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际局势的风云变幻中,一场围绕能源的风暴正悄然掀起。据新华社1 月 10 日消息,美国政府悍然对俄罗斯能源部门发动了新一轮的猛烈制裁。这一举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在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的棋盘上激起千层浪。
美国财政部当天发布的声明显示,此次制裁的目标几乎涵盖了俄罗斯能源领域的方方面面。俄罗斯天然气工业石油公司和苏尔古特石油天然气公司这两家大型石油天然气生产企业及其数十家子公司,被无情地列入制裁名单。与此同时,多达 183 艘运油船及其他相关船只也未能幸免,美方称这些船只组成了所谓的“影子船队”,参与运输受制裁的俄出口石油。此外,30 余家俄本土油田服务提供商以及能源领域的高级官员和企业高管等,都成为了美国制裁的对象。不仅如此,美财政部还将此前豁免的能源支付中介服务重新纳入对俄银行制裁框架,并切断俄获取与原油开采和石油产品生产相关的美国服务。美国国务院也同步行动,对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的 14 名高管、两座液化天然气出口终端设施和东方石油项目的运营企业实施制裁,同时对那些被认为帮助俄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活动规避制裁的若干实体进行打击。据美方宣称,这些制裁一旦全面实施,俄罗斯每月将在能源贸易上损失数十亿美元之巨,这无疑是对俄罗斯经济的沉重一击。
美国政府(资料图)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1 月 11 日报道,俄罗斯外交部迅速做出回应,发表声明严厉谴责美国的这一敌意举措。俄方指出,美国政府的行为是以破坏全球市场稳定为代价,来试图损害俄罗斯经济,而在这一过程中,美国的欧洲盟友和本国居民的利益也被无情地牺牲。俄方明确表示不会对美国的制裁坐视不管,在制定对外经济战略时必将充分考虑这一因素。
回顾 1 月 1 日,乌克兰方面中止了俄罗斯天然气的过境合同,这使得俄罗斯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通道变得更加艰难。曾经,欧洲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俄罗斯的能源出口在欧洲市场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随着美欧一系列制裁措施的实施以及地缘政治冲突的加剧,俄罗斯在欧洲的能源贸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能源出口方向,以缓解经济压力,保障国家能源产业的稳定发展。
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进口国,成为了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希望之光。早在去年 12 月,俄罗斯副总理亚历山大就对外透露,已启动了经过哈萨克斯坦通往中国的天然气管道项目。据悉,该项目预计建成后,每年可向中国输送高达 450 亿立方米的天然气。目前,该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和谈判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这一项目的推进,对于俄罗斯来说,无疑是在困境中寻得的一条重要出路;对于中国而言,也将进一步丰富能源进口渠道,增强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多元化。
俄罗斯天然气(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过去的中俄能源合作项目中,原本有计划建设中俄蒙天然气管道项目。然而,蒙古国的一系列举动却给该项目带来了诸多变数。蒙古国近年来与美国的关系逐渐走近,不仅对美国开放领空,还积极开展稀土合作,并将美国列为所谓的“第三邻国”。这种转向使得中俄在考虑天然气管道过境蒙古国时,不得不谨慎行事。因为一旦管道过境蒙古国,很可能会面临各种“卡脖子”问题,从而影响能源运输的安全和稳定。相比之下,哈萨克斯坦的主动请缨则为中俄能源合作带来了新的契机。哈萨克斯坦愿意让中俄天然气管道过境本国领土,这不仅解决了俄罗斯的燃眉之急,使其能源出口有了新的可靠路径,同时也让蒙古国失去了原本可能获得的巨额过境费。
近年来,中俄贸易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在 2023 年,中俄贸易额成功突破 2400 亿美元,相比前一年实现了 26.3%的大幅增长。而在今年的前 8 个月,尽管面临着国际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中俄贸易额依然保持增长,达到了 1585 亿美元,增长率为 1.9%。这一数据充分显示了中俄贸易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中俄贸易的持续增长对于俄罗斯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别是在能源领域,中俄之间的合作不断深化,不仅为俄罗斯能源出口提供了稳定的市场,也为中国的能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俄贸易(资料图)
在这一系列的国际能源博弈中,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事件不得不提。12 月 2 日,我国单管输气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实现全线贯通。这条管道北起黑龙江黑河,南至上海,途经 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 5111 千米,犹如一条能源巨龙,将来自西伯利亚的清洁能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我国东部地区。自 2019 年 12 月北段率先投产通气以来,其输气量逐年攀升,到 2024 年已超过 300 亿立方米。此次全线贯通后,年输气能力更是提升至 380 亿立方米,并通过与东北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系统、沿海多座液化天然气接收站等实现互联互通,极大地增强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能力和应急调峰保障能力。它不仅是我国东北能源战略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四大能源战略通道中东北通道的关键一环,对于我国构建天然气管网“四大战略通道 + 五纵五横”新格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同时,中俄东线天然气市场覆盖我国东三省、环渤海、长三角等地区,惠及沿线 4.5 亿人口,为沿线地区的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注入了强劲动力。自投产通气以来,累计输气量已突破 800 亿立方米,带动了沿线产业的转型升级,并且在优化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变、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等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据测算,中俄东线每年向沿线地区供应的天然气资源,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 1.64 亿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 182 万吨。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资料图)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美国对俄罗斯的制裁无疑是一种短视且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它不仅扰乱了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秩序,也给欧洲盟友带来了能源短缺和价格上涨等诸多问题,同时还进一步加剧了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而中俄之间的紧密合作,则为维护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一股强大的正能量。
从长远来看,中俄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和深厚的潜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双方合作的不断深化,未来有望在新能源开发、能源技术创新等方面展开更多的合作项目。例如,在氢能、核能等新兴能源领域,中俄两国都有着各自的技术优势和资源优势,双方可以通过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全球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国际能源市场上,中俄携手也将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外部风险和挑战,增强在全球能源定价、贸易规则制定等方面的话语权,为全球能源市场的公平、公正、有序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在这场国际能源的大棋局中,中俄之间的友谊与合作经受住了考验,并在困境中不断发展壮大。双方的合作不仅是基于经济利益的考量,更是基于地缘政治、战略安全等多方面的共同需求。在未来的日子里,相信中俄将继续携手共进,在能源领域及其他诸多领域书写更加辉煌的合作篇章,共同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