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安会上万斯演讲冷场,王毅强硬回击美国,中国外交迎新高度

谦语谈书风 2025-02-18 14:31:13

2月14日,第61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大幕拉开,110个国家政要齐聚一堂。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单刀赴会”,甩出三句古训,强硬回击美方,引发全场瞩目。

而美国副总统万斯,对欧洲盟友的一通“训斥”,让在场政要集体犯“尴尬症”,陷入沉默。

这场中美隔空过招,将国际秩序的“真面目”搬上台面:多极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揽全局。

那么,王毅外长究竟用了哪三句古训“惊艳全场”?万斯又为何对欧洲盟友“恶语相向”?

万斯“怒怼”欧洲盟友

慕尼黑安全会议,作为全球安全领域的重要会议,向来备受瞩目。

今年,慕安会迎来了110多个国家和地区800余位政要,规模之大、阵容之强,堪称历届之最。

与会者中,不乏德国总理默克尔、法国总统马克龙等重量级人物。

然而,在各方翘首以盼之际,美国副总统万斯的一番“惊人之语”,却让欧洲盟友们如坐针毡。

万斯登台伊始,话锋一转,便开始对欧洲民主的现状逐一“把脉问诊”。

他语出惊人地指出,欧洲民主已沦为比中俄更可怕的“敌人”。

移民危机愈演愈烈,极右翼势力抬头,民粹主义思潮泛滥……种种乱象,令人担忧。

万斯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对欧洲国家的内政说三道四,仿佛置身事外的“裁判员”。

更令人诧异的是,面对俄乌冲突这个当下最紧迫的安全议题,万斯却选择避而不谈。

他在长达45分钟的演讲中,反而把大部分时间都用来抨击欧洲盟友,这不免让人质疑其演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各国总理纷纷当场“翻白眼”,表面上默不作声,实则心里都在“怒怼”:

欧洲,不需要美国的居高临下的“说教”!

万斯此番“惊人之语”,究竟意欲何为?分析人士指出,这或许与美国国内政治变局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美国社会撕裂加剧,民主制度的种种弊端日益凸显,华盛顿迫切需要找到一个“替罪羊”,而欧洲无疑成为了最佳选择。

通过抨击欧洲民主,美国政客们既可以转移国内矛盾,又能巩固自身地位,可谓一举多得。

但这种做法,无疑会进一步加剧美欧关系的裂痕,为跨大西洋同盟蒙上阴影。

事实上,美欧关系近年来已然出现不少“麻烦”。

在贸易问题上,特朗普政府挥舞关税大棒,让欧洲备受煎熬。

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对欧盟钢铝产品分别征收25%和10%的高额关税,引发欧盟强烈不满。

欧盟不得不采取反制措施,对价值28亿美元的美国产品加征关税,一场贸易战一触即发。

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一意孤行退出《巴黎协定》,引发欧洲不满。

欧洲国家认为,美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国,理应承担更多责任,而不是置身事外、让全球为其买单。

在伊核问题上,美国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更是让欧洲盟友们颇为恼火。

德、法、英等国都明确表示,将继续坚持伊核协议,维护欧洲的利益。

美国的做法,无疑加剧了跨大西洋的不信任。

除此之外,在北约防务开支、数字税等问题上,美欧分歧也日益凸显。

一些欧洲国家开始质疑,美国是否还是一个值得信赖的盟友?

万斯此番言论,无疑又为美欧关系平添新的变数。

中国立场鲜明有力

相比之下,中国外长王毅的表现可谓“风头无两”。

作为与欧美领导人并列的三大主旨演讲者,王毅不仅把中国专场首次带到了开幕日的黄金时段,更是以一番掷地有声的发言,彰显了中国的大国风范。

面对中美关系这个全球瞩目的热点,王毅直言相互尊重是中美关系的必答题。

他以铿锵有力的说辞,阐述了中国的立场:

第一,中美关系好比一栋大厦,互信是地基,没有地基,再美的大厦也经不起风雨;

第二,中国拥有全球唯一完整产业链的优势,美国如果想“脱钩”,无异于掘自家的墙角;

第三,面对霸权主义,中国将坚决说不,因为历史已经证明,“嗓门大未必笑到最后”。

一番话说得在场嘉宾频频点头,纷纷对中国的立场表示认可。

更有意思的是,当王毅以一句“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的名句结束演讲时,现场掌声雷动。

反观某位副总统,却因迟到而让媒体等得不耐烦,讲话时更是“冷场”不断,不得不说是一种有趣的对比。

事实上,中国近年来的外交成绩有目共睹。

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到促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达成;

从倡议成立亚投行,到推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签署……

中国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本次慕安会上,王毅还就阿富汗、缅甸、朝核、气候变化等问题阐述了中国立场,展现了中国负责任大国的担当。

他强调,中国愿与各方一道,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多极化趋势显现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单极霸权的旧秩序正在瓦解,新兴力量的崛起势不可挡。

在这场风起云涌的变革中,慕安会无疑成为观察世界走向的一面“镜子”。

美国代表万斯的言论,充分暴露了美国的内心焦虑。

他对欧洲盟友的指责,更像是在宣泄自身的不安。

与此同时,欧洲内部的分化与动荡也愈发明显。

英国“脱欧”、法国“黄背心”运动、意大利政局动荡……

种种乱象,无不凸显欧洲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

在这场变局中,中国的角色愈发引人瞩目。

以气候变化为例,中国不仅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还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为全球气候治理贡献了中国方案。

在推动经济复苏方面,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经济率先实现正增长,为全球经济复苏注入信心和动力。

在地区热点问题上,中国坚持政治解决,积极斡旋,为缓和地区局势发挥了重要作用。

更重要的是,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在为动荡的世界提供一剂“解药”。

事实上,从亚洲到非洲,从拉美到欧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认同和支持中国的理念。

在第75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有1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5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负责人表示:

赞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支持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呼吁加强沟通协调,凝聚起团结抗疫、共克时艰的强大合力。

在他们看来,这是一个更加公平正义、互利共赢的世界观,是对单极霸权的有力回击,是开创人类美好未来的康庄大道。

结语

三天的慕安会,转瞬即逝。但它留给世人的思考,才刚刚开始。站在历史的转折点上,世界何去何从?人类又该作何选择?慕安会给出的答案,或许并不那么明朗。答案,或许还有待时间来给出。

但有一点已经明确:唯有坚持多边主义,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国际社会才能携手共进,共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正如古语所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面对百年变局,每个国家、每个人都应有这样的担当和作为。

【参考资料】

1.观察者网-2025.02.16-《港媒:万斯慕安会言论震惊欧洲,中国展开魅力攻势》

2.直新闻-2025.02.15-《中美“背靠背”演讲,现场温差明显》

3.中国网-2025.02.15-《中国外长慕安会发表演讲,两处变化彰显地位提升》

4.央视新闻-2025.02.15-《慕安会上万斯言论引不满 美欧分歧已无法掩盖》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