麝香龟孵化沙筛,粒径分级处理,沿海孵化场记,注意含盐量
麝香龟是一种很有趣的小型水龟品种,它的龟壳上有独特的图案,受到不少龟类爱好者的喜爱。在麝香龟的孵化过程中,有不少讲究的地方。
先说说这孵化沙筛的事儿。在沿海地区的孵化场,沙子的选择特别重要。我有个朋友在广东的一个孵化场工作,他们就发现不同粒径的沙子对孵化成功率有很大影响。大粒径的沙子,透气性好,但是不容易保持湿度;小粒径的沙子,保湿能力强,可有时候空气流通不畅。就像我朋友他们之前用单一粒径的沙子,孵化出的麝香龟幼体质量参差不齐。后来他们尝试把沙子进行粒径分级处理,将中粒径的沙子作为孵化的主要用沙,再配上少量大粒径和小粒径的沙子来调节湿度和透气性,孵化成功率大大提高了。
再讲讲含盐量这个沿海地区必须注意的问题。在靠近海边的地方,土壤和沙子往往含有一定的盐分。麝香龟虽然能适应一定的盐碱环境,但过高的含盐量会影响孵化。我就看到一个网友分享他自己的经历,他住在靠近渤海的一个小镇,想自己孵化麝香龟。开始的时候没太在意沙子的含盐量,直接用取自海边的沙子,结果很多龟蛋都没有正常孵化。后来他经过多次试验,把沙子用淡水冲洗了很多遍,降低了含盐量,才让孵化率有所上升。
在北方的养殖场,比如河北的一些龟类养殖场,在孵化麝香龟的时候,也要考虑含盐量的问题。北方的气候相对干冷,空气湿度低,这就要求在处理沙子的时候,不仅要考虑盐分,还要注意保湿。我认识的一个养殖场张经理,他在孵化麝香龟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天然的、含盐量低的沙子,然后加入适量的锯末。锯末的保水性很好,能弥补北方干燥气候带来的湿度不足。而且锯末在北方也容易获取,成本也比较低。
在南方湿热的地区,像福建、广东等地,孵化麝香龟又面临不同的挑战。南方湿度大,容易滋生细菌和霉菌。我有个同行在福建的一个小型孵化场工作,他说他们在筛选沙子的时候,会选择一些具有抑菌作用的绿植的叶子来混合在沙子里。比如说薄荷这种常见的绿植,还有比较冷门的荆芥。荆芥有一股特殊的清香,有一定抑菌效果。他们把荆芥叶子晾干碾碎,少量混入孵化沙中,既能调节湿度,又能抑制细菌滋生,对麝香龟幼龟的健康很有好处。
这里不得不提一些比较冷门的绿植,像蛇莓。蛇莓喜欢生长在一些阴湿的环境,在北方的部分地区也有野生分布。它的果实虽然可以食用,但在孵化龟的过程中,蛇莓的茎叶提取物如果加入孵化沙中(当然要经过合理处理),能够为孵化环境增加一定的有益微生物群落,有助于幼龟的成长。还有地锦草,这是一种分布很广的绿植,在南方和北方都能找到。它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在孵化场中,把地锦草的茎叶适当处理后加入孵化环境,对保持环境的清洁和生机有帮助。另外,鼠麴草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它在一些湿地环境常见,其含有一些特殊成分,加入到孵化沙中能调节湿度并改善空气质量。
从时间维度来看,麝香龟的孵化一般需要30天左右。在这30天里,养殖场或者个人孵化者要时刻关注沙子的情况。像南方湿热地区,这30天里要不断检查湿度,可能每隔1 - 2天就需要补充一点水分,但是又不能太多,防止积水。而北方干冷地区,这30天可能每隔3 - 5天就要检查一下沙子的干湿情况并进行适当的喷水保湿。
我记得曾经有一个散养麝香龟的农户跟我分享他的经验。他在一个山区的池塘里让麝香龟自然繁殖。虽然不是专门的孵化场,但也面临类似的问题。他所在的山区土壤含盐量极低,不用太担心这个问题。但是山区的空气比较干燥,尤其是到了春秋季。他就发现如果能让龟蛋所在的沙子保持一定的湿度,在30天的孵化期内,幼龟的孵化率就比较高。他会收集一些山上的苔藓,把苔藓铺在沙子上,苔藓能起到很好的保湿作用。
3年的时间里,我观察到不同养殖场或者养殖者对麝香龟孵化的管理方式都在不断改进。有的从最初的不重视沙子粒径分级,到最后形成一套成熟的沙筛选和处理方案;从忽略含盐量的影响到精确测量和调控孵化环境的盐度。这期间,不同的地域差异带来的挑战和应对方法也多种多样。
就拿孵化场地的选择来说,在一些小型农场里,如果没有合适的天然孵化场地,就要人工模拟出合适的条件。比如在山东的一些农村小农场,他们会搭建小型的孵化棚,选用混合粒径且去除了高盐分威胁的沙子。在北方干冷的冬季,他们还要考虑如何给孵化环境增温,在旁边放置一些发热设备,像小太阳之类的简易加热设备,不过要注意温度的控制,避免温度过高影响龟蛋孵化。
再看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如广西的一些山区农村,虽然湿度足够,但在夏季温度过高时也需要降温措施。有些农户会把孵化容器放在有遮阴的地方,周围种植一些像木芙蓉这样的植物。木芙蓉在夏季开花,其花朵和枝叶能带来一定的降温效果。而且木芙蓉的花朵还能吸引蜜蜂等昆虫,给周边环境增添生机。
另外,在孵化麝香龟的过程中,不同的养殖者对于孵化成功率的评判标准也不完全相同。有的养殖者认为只要幼龟能够顺利破壳而出就算成功,而有的则更关注幼龟出壳后的健康状况。在浙江的一个养殖场,他们除了关注龟蛋的孵化率,还会在幼龟出壳后观察它们的活力、食欲等情况。他们会把刚出壳的幼龟放在专门的培育箱里,箱内放置一些有特殊纹理的小石头,模拟自然的生长环境。这种对幼龟健康的关注,也是养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沿海的一些小渔村,也有龟类养殖爱好者。他们利用当地丰富的海水资源,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后,来调整孵化沙的含盐量。比如把海水经过多次蒸发浓缩得到的盐结晶,再用少量的这种结晶去处理孵化用的沙子,然后不断测试含盐量,找到最适合麝香龟孵化的含盐量数值。
我觉得在麝香龟的孵化过程中,虽然有很多技术上需要注意的点,像沙筛粒径分级、含盐量控制等,但有时候一些传统的经验方法也很值得借鉴。像北方老乡会在孵化场周围撒一些艾草,艾草有驱虫的功效,虽然不能直接作用于孵化过程,但能减少周边害虫对孵化场的干扰。
30天的孵化期对于每一个参与麝香龟孵化的人来说都充满了期待。然而,在不同的环境、地域、气候条件下,都有各种各样的挑战等待着。那么问题来了,你在了解这么多关于麝香龟孵化的知识后,你认为哪一种应对挑战的方法最值得推广呢?是在南方的绿植辅助保湿抑菌,还是北方的一些保暖保湿技巧呢?或者是在沿海地区对含盐量的那些独特处理方式?希望大家能一起讨论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