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昌星曾狂言:如果二哥没出事,谁也动不了我,二哥早已忏悔认罪
声明:本文内容均取材于权威资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1999年4月,一封长达74页的检举信被送到了中国海关总署和监察局,由此牵出了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
2011年,央视新闻曾一连用三个“最大”来评论此次案件:
“这个案件在中国历史上有三大:涉案金额最大,牵涉贪官数量最大,给国家造成的损失最大。”
厦门远华特大走私案的主犯是赖昌星,赖昌星出生在福建泉州青阳镇名叫烧厝村的地方。家中生活贫穷,共有8个兄弟姐妹。一家人就挤在祖屋的三间房间里,因为没钱交学费,赖昌星没读几年书,便做起了买卖,也做一些走私的生意。
虽然积累了一些钱,但他并不满足。1993年,通过关系获得香港居民身份的赖昌星在香港注册成立了远华公司,并通过与内地的某军工企业进行电脑芯片贸易,获得了不小收益。
1994年,赖昌星回到福建,开始在这里经营自己的“商业帝国”,两年后,厦门远华集团正式成立。赖昌星做生意的方式是家族式的,他的兄弟同样也是远华集团董事会的重要成员,是某方面“业务”独当一面的人物。他几乎将全部的家族成员都拉入其中。
从1994年成立远华集团,到1999年走私案发,在这五年时间里,远华集团通过走私货物,偷逃税款多达300亿元,给国家带来了830亿元的巨大损失。
当时,“远华”两个字几乎成为了厦门家喻户晓的存在,成为了当地经济的象征,石油、房地产、文体娱乐、烟酒……远华集团均有涉及。
为了能够在这里获得长远发展,赖昌星一边通过投资手段,大肆塑造正面企业家形象,一边又疯狂贿赂、笼络海关人员,让他们为自己的走私开道。
远华集团为了能够使走私行动顺利,赖昌星先后打通了海关、港务等多个部门,并建立了一个重要据点,即海鑫堆场。他们将货物直接拉到堆场,将海关人员提前圈定好的要查验的集装箱货物换成一些税率低的货物,然后办好手续后再交给海关查验。经过这番偷梁换柱,走私物品畅通无阻地进入了国内。
经过调查,专案组发现,远华集团走私的货物主要集中在植物油、成品油、烟和汽车方面。更令人愤怒的是,远华集团其实根本没有获得进出口权,但它却通过合作的名义,利用厦门多家企业的进出口权开展走私活动。
赖昌星仗着自己打通的各种关系网,走私活动十分猖狂。最嚣张时,每天都有装着20多个集装箱的烟入关,每三天就有一艘万吨油轮……
经过“钻研”,赖昌星在走私手段和腐蚀拉拢干部方面颇有心计。
在走私香烟时,赖昌星将厦门海关写成中转地,然后将烟等货物卸下来,再将这些空的集装箱运走。通过这样的“假转口”贸易走私。
按理说,这些装有香烟等货物的货柜车上有关封,剪了再贴上,其实很容易被海关人员识破。然而,赖昌星却毫不在意,因为相关人员早已被他收买。
而在汽车走私过程中,远华集团则伪造品名,改成税值低的化工材料等,以此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
至于腐蚀拉拢干部,这对赖昌星来说简直易如反掌。
他十分注意揣摩机关单位领导干部的喜好,只要被他知晓,他便展开疯狂的“攻势”,投其所好。
如果爱财,他便以各种名义送上现金。虽然他花了大量钱财贿赂一线的领导干部,甚至将这些领导干部的子女、亲属安排进自己公司,他们不需要干什么工作,每年却能够分到数万元的工资。不过,他十分聪明的一点是,不需要这些领导亲自出面为自己活动。
相反,他还很重视拉拢基层干部,让他们为自己做事。而一线的领导干部则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可。
如果爱美女,赖昌星便亲自将这些美女送到他们身边。为此,赖昌星在位于厦门市湖里区,专门修建了一座7层砖红色小楼,这就是“大名鼎鼎”的“红楼”。这座外表看着十分普通的红楼,内里却十分奢靡豪华,赖昌星为此投资了上亿元。这里的“女公关”曾多次出面,为赖昌星拉下了多名干部。
赖昌星通过各种手段,成功在官场构筑起了供自己走私的保护网。这张保护网有多牢固呢?1999年,赖昌星提前得知了中央要组织打私专案组进驻厦门的消息。尽管如此,赖昌星却十分淡定,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保护伞足够坚固。但这次,他失策了。
赖昌星低估了国家打击走私犯罪的决心,直到收到抓捕他的秘密情报后,赖昌星才急忙销毁罪证,带着一家人逃到了加拿大,自此开始了长达十多年的流亡生活。
赖昌星看着自己耗费多年,花费无数钱财打造的走私网络就这样崩溃,不甘心地感慨:“要是二哥没有出事的话,谁都动不了我。”然而,赖昌星口中的“二哥”早已忏悔认罪,甚至还直言“愿意做一个反面教材”。
赖昌星口中的“二哥”就是公安部原副部长李纪周。1994年,他通过厦门的领导与当时远华集团的董事长赖昌星所认识。赖昌星之所以结识他,主要是看中了他公安部副部长的身份和权力。此后,赖昌星多次向他送钱、送礼物,他都没有拒绝。
1994年底,李纪周的夫人程辛联以“做生意”为由,向赖昌星借了100万元,虽然是借,但赖昌星却在私下向他直言“不用还”。
不久后,赖昌星又得知他的女儿在美国生活有些困难,随即便向其汇去了50万美元。李得知后,还曾有过担忧。但并不是因为这钱不能收,反而是担心女儿拿到这笔巨款后,安全成为问题。
至于赖昌星一直通过金钱贿赂自己这件事,李却自认为“并没有帮他办过什么事情”。他就这样沦陷在了赖昌星为自己编织好的大网里,对自我放松了警惕。
然而,商人怎么可能做亏本的生意呢?只是还没有用你的时候。后来,李也确实为他办了几件事。一个是帮忙办成了香港、内地的两地汽车牌照,另一个就是出面协调,将赖昌星朋友运来内地被海南查扣的一船油移交给了广西海关。
在李沦陷的过程中,没有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成为了他逐渐沦陷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夫人程辛联。
程辛联退休后决定做生意,为此,她借着丈夫的名声,在外面四处拉关系、应酬。李得知后,也只是简单说两句,并不深究。至于别人通过她送来的钱财、贵重物品等,他也曾要求妻子退回,但却因妻子的反对,加之自己态度不够坚决最终不了了之。渐渐地,他也逐渐沉迷,并说服自己这些只是朋友间私下的交往,不违反规定。
1999年12月,李在接受调查时,开始真正交代问题,并给同样接受审查的程辛联写了一封信,收到来信后不久,程辛联才开始交代一切。李在信中写道:
“辛联:把你所做的,知道的情况实事求是地向司法机关讲清楚……我自己愿意承担所有的问题,所有的法律责任都由我一个人承担。”
后来,李在狱中,写下了自己的忏悔。他出身于一个革命干部家庭,从小在革命队伍中长大,却最终做出了对不起党、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的事。对此,他直言:
“我痛恨我自己,我对不起为中国流血牺牲的无数革命先烈,对不起在九泉之下的父亲。”
李虽然认罪悔罪,主动交代并揭发他们犯罪的事实,但按照相关规定,并没有被认定为重大立功情节。李得知后,情绪一度消极,甚至气急败坏地说道:
“不管态度怎么好都没有用……是不是要等杀了我才认定我立功。”
虽然说了这样的话,但在之后交代问题的过程中,他通过了考验,并没有继续隐瞒。最终,他为自己争取到了从轻处罚的机会。
2001年10月22日,李纪周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参考资料: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46期、中国检察官·经典案例2013年5期、方圆2019年19期、人民周刊2012年4期、《人生与伴侣》2010年12月上、华尔街日报、中国经贸聚焦2009年9期、党史天地2016年22期、检察风云2015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