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交通工具中,飞机和汽车的速度发展令人瞩目,尽管技术不断进步,航母的速度提升却显得缓慢。为什么一个世纪以来,航母的速度依然保持在30节左右?而汽车早就达到了上百公里的速度,这个问题让很多人感到好奇,航母速度提升的瓶颈到底在哪里?
1903年,莱特兄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首次飞行,标志着航空时代的开始。
飞机速度在不到半个世纪内突破音速,展示了科技进步的显著成就,汽车的发展也极为迅速,1885年,第一辆汽车问世,仅14年后,其速度就突破了每小时100公里,与这些交通工具的快速发展相比,军舰特别是航母的速度提升显得非常有限
一个多世纪的技术进步之后,航母的速度仍然保持在30节左右,很多人分析航母速度提升困难的原因,需要从其独特的速度单位“节”来开始
“节”是航海领域的速度单位,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6世纪,当时的航海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计算船速的方法仍然相对原始。
水手们通过将一根带有浮标的绳索从船尾抛入水中,并测量绳索被拖走的长度来估算船速。绳索上每隔一定距离就打一个结,通过数结的数量计算船速。
为了便于使用航海图,水手们采用了“海里”作为单位,一个海里约为1852米,一节表示船只每小时行驶一海里,相当于1.852公里每小时,可见航母的速度30节大约等于每小时55.56公里
在水中航行的舰船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水阻力,水的密度远大于空气,舰船在水中航行时需要克服巨大的阻力
为了维持较高的航速,舰船需要非常强大的动力系统。舰船通常是人类制造的最大和最重的交通工具之一,如现代军舰重量常超过一万吨,航母甚至可达十万吨级别。
增加发动机功率理论上可以提升船速,但效果并不显著。舰船速度与发动机功率的三次方成正比。以30节速度航行所需的功率远远超过19节速度所需的功率,甚至达到后者的3.5倍
军舰设计中速度并非唯一的考量因素。实现作战目标是关键,如美国的尼米兹级核动力航母,满载排水量约10万吨,动力系统功率超过26万马力,虽然理论上最高速度可以超过33节,但通常航速控制在30节左右。
这是因为维持较高速度需要大量的能量,对航母的动力系统和经济性都提出了严峻挑战。战机起飞和降落时,航母需要逆风航行,因此30节左右的航速能够满足战机的起飞和降落需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海战模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一战时期战列舰是海战的主力,为了争夺战场有利位置,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的速度不断提升,二战后,航母成为海战的核心平台,速度的重要性相对下降。
现代战舰需要面对各种高效的反舰武器和战机,因此设计时不再单纯追求速度,而是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当前技术条件下,大型军舰如航母的速度通常保持在30节左右,这是经过多方考量后的合理选择。
未来的舰船速度或许会迎来新的突破。科技的不断进步可能打破现有的速度瓶颈,使未来的舰船在速度和性能上取得新的成就。航母的速度已经达到了当前技术条件下的最佳状态。对于海上作战平台来说,稳定性和作战效能同样重要,提升速度并不是唯一的目标。
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航母的速度提升是否依旧受到局限?未来随着新材料的应用和动力系统的革新,航母是否能打破现有的速度瓶颈?这些问题引发了无限的遐想和讨论。或许未来我们见到的航母,会有着不一样的速度和性能,你对未来的舰船发展有什么看法?
其实30节很快了,50公里每小时吧,你坐车是有挡风玻璃,你在船上试试,风很大的。
军舰在进入以导弹为主要攻击武器的时代后,对军舰的航速放弃了以前越快越好的理念,追求一种平衡。军舰的最大航速保持在30节时是最经济的平衡点,这个时候动力系统消耗的燃油最经济,而30节的最高航速已经足够满足军舰的高速机动规避动作所需,特别是航母在30节航行时所形成的甲板风足够满足舰载机迎风起飞所需。航速再高点在技术上没有问题,但真的没必要,航速再高能高过导弹的速度?航速再高也只能浪费动力系统的冗余动力,无谓地过多消耗燃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