效,则需要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商品的流转成本。

商品从厂商流通至消费者手里,需要通过渠道。厂商生产的商品,不论如何符合消费者需求,品质如何的好,如果消费者从没听说过,也看不到,那么商品就不能流通至消费者手里,而这里也就体现了“渠道”的价值。

过去,厂商生产的商品,需要通过代理商、经销商宣传中转至零售商,然后再由零售商销售给消费者,这个环节中包含三个交易环节以及交易平台与宣传平台两部分:厂商广宣以及与代理商或经销商的B2B交易,代理商或经销商广宣以及与零售商的B2B交易,零售商广宣以及与消费者B2C的交易。

到了传统电商时代,厂商生产的商品流通至消费者手里,可以直接去掉中间环节,实现广宣+B2C,尤其到了现在直播电商时代,厂商可以通过培养带货主播,或者与带货主播合作,将产品直接流转至消费者手里。

不论是过去传统的流转方式,还是当前的流转方式,其实都需要将“交易平台”,通过广宣让消费者看到。过去,厂商需要通过庞大的零售商群体利用线下商铺宣传窗口将商品流转至消费者手里;现在,只需要厂商开设电商门店,通过电商平台宣传窗口或带货主播宣传窗口将商品流转到消费者手里。从过去到现在,在“去中间商”化,降低商品流转成本,提高商品的流转效率。

多年前,笔者看过一部科幻电影,在线上下单购买的商品,直接通过异次元空间定位,传送到客户手里。从下单,到收到货,只需要几分钟,大幅缩短了交易周期,至于成本,估计也会非常低吧。这部电影虽然是以高度智能的未来时代为背景,但是现如今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初期,有的快递公司已经使用人工智能分配物流,人工智能投送快递,直接降低了物流成本,间接的降低了商品的流转成本。

而未来,伴随着人工智能的高度发展,人类的体力以及基础脑力工作将被取代,更多的人力将被投入的“研发”、研发相关以及决策领域,未来的商品更新速度也将越来越快。商品的研发成本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而在价格体系中占据较大份额的“流转成本”也将大幅下降,甚至可能发展到不再需要“中间商”。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