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扎尔巴耶夫,身为哈萨克斯坦的首任总统,关于他的评价明显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况,有人说他给国家带来了希望、稳定了局势,做出了当时最好的选择,也有人称他选错了路。
其实,纳扎尔巴耶夫的两面评价也正是他人生的真实写照,从小康之家到二战落魄牧民家庭,再因为学习出色改善经济状况,可以说他从小就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作为苏方的加盟国,纳扎尔巴耶夫的出身正好让他多了亲近民众的资本,而且他也确实有着政治天赋,在投身学习之后就做了不少志愿工作,增加了自身的社会影响力。
且有过苏联求学经历,回到国内又办了不少巡回演讲,可谓是下足了功夫,而掌握权力的纳扎尔巴耶夫很快就成为了中亚数得上的强人,甚至可以说挽救了哈萨克斯坦。
因为哈萨克斯坦宣布独立的时候,美苏争霸的局势以始料未及的走向步入终局,也就是苏方解体,世界格局出现变化,作为盟国的哈方根本无力坚持大国抗争的政向。
纳扎尔巴耶夫刚刚上任总统,可谓是面临重重危机,一招不慎就可能导致国家坠入深渊,因为失去领头羊的缘故,哈方经济瞬间陷入低迷,也出现不少外部势力对其围追堵截。
不仅是外贸地区出现问题,就连民生领域也越发支撑不住,而且,美、英等国接连访问这个刚刚建立的小国,试图从军事上施压让其倒向美西方,如何摆脱控制,成了首要目标。
而他的选择也让后世评价充斥两面性,他并没有选择选择在二战后加入美方的战车,反而高举统合旗帜,将大部分的小型批发商纳入国家管控,由政府规划避免外部影响。
这样一来就让美西方无法从经济实力上对哈方内部产生什么压制力,但同样的,底层民众的工作就此丢失保障,贫富差距拉大,纳扎尔巴耶夫作为总统,也成了地区著名富豪。
在这种情况下,民众对他的不满日益增加,但换种角度来说,他也确实抵挡住了来自外部的经济入侵,同时允许美西方资本部分持有股份,保有控制权的同时也给了美西方获益点。
除此之外,纳扎尔巴耶夫还不忘权衡大国竞争局势,同时亲俄、亲美、亲中,三方都给出相当程度的便利,这种外交成就,让他在整个东亚都名声响亮,甚至成了哈方的精神象征。
但是,少数人的利益群体注定无法成就,底层的广大劳动民众因为无法参与社会事务,只能依靠微薄的雇佣金或是补助金生活,开始频繁出现抗议,纳扎尔巴耶夫也陷入尴尬境地。
原先不论在国内还是国际社会都享有极高声望的他,最终却因为自己的选择走向了落寞,要知道,在他巅峰时期,哪怕是亚欧外部势力进入中亚,也要和他进行商讨才好展开工作。
作为中亚枢纽,做同时也是物资原材料供应地,纳扎尔巴耶夫这种大国权衡博弈让哈方找到了二战动荡后的一线生机,同时借助外贸领域,经济出现快速发展的势头。
但问题同样明显,那就是少部分群体掌控利益,底层人民群众的生活没有保障,冬天取暖成问题、夏天饮水也出现难关,纳扎尔巴耶夫的地位出现波动,民众抗议活动走上台面。
被称为中亚强人的他有心改变现状,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但在根本利益分配无变动的情况下,仍旧不能让民众满意,毕竟都无法保障生存了,其他权益自然就显得没那么重要。
所以多数民众选择走上大街进行抗议活动,要求纳扎尔巴耶夫立即辞职,全国抗议行动仅仅持续一个月就演变成了无法镇压的大规模活动,他本人也只能引咎辞职。
对国家创始人来说,这样的结局明显说不上什么出色,后续又因为政治迷恋,扶持了傀儡上台,但掌控力不足,反被压迫,俄方介入其中,确立了局势走向,哈方也转变成亲俄立场。
纵观纳扎尔巴耶夫的政治布局,不得不说聚极具曲折,他在哈方垂危之际,于大国竞争间权衡利弊,将经济挽救了回来,但错在没有因地制宜,在经济转好后罔顾民众权益。
最终也是遗憾落幕,哈方总统托卡耶夫对这位创始人的评价是功大于过,应该肯定其历史作用,但也要引以为戒,避免出现类似错误,全身心的将国家建设的更加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