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是一个纯真的人,凭借其艺术成就和爱民之心必将光耀千古

梧桐评商业 2025-01-31 09:38:43

王羲之与谢安都是东晋王朝的风流人物,《晋书》为两人都立有传记,让人惊奇的是王羲之的传记比谢安的传记长得多。两个人,一个是“书圣”,一个是名相,都将光耀千古。如果将两个人的传记结合起来读,特别有意趣。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

王羲之自幼学习书法,他的隶书、行书、草书、章草书、飞白书都被列为神品。

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在浙江绍兴兰亭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聚会,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即为《兰亭序》。‌王羲之在酒兴之下,一气呵成,写下了这篇名传天下的旷世佳作。

王羲之的隶书尤为古今之冠,人称其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王羲之的从政之路和政治见解

出身于顶级士族琅琊王氏的王羲之早早开始做官,从秘书郎开始仕途,在征西将军庾亮的推荐下,晋升到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王羲之喜欢做地方官,不愿意做京官。东晋朝廷征召王羲之为侍中、吏部尚书,王羲之不去就任;朝廷任命王羲之为护军将军,王羲之极力推辞。

与王羲之不同的是,谢安出仕很晚,谢安年轻时多次拒绝朝廷征召,隐居东山,四十岁才出山做官。谢安的理想是做宰相,所以谢安长期在京城做官,一直做到尚书仆射、中书监、录尚书事,称为名副其实的宰相。

王羲之与谢安都认为“国家之安在于内外和”,竭力协调各地方实力派的矛盾,希望东晋荆州、豫州、扬州三大方镇能够协调一致,共赴国难。

王羲之长期做地方官,了解底层人民承受的赋税、徭役之重。王羲之反对东晋地方实力派多次大举北伐,呼吁东晋朝廷将军队回撤,防守长江,同时除去苛政,减轻人民负担,让人民休养生息。

对于王羲之的政治见解,我们赞赏其为民请命,关心人民疾苦的纯真之心。但是,王羲之的军事见解是错误的。自古守江必守淮,主动放弃淮河流域,长江防线将直接面临敌人威胁,很难不被突破。东晋淝水之战的胜利,就是在淮河流域取得的决定性胜利。

王羲之也不是一个不争的人

出身太原王氏的王述与王羲之齐名,但王羲之对王述极为轻视。

王述先前在会稽郡担任内史,因为母亲去世服丧被免去官职,由王羲之接替。王羲之与王述同处一地,又是前后任,但王羲之只去王述家里吊唁一次,以后再不登门。王述每次听到吹角的声音,就说是王羲之要来探望自己,便洒水扫地恭候王羲之,但王羲之最终也没有再去看望,王述对王羲之深怀怨恨。等到王述任职扬州刺史,临行时只与王羲之道别一下就走了。

王羲之轻视王述,但王述的官位远远高于王羲之,王羲之对儿子们说:“我不比王述差,但官位待遇相差悬殊,应是你们不如王述的儿子王坦之的缘故!”王羲之真是一个可爱的人,自己官位不如王述,就把责任推到儿子们身上。

王述后来到会稽郡巡察,考核执法和行政情况时,会稽郡的主管官员很多问题回答不上来。王羲之深感羞耻,就称病离开会稽郡,并在父母墓前发下重誓,再也不担任官职。

写在后面

王羲之是一个纯真的人,也只有纯真的人才可能成为杰出的艺术家。

王羲之是一个纯真的人,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毫不犹豫向朝廷、地方实力派发出呼吁,减少征战,减轻赋税徭役,关注民生。

王羲之是一个纯真的人,不像谢安一样“矫情”,王羲之自己官位远低于王述,就归咎于儿子们不争气。

王羲之凭借其艺术成就和爱民之心,必将光耀千古!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