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设计丨详解光伏储能系统

芷蕾水电 2024-12-12 22:44:55
1. 储能系统的组成

储能系统 由 ”四源一载” 组成

四源:即 光伏源,电池源,市电源,发电机源 ,

一载:即负载

1.1 储能系统的组成之光伏

光伏源:即太阳能电池板(PV),太阳能电池板等效于电流源特性

通过串联,并联组成方阵,是真正意义的新能源

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路模型

太阳能电池板的电路模型

太阳能电池板的特性曲线

U-I曲线:开路电压Voc, 短路电流Isc

U-P曲线 存在P值的最值,即存在最大功率点

U-I曲线和U-P曲线

1.2 储能系统的组成之MPPT

MPPT的概念

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 最大功率点追踪

由于太阳能电池板的非线性,需要设备具备自我调整负载匹配光伏源最大输出功率的功能

常用的MPPT追踪算法有: 扰动观察法 和 增量电导法

BOOST电路/BUCK电路实现MPPT

储能系统中广泛使用BUCK 电路 或者BOOST接入 PV

通过控制BUCK/BOOST 的输出电流/电压 来实现PV 曲线上的功率匹配

1.3 储能系统的组成之电池

电池源:即蓄电池,可以是传统的铅酸类电池 或 锂电池,是

整个储能系统的核心,起到能量存储的作用

蓄电池的物理模型

蓄电池具备一定的恒压源独特性,电池由于内阻很小,短路电流极大

标定电池容量的单位是安时 AH ,例如100AH,51.2V电池 就是5.12KWH的电池

蓄电池的物理模型

铅酸电池四段式充电

铅酸电池一般采用四段式充电,CC 恒流, CV 均压充, FLOAT 浮充, EQ 均衡充

锂电池充电

一般是 CC 恒流, CV 均压充

1.4 储能系统的组成之电池充电实现

电池充电需要实现对电池电压/电池电流的可控

对于铅酸类电池,充电特性完全由充电器根据电池容量,以及LCD的设置参数决定 对于锂电池,充电特性取决于BMS传递给充电机的指令

锂电池BMS板

BMS

电池管理系统,是嵌入于电池PACK的充放电管理/保护系统

LLC电路/BUCK电路实现充电

1.5 储能系统的组成之市电

市电源:即大电网,一般对应目前的低压配电网,可以是单相, 分相,三相的电网形式

低压配电网的物理模型

低压配电网是一个具低输出阻抗的交流电压源 ,特殊情况下可能会出现市电高阻抗的情况

单相电网: 单相三线制, L 火线, N 零线,PE 保护地

单相电网

分相电网:两相四线制, L 1火线,L2火线, N 零线,PE 保护地

分相电网

三相电网: 三相五线制, L 1火线,L2火线,L3火线, N 零线,PE 保护地

三相电网

1.6 储能系统的组成之发电机

发电机源:内燃发电机,可以是柴油,汽油,天然气发电机,一般用作后备电源

发电机的物理模型

发电机是一个有一定出阻抗的交流电压源 ,由内燃机拖动同步发电机实现发电,因此发电机具备同步发电机的V/f 特性

ATS

目前市面上的新产品均集成了ATS 功能,可实现发电机 与 电网的自动切换

当电网停电时,ATS自动启动并切换发电机作为AC源;当电网恢复后,

ATS自动关停发电机并切换回市电供电

1.7 储能系统的组成之负载

负载:即普通的用电设备,可以是线性负载,也可以是非线性负载等

常见线性负载为 电阻性负载,电容性负载,电感性负载,如 电热棒,电动机,钨丝灯泡等

常见非线性负载为 整流性负载 如 日光灯 , 各种带整流器的家电,微波炉,打印机等

总谐波失真度 THDi/ THDv

衡量一个交流信号正弦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数值越低越接近正弦

含有低次谐波的市电电压波形

FFT下的谐波分析

功率因数 PF值

有功率和视在功率的比值,描述负载电流与负载电压的相位,越接近1,无功损耗越小,有功率占比越高

PF表现为电压与电流的相位差

2. 储能系统工作模式2.1 储能系统工作模式之削峰填谷

削峰:在用电高峰期,电价较高时,将光伏/电池能量卖入到电网,削除用电峰值

电路工况:电池侧LLC正向工作,逆变器工作于逆变状态将直流能量馈入到电网中,表现为卖电模式

填谷:在用电低谷期,电价较低,允许从电网取能量给电池充电 ,实现储能

电路工况:逆变工作于整流状态,将交流的电网能量反向输入到LLC,LLC反向工作给电池充电 ,表现为 用电模式

2.2 储能系统工作模式之防逆流

防逆流

即禁止卖电模式,储能系统放出的能量只能小于等于负载能量,不会造成卖电的工况防逆流状态下,是可以允许充电的

2.3 储能系统工作模式之离网供电

离网工况

当系统所有交流源,包括电网/发电机 都处于不可用状态,如电网停电,此时系统由光伏和电池联合提供能量

逆变输出稳定的交流能量供给负载使用

2.4 储能系统工作模式之离并网切换

离网工况

当系统所有外部交流源,包括电网/发电机 都处于不可用状态,如电网停电,此时系统由光伏和电池联合提供能量

逆变输出稳定的交流能量供给负载使用

并网工况

系统切入到由外部交流源,包括电网/发电机 供给负载的工况,并网后可以是卖电 或者 防逆流两种模式之一

离网切并网

俗称 ”进市电“, 离网电压需要在相位幅值与电网同步,即锁相完毕后才能切入 电网

并网切离网

俗称 “退市电”,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异步退市电,即电网彻底丢失导致的退市电,这种情况是被动的,需确保切换瞬间电压不能中断过长

一种是同步退市电,即电网正常,机器主动退出市电

2.5 储能系统工作模式之并联技术

光伏并联技术

光伏板需要通过串并联才能组成阵列满足用电规格

光伏组串间也可以通过逆变器内部的均流控制实现并联,例如三路MPPT输入的逆变器可以三路组串并联

电池并联技术

电池可以通过CAN 通信实现多个电池的并联实现扩容的需求,满足负载段对后备时间的需求

逆变器并联技术

逆变器可以通过CAN通信以及并机控制算法实现多个机器的功率扩容

3. 总结

储能系统依赖于新型的数字化控制平台, 实现四源 一负载的能量管理调度控制

具备如下主要功能:

•削峰填谷

•防逆流

•离网供电

并且能够依托于先进的并联技术,实现光伏组件,电池系统,逆变系统的并联扩容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