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小说文字里蕴含着的是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艺术,而这种语言艺术给读者留下了巨大的解读空间,但是大多数读者解读这些文字时却很容易一带而过,以至于发现不了其中的奥妙所在。
因为这本小说中很少有大篇幅的直接心理描写,作者想要刻画某个人物的心境和想法,主要就是通过对话来表现的,可是这种对话又不会写得太满,而是存有很大的语言留白,让读者自己去领悟,去揣摩。
这里我说的可能会让你们感到有些绕,那么下面我就举几个例子来给大家展开说明。
比如作者想要告诉你这个真相,晁盖和宋江因为寨主之位产生了不和,他不会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各种对话来暗示这一点,有哪些对话呢?
首先是金毛犬段景住盗取金国王子的照夜玉狮子马,千里迢迢跑到梁山想要献给宋江,结果途中被曾头市的人劫去,无奈之下,他只得上梁山告知此事。
但是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在挑战晁盖的权威。
我们看看原文中,晁盖听了这件事是什么反应?
晁盖听了戴宗说罢,心中大怒道:
“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我须亲自走一遭!不捉的此辈,誓不回山。”
晁盖为何会大怒?
因为这匹用于进身之礼的宝马,竟不是送给他的,而是送给宋江,作为当时的梁山大哥,这让他这个老大的脸往哪搁?
“这畜生怎敢如此无礼,”表面上看,这句话是在骂曾头市,实际上呢?很难讲,谁又能够保证这不是在指桑骂槐,骂段景住不懂江湖规矩。
也就是因为这起事件,晁盖断送了自身的性命,本来极少下山作战的他,这次非要带兵打仗,尤其是在宋江祭出这句侮辱性不大,但伤害性却极强的劝说性言语后,晁盖更加坚定了下山的决心。
—“哥哥是山寨之主,不可轻动,小弟愿往。”
哥哥不可轻动,这是宋江拿捏晁盖的经典语录,之前攻打祝家庄,进击高唐州,每一次晁盖想下山征战,都会被宋江的这一句劝说给死死摁住。
但是这一次不一样,段景住的献马之举让晁盖很难堪,如果再不打一场硬仗证明自己,那么他这位山寨之主便会全然被宋江取代,所以对于宋江这一次的规劝,晁盖不但不听,情绪还非常的激烈!
我们看他是怎么回应宋江的。
晁盖道:
“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你下山多遍了,厮杀劳困,我今替你走一遭,下次有事,却是贤弟去。”
宋江苦谏不听,晁盖忿怒。”
这是晁盖作为寨主第一次跟宋江谈及抢功劳的话题,这其实已经是一种强烈的暗示了,暗示宋江功高震主,尽管作者在此并未明确言明什么,但你能明显感觉到梁山内部权力的暗潮汹涌,这就是水浒传的写作风格。
后来晁盖在攻打曾头市的战斗中中箭,临走前,他留下了这一句颇具意味的遗嘱:
“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
这句遗嘱依然是对两人关系的一种暗示,按照宋江当时的威望,接替晁盖坐寨主之位合情合理,但是晁盖却给宋江设了限。
而“贤弟保重”这句话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兄弟不好意思了,这寨主之位给不了你。
这就是水浒传文字背后隐藏着的东西,如果细细品味,好像每一段话都带有意图,可是如果你只看书中正面描写的文字,是察觉不到这一点的。
那就是随着梁山的壮大,晁盖和宋江之间的兄弟情义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那么这里的问题也就来了,施耐庵在写作时为何不直接正面交代一些事情呢?
这样不就有助于读者更加容易读懂水浒吗?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真实的世界就是这样子的,施耐庵对世情和人心具有深刻的洞察力,什么样性格的人物,说什么样的话,做什么样的事,这都是由人物的内在特质和外部环境共同决定的。
按理说晁盖在那个位置上,是可以直接压制宋江的,但碍于兄弟情义以及宋江的势力,他难以直截了当地向其表露不满,只能通过语言和行动来旁敲侧击。
想想江湖不就这样吗,施耐庵把江湖的险恶和人情世故讲的太透彻了,放到现在依然能够找到相对应的例子。
而这也正是《水浒传》能够成为伟大文学作品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它照进了人性和现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