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斯坦奶牛转群,应激指数评估,通道设计改良,驱赶方式需温和

小潘养殖 2025-02-23 04:23:13

荷斯坦奶牛转群相关问题探讨

荷斯坦奶牛可是奶牛中的佼佼者,它体型大,毛色黑白相间特别漂亮。这种奶牛产奶量相当高,一头荷斯坦奶牛每天的产奶量能比普通奶牛多上好几公斤呢。在很多地方,特别是北方的平原地区,有着大片的牧场适合养殖荷斯坦奶牛。就拿黑龙江的一个大型奶牛养殖场来说,这里的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非常适合荷斯坦奶牛的生长。

在奶牛养殖这个事儿上,大家都知道,经济效益是很不错的,但养殖技术要求可不低。尤其是转群这个环节,这里面的学问可大了。转群的时候,荷斯坦奶牛会受到各种应激,应激指数可不能忽略。比如说,新环境的温度、湿度、光照这些因素的变化,都会让奶牛不适应。

我有个网友是养奶牛的,他就跟我吐槽过转群的事儿。他说他的养殖场在云南的一个山区,地形的起伏比较大。他把一群年轻的荷斯坦奶牛转到新的牛舍去,就因为通道设计得不好,奶牛走起来磕磕绊绊的,受了不少伤。当时正是夏天,云南的山区湿热得很,奶牛本身就不舒服,再加上转群的折腾,应激反应特别大。好多奶牛产奶量都下降了,这可让他心疼坏了。

转群的应激还会在很长时间内影响奶牛。像2个月内的奶牛,它们的生长发育可能会因为转群的应激而受阻。要是转群的时候处理不好,这一整年甚至3年的产奶高峰期可能都会受到影响。在南方潮湿的环境下,转群应激还容易导致奶牛生病,像乳房炎、蹄叶炎这些病症就更常见了。

为了减少转群的应激,通道设计改良就很关键。以前那些通道又窄又滑,奶牛走在里面很不安全。现在可以参考一些绿植种植的理念,不同种类的绿植有不同的特点。比如说,薄荷这种绿植,它有清凉的气味,在通道两边种上薄荷,能让奶牛感觉凉爽一些,特别是在南方的奶牛养殖场。还有薰衣草,它能散发舒缓的气味,在北方的一些养殖场,如果环境比较干燥,薰衣草的气味可以起到一定的安抚奶牛的作用。再有薄荷雀稗,它比较耐旱,北方地区的养殖场可以利用它的这个特点,在通道周边合理种植。还有狗牙根,它的根系发达,能让通道的基础更稳固。

驱赶方式也很重要,一定要温和。我听说过德州的一个肉牛养殖场张经理的例子,虽然他养的是肉牛,但很多理念是相通的。张经理那里是北方的干冷环境,他发现强硬的驱赶方式会让牛群很紧张。后来他改用温和的驱赶方式,在前面有个人悠闲地走着,后面跟着赶牛的人拿着小木棍轻轻挥舞,牛群就很配合地跟着走了。对于荷斯坦奶牛也是如此,特别是在转群这种比较敏感的时候,不能用鞭打或者大声吼叫这些方式。

在养殖场的日常管理中,我们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调整转群策略。比如说春天,万物复苏,这时候转群如果能把通道设计得能让奶牛看到一些新生的绿植,比如刚发芽的苜蓿草,奶牛可能会更愿意走着去新的地方。而在秋天,天气逐渐变冷,通道可以设计得有一些避风的设施,并且多种植一些抗寒的绿植,像黑麦草之类的。

不同地区的养殖场在转群方面都有各自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南方的养殖场可能要更多考虑湿热天气和复杂的地形,北方的养殖场则要在干燥寒冷的环境下找到适合的转群方式。而且荷斯坦奶牛转群的时候,不同年龄段对应激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年轻的奶牛可能适应能力稍微强一点,但老年的奶牛就比较脆弱。

我还认识一个江苏的养殖户,江苏的气候比较温和湿润。他在给荷斯坦奶牛建转群通道的时候,用了一些枯木搭建了一个很有特色的拱形通道,在通道两边的枯木缝隙里种上了常春藤。这种常春藤四季常绿,到了夏天还能给奶牛遮挡阳光。而且常春藤的味道也有助于奶牛放松。这个养殖场的荷斯坦奶牛转群之后,应激反应就比以前小了很多,产奶量也稳定了。

在转群的过程中,我们还得考虑奶牛的身体状况。比如说有刚产完犊的奶牛,它们的体力虚弱,转群的时候就要格外小心。这个时候可以在通道上铺上柔软的干草,就像给奶牛建了一条温暖的“小路”。而且转群的时间选择也很重要,最好选在气温比较平稳的时段,白天的话就选择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这个时候阳光不会太强烈,温度也比较适宜。

我们再说说不同品种绿植对比对奶牛转群的辅助作用。除了前面提到的薄荷、薰衣草等,还有鼠尾草。鼠尾草在南方的山区养殖场比较好,它的根可以固着土壤,防止滑坡,对于地形复杂容易山体滑坡的地区很有用,同时它散发的气味能让奶牛安静一些。另外还有百里香,百里香耐盐碱,在一些北方盐碱地较多的牧场周边的转群通道种植,能让通道周边的土壤改良,还能让奶牛闻到它清新的味道减少应激。还有留兰香,它在干燥环境下生长良好,在北方干冷的养殖场种植在转群通道周围,既美化环境又能让奶牛感到舒适。

从转群这个角度来说,每一步都得精心设计。就拿我在河南见过的一个小型养殖场来说,他们原来转群的时候,直接把奶牛从一个小院子赶到一个大的散养区。结果通道就是简单的土路,周围啥也没有。转群的时候奶牛们都很紧张,有些奶牛还把蹄子扭伤了。后来他们学习了别人的经验,在通道两边种上了几株茉莉花,茉莉花的清香让奶牛们平静了不少,而且把通道修成了砖石路,奶牛走在上面稳当多了。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转群的频率可能会增加,如果没有一套完善的转群方案,奶牛的健康和产奶量都会受到影响。比如说一个在广西的养殖场,由于当地是亚热带气候,养殖场的荷斯坦奶牛夏季转群的时候就面临很大挑战。高温加上潮湿的环境,再加上原来不合理的转群通道和环境设置,奶牛们在转群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处于亚健康状态,产奶量大幅下降。后来他们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调整了通道,在通道上设置了遮阳棚,种植了能适应高温潮湿环境的三角梅,奶牛的应激情况才有所改善。

奶牛转群涉及到很多细节,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奶牛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无论是南方的湿热地区还是北方的干冷地区,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都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从通道设计、驱赶方式、绿植种植等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荷斯坦奶牛的特点。这样才能让转群这个环节顺利进行,保障奶牛养殖的长期稳定效益。那大家有没有在自己的养殖过程中遇到过特别的转群故事呢?可以分享一下呀。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