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大军压境,马鸿逵满不在乎:我对共产党有恩,打赢了再和谈

游史渊 2025-04-21 14:40:07

1949年,关键词是“自由”。那一年8月份,彭德怀带领的第一野战军跟青海的马步芳军队拼了个你死我活,最终在兰州大战中把敌人给打败了。从这以后,在西北横行霸道近百年的青海马氏军阀就垮台了。接下来,咱们的军队很顺利地就拿下了甘肃和青海,马步芳和他儿子马继援只能坐飞机逃跑。

这样一来,国民党在西北的势力,“一胡二马”里头的“二马”已经去掉了一个,只剩下了“一马”,也就是宁夏的那个军阀头子马鸿逵。为了把马鸿逵这股势力给除掉,彭德怀就让杨得志指挥着第19兵团,还有西北军区的独立第一师和第二师,一块儿往宁夏打过去。

其实一开始,中央也对马鸿逵挺上心的,想拉拢他。毛泽东把马步芳和马鸿逵分得很清楚,他说马步芳仗着自己兵多,野心勃勃,横行霸道,做事心狠手辣。而马鸿逵呢,虽然也是个封建军阀,但他没那么大野心,就想着守住宁夏这块小地方。

红军到了陕北后,咱们跟马鸿逵之间就有种说不出的“理解”。蒋介石好几次想掀起反共的风浪,逼马鸿逵出兵打陕甘宁边区,可马鸿逵就像耳朵被堵住了一样,假装听不见。所以,马鸿逵和共产党之间,并不像马步芳那样,有着解不开的深仇大恨。

所以,中央政府好几次都想跟马鸿逵和好,盼着他能不带兵打仗,让大伙儿少受点苦。记得彭德怀带兵往兰州去的时候,毛泽东就让傅作义给马鸿逵通了个电话。可马鸿逵在电话里头,态度坚决得很,直接说:

我铁了心不认输,已经拿定主意了。咱们队伍能拼到什么程度就拼到什么程度,有机会就干他一仗,没机会咱就撤。

傅作义赶忙追问:“你到底能逃到什么地方去?”

马鸿逵回道:“这个你就别操心了,我有自己的去处。”

傅作义诚恳地提醒道:“你得清楚,你跟蒋介石不是一条心的。要是你跑到台湾去,日子肯定不好过。”

马鸿逵曾言:“若我投降共产党,恐也难逃不利境遇。”

讲完之后,马鸿逵二话不说,直接就把电话给挂了。

虽然这么说,但马鸿逵心里还是存着念想。他真舍不得宁夏那片美丽的土地。马家势力庞大,根基深厚,从同治年间就开始在宁夏扎根。这近百年来,马家在宁夏一直是说一不二的存在。

从1933年起,马鸿逵就成了宁夏的老大。这么多年,他在宁夏到处搜刮民财,攒了不少钱,黄金都堆成了好几堆。马鸿逵既不想丢掉“宁夏王”这个头衔,也心疼他的那些钱财。他心里明白,要是向共产党投降,他的家产肯定保不住,都得被充公,到时候就一无所有了。

但马鸿逵心里头也琢磨过些事儿,“起义”这事儿并非行不通,只不过绝不能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妥协。他琢磨着,要是时机对了,条件也合适,他愿意向老百姓表示诚意,归顺大家。

他认为,自己对共产党怎么着也算是“帮过忙”的。

1927年那会儿,有个大事儿得提,就是蒋介石搞了个“四一二”大变脸,反革命了。他让国民党各地的军队都去“清理门户”,说白了就是抓我们共产党的同志。可马鸿逵这人吧,做事还算留点余地,对那些军中的共产党成员,他采取了比较客气的方式,直接给送走了。那时候,陕北那块革命根据地的头儿刘志丹正好也在军队里,马鸿逵非但没难为他,还大方地给了他400块大洋当路费。

要是没了刘志丹,陕北那块根据地就建不起来。想想红军长征那时候,他们能去哪里站稳脚跟呢?

第二个“恩情”是给了贺晋年的。那时候,贺晋年正在“宁马”的军队里秘密搞“兵运”活动,结果倒霉地被马鸿逵给抓了。这回,马鸿逵动了真格的,打算要人的命了。可巧的是,马鸿逵的老妈瞧见了被紧紧绑着的贺晋年,心里头那叫一个不乐意:“你造的孽还不够多吗?这次就饶他一命吧!”

马鸿逵琢磨了一下,觉得跟共产党结仇没必要。所以他大手一摆,就让贺晋年走了。

抗日战争那会儿,马鸿逵和八路军相处得还算融洽,跟贺龙将军也有挺深的交情。而且啊,他还通过甘肃广河县的当地名流马绍常,悄悄地跟共产党搭上了线,建立了秘密联系。这种联系一直维持了好多年,直到1948年的时候,马绍常被国民党特工给盯上了,这事儿才算是露馅儿了,联系也就断了。

马鸿逵心存幻想,以为与共产党和谈有着一定的基础。他暗自盘算,若能在战场上侥幸击败解放军,或许能以胜利者的姿态提出投降条件,甚至有可能在宁夏继续其“土霸王”的日子。

可实际上,马鸿逵把自己对共产党的那点“好处”想得太好了。他虽没马步芳那么坏,但手上也不干净。1941年那会儿,马鸿逵就对共产党下了狠手,把崔景岳、马文良等几个共产党成员,硬生生地埋在了银川城隍庙后院的空地上,手段相当残忍。

同时,马鸿逵这帮人几十年来一直欺负宁夏的老百姓,我们党和我军怎么可能轻易放过他们,尤其是马鸿逵这个恶贯满盈,还胆敢和解放军对抗的家伙?

看到马鸿逵这么不给面子,我们这边也就不打算再跟他谈了。其实在攻打宁夏之前,毛主席就跟彭德怀说过:

马鸿逵在陕北干了好多伤天害理的事,害了不少老百姓,从没干过啥好事。对于宁马军队,最好是能让他们全部放下武器,实在不行,也得让大部分人交出枪,剩下的一小部分再进行改编。反正,能不改编就不改编,改编的部队越少对我们越有利。

就这样,第19兵团加上两个地方部队,一股脑儿地朝着银川猛冲过去。马鸿逵没办法,只好把宁夏15岁到50岁的男丁都拉来,硬凑了7万大军。你想想,宁夏全省总共才70万人,这就意味着每十个人里头就得有一个人去当兵。

就在马鸿逵大放厥词,说要“在宁夏终老”那会儿,蒋介石冷不丁给他打了个电话,让他去重庆一趟。到了重庆,蒋介石先是好好夸了他几句,接着拍板说给他800万大洋当军饷。这次面谈过后,马鸿逵就明确表示,他“心意已决”,要跟共产党拼到底。

但其实马鸿逵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自己已经被蒋介石当成了挡箭牌。反过来,蒋介石也整天提心吊胆,生怕马鸿逵会倒戈相向,投奔我军。没办法,马鸿逵只能把部队交给自己的二儿子马敦静打理,自己在后面远程指挥。

一开打,马鸿逵心里就凉了半截,他好不容易拉起来的7万兵马,哪斗得过19兵团和杨得志啊?压力山大之下,原先当过宁夏省老大的马鸿宾,一拍大腿决定反了。马鸿宾是马鸿逵的堂哥,两人平时就不对付。现在彭德怀大军压境,马鸿宾也不想再硬撑了。干脆带着81军,直接投奔了人民这边。

八一军起义后,马鸿逵和他儿子布下的三重防线全垮了。现在宁马那边,能用的就只剩128军了。要是咱能把128军给干掉,那宁夏就不用打也能拿下来了。杨得志二话不说,直接下了命令:

现在最重要的是赶紧追上去,别让马敦静有任何休息的机会。得在金积、灵武那地方把敌人的128军给干掉。

负责攻打金积和灵武方向的,是我军的第64军。战斗一开始,“宁马”的士兵就愣住了,他们没想到,以前靠“小米加步枪”打天下的八路军,这回竟然开上了坦克。原来啊,64军已经新添了机械化营和坦克部队。他们开着坦克、装甲车冲在最前头,朝着敌人的阵地猛冲猛打。

以前八路军装备差的时候,根本没法跟敌人抗衡;现在解放军有了坦克,这仗敌人还怎么打。81军投降后,剩下的宁马士兵心里早就打了退堂鼓。解放军一冲锋,他们就全跑光了。

现在打仗这事儿没啥意义了,先是骑兵师的头儿,大少爷马敦厚拍拍屁股走人。马敦静一看这形势,觉得没啥盼头了,也跟着坐飞机溜之大吉了。

我军瞅准时机,把128军的剩余部队困在了金积城里头。128军的二把手何晓霆实在顶不住了,赶紧派人过来跟我们谈和。没多久,64军的192师也轻轻松松地占领了灵武城。

头儿、大公子、二公子全溜了,宁马那边剩下的头头脑脑一商量:

解放军大军压境,城里的头头脑脑都跑了,既然这样,那也没啥可犹豫的,干脆投诚算了。

马鸿逵得知手下将领打算起义,立马给大将马如龙拨了电话,声音里都带着点求人的味儿:“

“大家别急着起义,我先把马敦静叫回来,咱们再继续一起做事,这样行不?”

马如龙在电话里哭得稀里哗啦地说:“起义的通知都已经发出去了,再说了,咱们哪儿打得过解放军啊,司令官来了也白搭。”

马鸿逵叹了口气,手有点抖,把电话给放下了。他心里清楚,这回,老家是再也回不去了。

兵力和权力都没了,但钱包还是鼓鼓的。马鸿逵一看宁夏守不住了,早早就把自己的家产挪了个窝。他找了个美国运输公司,把费了好大劲攒下的7.5吨金子,还有好多美元、珠宝啥的,一股脑儿运到了台湾和香港。现在嘛,他就一门心思守着自己的银子过日子了。

宁夏一解放,马鸿逵就称病不起,躲在重庆的家里头养身体。到了10月5号那天,他家周围突然多了好多明里暗里的守卫,警戒得严严实实的。

正当马鸿逵心里犯嘀咕的时候,蒋经国和钱大钧猛地一下冲了进来,急匆匆的。蒋经国开口便道:

老板和阎院长(阎锡山)马上就要来看望你了,因为生病就别起身了,安心躺着养病吧。

没多久,蒋介石的专车就在马府的大门口停了下来。在蒋经国的带领下,蒋介石和阎锡山步入了马鸿逵的休息室。

马鸿逵一看这情形,也顾不上自己还在“生病”,直接就跪下了,膝盖砸地声音响。他紧紧抱住蒋介石的腿,边哭边抹眼泪和鼻涕,哭诉着说:

“我愧对总裁的信任,也对不起党国的栽培!”

蒋介石瞅着马鸿逵那副模样,心里头也直犯嘀咕,他硬着头皮,把恶心劲儿往下压了压,伸手拍了拍马鸿逵的肩头,开口道:

别这样说了,宁夏失守,战斗失利,我也得担点责任啊。

阎锡山也跟着表示赞同。

没错,宁夏没了,但我们还有广阔的大西南,完全有机会重新站起来,再创辉煌。

三个人坐下来后,马鸿逵原本打算跟蒋介石讲讲西北的战事情况。但蒋介石没兴趣跟他多聊,简单问了几句他的身体怎么样,然后就站起来走了。

马鸿逵打算站起来送送蒋介石,可蒋介石只是冷冰冰地丢下一句:“你赶紧去台湾瞧病吧。”这明摆着,在蒋介石心里,马鸿逵已经没啥用处了。

马鸿逵眼泪哗哗直流,哽咽着说:“打了败仗的我,连家里的鸡狗都不如啊。”

后来,他让心腹的人在宁夏起义快结束时,把剩下的1300多两金子全从银川运走了。这些金子原本是要发给全省的官员和士兵当工资的,结果马鸿逵最后一次坑了自己的手下和士兵,把他们的血汗钱给卷走了。

最终,他搭上了“天宫飞行”客机,带着一家老小、保镖,还有六位姨太太,一同飞往台湾。但到了台湾后,马鸿逵才真切体会到,寄人篱下的日子究竟有多煎熬。

1949年11月份,台湾那边的行政院搞了个新规定,专门用来收拾从大陆跑到台湾的人。你猜怎么着?马鸿逵这家伙第一个撞枪口上了。

以前宁夏的头儿马鸿逵,在西北那场大战里,没打招呼就自己把兵撤了,害得友军吃了大亏,损失惨重,还没给上应有的支援。这事儿不能忍,立马撤了他的职,得好好查查办办。

那时候,逃到台湾的国民党大官多得跟河里的鱼一样,满大街都是,随便捡块石头扔出去,都能碰上几个。可为啥偏偏就挑上马鸿逵来整呢?说白了,还不是因为马鸿逵是个地方上的小角色,好欺负,当替罪羊最合适不过了。

听到行政院那个决定,马鸿逵火冒三丈,立马就想找蒋介石理论,要个明白。结果一见到蒋介石,人家连句客套话都没有,直接开口就一顿训斥。

你真是胆肥了,咋就私自让宁夏兵团从甘肃平凉前线溜回固原了?为啥不听军令,不去帮兰州的马继援?国家生死关头,你就光顾着保存自己那点兵力,居然拿新成立的地方保安部队贺兰军那几千人来糊弄人,假装去援兰。你还当面扯谎,什么紧急行军,纯粹是胡说八道。没命令就撤兵,耽误了打仗的好时机,还擅自离开岗位,你知不知道你犯了大错?

蒋介石一顿训斥,把马鸿逵训得没话可说。他朝马鸿逵挥了挥手:“李宗仁有他的账要算,马步芳有他的账要理,你也有你的一摊子事。你得好好琢磨琢磨,自己关起门来想想错在哪儿,以后我再找你,你可别总想着去告状了。”

马鸿逵从蒋介石那出来后,心里琢磨着台湾这地儿是没法呆了。老蒋现在不缺那些没兵没势的老家伙给他撑腰了,在台湾继续待着也是丢人现眼,还不如趁早走人来得痛快。

他急忙打包好东西,打算离开台湾。他先安排四姨太刘慕侠去香港,说是去“看病”,其实是想让她先过去,想办法找出路去美国。

1951年5月份,经过一年多的波折,马鸿逵总算是离开了台湾。和他一起走的,还有他二儿子马敦静一家老小。

马鸿逵一到美国,就忙着张罗起自己的小天地,打算拿带来的钱做生意赚钱。但他其实根本不懂怎么做生意,结果家里的钱只出不进。

好事不来成双,坏事却爱扎堆。马鸿逵没了地位,做生意也不行,他那些姨太太们,就一个接一个地都走了。

马鸿逵的第五个老婆叫邹德,她原本在上海光华大学成绩很好。等她去了美国,就觉得马鸿逵又老又丑,看不上眼了。结果,邹德跟一位美籍华人教授有了不正当关系。后来有一天,邹德去找马鸿逵,跟他说:

咱俩夫妻走到今天,说实话,真是一团糟。我看还是和平分开吧,希望您能多照顾好自己的身体。

马鸿逵听完之后,眼泪哗哗直流。他拿出5万美元给了邹德,算是给两人20年夫妻情分的一个交代。

1960年的时候,马敦静和马敦厚的大儿子马家骅,为了点家产的事儿闹得不可开交。这事儿闹到马鸿逵那儿,他气得把马敦静好好训了一顿。可谁成想,马敦静心里不服气,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在美国法院把老爸给告了。

马鸿逵身为被告,被逼无奈得上法庭去作证。他和儿子在现场吵得不可开交,事情越闹越大。这事儿成了大笑话,新闻媒体到处报道,不光国内炸了锅,国外也知道了,让所有华人和马家的亲朋好友都笑话他们。打那以后,马鸿逵觉得丢脸丢大了,整个人更是一落千丈,再也振作不起来了。

没过多久,马鸿逵得知跟随自己多年的保镖张三成和马仁,因为在台湾日子艰难,走上了绝路,他顿时泪流满面。他觉得,自打离开大陆,他的生活就一落千丈,再也回不到从前了。以前他是“宁夏王”,现在家也不成家了,这往后的日子可咋过啊?

同时呢,他的堂哥马鸿宾却走了另一条路,被挑中当上了第一届、第二届的人大代表,后来还做到了宁夏省政府副主席、甘肃省第一副省长的位子。到了1955年,他还荣获了八一解放勋章。这么一比较,马鸿逵的处境就显得格外惨淡和落寞了。

要是马鸿逵当初决定起义,他的地位和荣耀肯定不会比马鸿宾低,也不至于最后死在外地,家人离散,朋友亲戚都离他而去。但现实就是现实,没那么多假如和重来的机会。

1970年1月14号,马鸿逵在无尽的孤单里,默默地在洛杉矶一个破旧的小农场走了,那里养点鸡、养点马,他去世时79岁。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