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日,钉钉创始人陈航(花名“无招”)回归担任CEO的第三天,一场关于“钉钉变钉刑”的讨论在社交平台炸开了锅。这位曾带领钉钉从0到7亿用户的“创业元老”,用一场“纪律整顿风暴”宣告了自己的强势回归——早9点打卡、午休时间缩短、禁用社交软件、技术岗全员学Python……这套组合拳不仅让钉钉员工直呼“重回创业时代”,也让外界质疑:在AI浪潮席卷的当下,钉钉的破局之路难道只剩狠抓考勤?
据钉钉内部员工爆料,这场变革的导火索是无招在工区“扫楼”时的发现:部分团队负责人不在工位,甚至有人下午1点半仍在休息。这位以“狼性”著称的创始人当即祭出三板斧:
时间管控:早9点全员到岗并召开晨会,午休时间缩短至13:15,晚间需提交工作总结;
数字戒严:禁用微信、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鼓励员工在社交场景中主动推广钉钉(例如添加联系人时称“我只有钉钉”);
技术重构:要求程序员必须手写代码,学习Python语言,减少纯管理岗位,并强调“产品研发不能脱离用户场景”。
这套规则被网友戏称为“钉刑”,有人调侃“无招回归第一件事就是给钉钉装上更锋利的钉子”。但内部人士透露,此举并非单纯追求“996”,而是试图重塑团队的创业基因——在阿里集团将钉钉定位为“AI战略执行第一线”的背景下,无招需要一支能快速响应变化的“特种部队”。
无招的回归本身就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商业故事。2021年,他带着钉钉核心团队出走创立跨境电商公司“两氢一氧”,试图在宠物用品、智能硬件等领域复制钉钉的奇迹。然而四年后,阿里通过收购“两氢一氧”投资人股份,将这位“叛逆者”重新召回。这种“出走-回归”的剧情,恰似钉钉战略摇摆的缩影:2019年并入阿里云推行“云钉一体”,2023年又重归独立运营,如今在吴泳铭“AI驱动”战略下被赋予新使命。
这种反复背后,是钉钉面临的增长焦虑。虽然坐拥7亿用户,但其商业化进程始终难达预期。2023年钉钉生态大会上,已离职的无招曾以客户身份犀利指出“钉钉要做小,回归初心”。如今他亲手操刀改革,看似在抓考勤,实则在抓组织效率——当竞品企业微信依托腾讯生态、飞书凭字节算法优势攻城略地时,钉钉需要找回当年“All in To B”的锐气。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以“创业”为名的整顿,正遭遇数字化时代的悖论。要求程序员手写代码、禁用社交软件等规定,被批评为“用工业时代管理思维驾驭AI革命”。毕竟,钉钉最新宣传的“AI Agent”“行业大模型”等技术创新,恰恰需要开放、协作的研发环境。而“学习Python”的硬性要求,也被指忽视了个体差异——并非所有岗位都需要掌握这门语言。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价值认同。无招要求员工“以钉钉为傲”,但在外部视角中,钉钉的“已读未读”“DING一下”等功能早已成为职场压力符号。当新一代Z世代员工追求工作生活平衡时,强调“狼性奋斗”的文化能否持续吸引人才?正如钟睒睒近日炮轰互联网平台的发言:“强势经济权控股公司正在制造失衡”。
眼下,这场改革的效果尚待观察。乐观者认为,纪律整顿能快速凝聚团队战斗力,为即将到来的AI战役储备弹药;悲观者担忧,过于严苛的管理会加剧人才流失,让钉钉在“云钉一体”战略摇摆中再失先机。唯一确定的是,在拼多多投入千亿扶持商家、微信上线语音表情包引用功能、美团试点骑手养老保险的激烈竞争中,钉钉需要的不仅是考勤制度,更是一个能承载AI野心的生态系统。
无招的回归,或许正如他在朋友圈转发的那句话:“有时候,回到起点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看清未来该往哪走。”只是这一次,钉钉要对抗的不只是竞争对手,还有时代洪流中组织进化的必然规律。
我只有钉钉这个是对的,不过还要优化个人版的功能
此时无招胜有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