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夏天刚毕业的小李经过层层筛选,终于拿到了社区录用通知。
亲戚朋友一片赞美之声,小李也很高兴,毕竟能端上铁饭碗那是相当不容易,自己在这届同学里也算是有出息的了
可不到一个月他却直接被浇了一盆冷水,同事告诉他这份工作根本就不是公务员,没编制的!
明明在社区工作,也是政府给发工资,怎么小李却不是公务员呢?
公务员到底是怎么界定的,又有哪些职位看起来是铁饭碗,其实也没有编制呢?
一、公务员到底是个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公务员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和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
三者缺一不可,所以公务员吃的是公家饭,领的得是国家的工资,为的是给国家办事。
所以公务员是正儿八经的铁饭碗,收入不用担心,破产裁员这种事永远都跟公务员没关系。
相比私企随时可能的裁员优化或是企业破产倒闭,公务员的职业安全感确实高出一大截。
特别是疫情这些年,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只有公务员们稳坐钓鱼台,几乎没有受任何影响。
所以现在公务员考试的竞争十分激烈,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来形容一点儿都不夸张。
根据统计2025年国考通过审核人数高达341.6万,进行了考前确认的有261.3万,最终录取却只有区区3.97万人。
同公务员考试的热火朝天不同,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
学历内卷、企业要求高、薪资低,稍微松懈一下就可能掉队。
两相对比之下,公务员的优势更加明显,看来未来这几年公务员考试的竞争也要越来越大了,毕竟谁不想博个好出身呢?
考上公务员不仅有“五险一金”,退休后的保障也比企业高很多。
虽然现在养老金已经并轨,但公务员退休各方面的待遇依然比企业退休要高很多。很多岗位还会提供公积金补贴和其他福利待遇。
年轻人追求的不只是稳定,还有社会认可。
在许多地区公务员更是身份的象征,当了公务员之后家人到朋友邻居都会高看一眼。
在一些传统观念里,当上公务员约等于有出息出人头地了,是给家族长脸的大好事儿。
家里老人提起我家孩子是公务员时腰杆都能挺得直直的。
工作稳定、社会地位高,再加上不少公务员岗位还有带薪休假、节假日福利,自然也就越来越多的人想要加入体制。
二、他们不是,别误会每次聊到公务员,总有人拍着胸脯说,“我亲戚是村支书,村里都得听他的,国家现在还给发工资,算是端上铁饭碗了!”
或者“我在派出所干辅警,干的跟警察一样的活儿,铁饭碗稳稳的。”
如果不了解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乍听上去觉得这些职位好像也挺“官”方的,但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许多看似行使公权力的职位跟公务员没有一点关系。
1、村支部书记、村主任、村委委员
自从国家推行大学生村官以来,村官这个词在各大场景运用的越来越多,也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下沉到乡村帮助乡村振兴。
既然大学生都愿意来了,很多人也就认为村官一定是公务员,可是里面还有许多特殊情况存在。
在我国的体制里,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村委委员其实是村民自治组织的一部分。
按照法律规定,村民具体根据选举推出本村的村委会成员,代替集体成员行使本集体的相关权利。
所以在村子里,村委这三套马车的权力和责任确实挺大,但很遗憾,他们并不属于公务员序列。
既然有一套严格的村民选举办法,那么村委成员的任免并不经过公务员考试那套标准程序。
所以哪怕你干得再好,依然不具备编制身份,待遇也是村集体或地方政府自行决定的,算不上是铁饭碗。
村民自治是我国特殊国情下的自治体制。村干部是带领村民致富、服务村民的角色,并不能代表国家行使公共权力。
很多人可能会反驳,村里的书记平时也对本村的大小事务进行管理,这难道不是代替国家行使权利吗?
这两者还真不是一回事儿,国家属于公有制,村里的大事小情属于集体所有制,所以对于村庄事务的管理并不是国家的行政管理。
如果想要从村官蜕变成公务员,还得参加国家统一的公务员考试,才能真真正正的混上编制,否则虽然受乡镇或街道管理,但依然算不上公务员队伍的一分子。
2、社区工作者
再来说说社区工作者,这是我们国家进行网格化管理后设立的新职位。
基本上城市居民所遇到的各种不太棘手的问题都可以找他们帮忙解决。
不管是办理各种证明还是反映社区问题,找到本社区的工作者一般都可以帮得上忙。
所以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范围十分广泛,经常忙得脚不沾地,是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润滑剂”。
不过别看他们为社区居民服务得周到体贴,他们其实并不属于公务员序列。
这些社区工作者的招聘通常是通过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政府发布的,走的是聘用制。
他们的工资待遇也只是地方政府补贴,并不经过国家财政。
虽然比之企业员工来说稳定不少,但严格意义上来说他们是也只是居委会的成员,跟村官一样也是基层自治的一部分,并不属于国家行政编制。
待遇是稳定,但和铁饭碗还是差点意思,也不具备公务员身份。
3、协警、辅警
再来说说协警和辅警,随着国家紧密的缺乏,各地公安机关都开始面向社会招聘协警和辅警之类警务辅助人员。
我们日常看到民警出警,基本身边都会带上一两个协警,他们协助民警处理各种事务。
交通管理、治安巡逻啥的处处都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再加上协警和辅警的制服跟民警十分相似,不了解警务结构的百姓很容易将他们当成正式警员对待。
但遗憾的是,这两个职位距离公务员编制有着十分遥远的距离。
刚才也说了,协警和辅警都是辅助性的岗位,是协助正式警察工作的。对于执法机关来说,辅助也就意味着他们不能独立执法,干的事儿再重要也是辅佐正式警。
再者他们并没有被纳入国家行政编制,许多地方的协警工作都委托给了劳务派遣机构。
所以这些协警和辅警虽然同在公安大院里上班,但薪酬待遇和福利同正式民警差距十分巨大。
辅警还算好一些,一旦有重大立功表现还有可能直接转为正式民警。
协警的薪资待遇比辅警还要低不少,有些地区的协警连五险一金都保证不了。
4、法院书记员
在法院里也存在一些游走在编制之外的人——书记员。
对于法庭来讲书记员的工作十分重要,负责庭审记录、整理案件材料,可以说没有书记员的法庭是残缺的。
但这个看上去在法官身边能发挥重大作用的人却依然没有编制,大部分的书记员都是合同工或者临时工。
像北上广深这些大城市的书记员还好一些,法院的案件量大,虽然辛苦但没有被裁员的危险。
有些地方法院直接根据案件多少和工作量情况选择是否聘用书记员。
干得好可能继续聘用,干得不好或案子少了合同到期也就不再续约了。
所以书记员和辅警的身份类似,虽然都是国家司法力量的组成部分,但并不具备正式公务员身份。
书记员的合同期一般为一年或者三年,到期后如果工作能力不足或法院案件少了就有可能面临失业。
结语体制内的确是一条好路,但我觉得也不是唯一的路。
我国社会的发展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只要有一技之长,进入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也不错。
很多年轻人也选择自主创业,一旦踏上风口,也不乏一飞冲天的机会,毕竟人生的选择有很多,总有一种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
虽说在编制、薪资和发展路径上,公务员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岗位就没有价值。
就像本文说的村干部、社区工作者、辅警、书记员这些岗位,虽然不属于公务员,但它们在社会运转中同样重要。
所以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庞大的机器,每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只要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每一块都在支撑着我国社会的稳步运行。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资料:
我国公务员制度及工资制度---广东省人民政府
http://www.gd.gov.cn/zwgk/gongbao/1993/2/content/post_3356657.html
超250万人参加国考,年轻人考公看重什么?---华声在线2024-12-02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298063185989413&wfr=spider&for=pc
真没想到!这四类人不属于公务员,甚至连编制都没有---2024-10-15 边疆读者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25921891245867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