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只命运的蝴蝶正挥动着改变世界的翅膀,是通往核聚变时代的前沿材料,是困扰全球科学界107年的难题,它是未来人类从地球走向宇宙的必经之路。
而解决这一百年大难题的人,是来自于中国的一位天才少年。当前,世界数百位顶级科学家正试图让他的科研成果扩大化。一旦这个成果投入市场,它将为中国乃至世界能源节省数十万亿人民币。这个“他”就是2018年度十大科学家之首、全球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最年轻的论文发表者:年仅23岁的四川少年,曹原!
1996年,曹原在素有天府之国美称的成都出世。当时,西南地区普遍贫穷,成都虽然是省会城市但与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相比连望其项背的资格都没有,为了孩子的教育也为了将来事业的发展在曹原三岁时他父母就举家搬迁到深圳。
90年代的深圳,有三多:钱多、商人多、电子产品多。成长于深圳浓烈电子氛围中的曹原自打记事起,就对铺满各种元件和线路的电子产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当时他最喜欢做的事便是从电子市场淘一大堆物件回来拆了装,装了又拆。拆装难不倒他后他又去研究里面的电子线路;反正就是不想消停。就像是亚马逊丛林的一只蝴蝶,轻轻挥动翅膀就能掀起一场飓风那样。正因为曹原从小对电子产品的兴趣为他日后改写世界科学进程埋下深深的伏笔。
2007年9月,11岁的曹原成功考取深圳耀华实验学校。这所学校可不是一般的中学而是以“超常教育”闻名广东全省,简单来说它就是一所专门培养“天才少年”的学校。在深圳耀华,老师们经常用这么一句话来教育孩子:不好好念书,你们只能考本地的深大!
深圳大学,广东八所顶级大学之一,腾讯创始人马化腾的母校,但在耀华老师的眼里它只是差生才会读的大学。对于耀华人而言清华北大才是他们的初级目标,而更高级的目标是诸如麻省理工、牛津、斯坦福这样世界顶尖大学。虽然耀华中学的学生个个都是人中龙凤,但身材瘦小、其貌不扬的曹原仍然以高超的知识理论鹤立群雄。
一个月学完初一全部课程,三个月学完初二全部课程,不到半年,整个初中的课程被他全部搞定。
深圳耀华实验学校
2009年9月,年仅13岁的曹原就从初中部直接升到高中。当所有人都以为高中的复杂的学业能延缓他的“进攻”步伐时,曹原却再次以逆天之举颠覆了所有人的认知极限。短短一年时间内,曹原不仅学完了高中的全部知识;甚至还有一大半时间去折腾实验。在学校和家里,除了学习的他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布满各种仪器的实验室。
在一次物理实验中老师黄佳堂告诉他:
“如果有人能在常温状态下发明出一种超导材料,就可以颠覆整个世界。”
年轻气盛的曹原被老师这段话吸引了,他时常追问老师这要怎么做。但老师终究只是老师,不是科学家他只能用满怀希翼的口气对曹原说:
“老师已经老了,这是你们这代人必须攻克的问题!”
正是老师这段话打开了曹原对物理认知的新大门,也打开了世界科技的新大门。
2010年,14岁的曹原迎来人生第一次高光时刻:高考6月22日,高考成绩公布他以理科669的高分被中科大无条件录取。想当年,歼20总师杨伟被西工大提前录取时,也才15岁。三十多年后,舞勺之年的曹原用“14”这个数字打破了历史!
中科大录取曹原后,没有任何犹豫直接把他送进了“严济慈物理英才班”。中科大本身就是培养科学家的大学,而严济慈物理英才班更是定向培养未来顶级科学家的地方。用军事术语来说,就是特种部队中的特种部队!
能进这个少年班学习的人,都是经历过一轮又一轮惨烈的厮杀;最后才留下了精英中的精英。然而,即便是有同学们的群雄环绕和老师们的魔鬼训练。曹原,这位不世之材却依旧冠绝群伦、独占鳌头,成为这个班最靓的“仔”!但不管身处何地,他时常想起高中时老师说的那句话:“这是你们这代人必须攻克的问题”。
曹原是时代的佼佼者,命运与性格的始然让他视此为人生最大的使命!
于是,念到大二时曹原主动找上曾长淦教授希望能去他实验室学习石墨烯超晶格知识。后来,每当有人提起曹原时,以教学严苛著称的曾长淦教授自豪的夸赞道:“这是在我实验室混过的娃,他还发表了一篇论文,当时就觉得这个孩子太厉害了。虽然我的实验室除了很多位郭沫若奖,但他在其中非常特殊,必有大成”!
曾教授说得没错,曹原不仅成就了个人,还成就了一个时代。2012年,作为中科院首批国际交流生,曹原被派往美国顶级研究型大学——密歇根大学学习。
2013年,曹原获得中科大“顶尖海外交流奖学金”。同年,他被英国顶级研究型大学牛津大学选中,受邀前往伦敦做为期两个月的科学实验。
2014年,曹原再次获得中科大最高荣誉奖:郭沫若奖学金!
2015年,命运的转折点与曹原正面相撞。他被导师看中,推荐至当时全球第一大理工科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从那天起曹原迎来了人生第二次高光时刻,改变世界的序幕即将被他拉开!在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期间,这位天之骄子废寝忘食的搞研究只因为一件事:让石墨烯成为那个颠覆世界的超导材料!
众所周知,自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电力就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次级能源。工业生产需要用电,居家生活需要用电,战争机器需要用电,交通设备需要用电,没有电人类社会至少倒退三百年!
注:初级能源是指铁矿石、石油、橡胶这样自然生成的能源;次级能源则是指钢铁、电力这种需要人工二次合成的能源。
然而,电力在发电站传输到终端用户的过程中,电能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加长而不断衰减。为了保证电能的稳定性,发电站只有通过燃烧更多的能源解决损耗问题。面积狭小的国家还好,说国土面积大的国家就非常烧钱了。美国为什么停电事故频发?因为美国没有一张全国性电网。
而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资本家对电力供应进行划区域垄断;二是美国国土面积太大,建立一张全国性电网所需的能源消耗任何人都承担不起。中国虽然用特高压输电技术解决了全国一张网的问题。但电能供应对初级能源的消耗,依旧非常惊人。
自19世纪电力发明以来,为了解决在传输中的损耗问题无数应用型物理学家付出了巨大的心血。终于在1911年荷兰物理学家海克·卡莫林·昂内斯有了重大发现。经过无数次实验,卡莫林最终确认:汞在温度接近0K的极限值,也就是-273℃时流通的电子会无限接近于“无阻”,通行其在传输中对能源的消耗最低,可以降至零。卡莫林把这个“零电阻状态”称之为“超导电性”。作为人类史上第一个发现超导体存在的科学家卡莫林因此于1913年被授予诺贝尔奖。
虽然证明了超导体对控制电力损耗的有效性,但问题是能在-273℃环境下实现电力零损耗传输的材料,几乎没有。为什么说“几乎”?因为有这种材料,但冷却成本比发电成本还高,没有任何市场价值。而一种无法投入市场使用的材料根本不能产生经济效益,换言之这种材料没有任何作用。
科学家们并不死心,为了寻找这种“低冷却成本”的超导材料,他们极尽疯狂。终于在1980年欧洲物理学家发现铜氧化材料最低温度可以达到-140ºC。但由于排列结构难以调整,无法进一步降温,这剩下的133ºC就像是一道天堑横亘在所有物理学家的实验室中,纵算他们穷尽毕生余力也无法解开铜氧化超导的秘密。此后的整整三十年里,物理学家们一直徘徊在解开铜氧化超导研究的黑暗中。这三十年,又被科学家们称之为“电力物理界的黑暗时代”。
有人妄言:按照当前的技术水平能实现卡莫林超导电性的材料,再过五十年都研究不出来!看着那133ºC的差距,那种发自内心的绝望,让很多物理学家饱受煎熬。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曹原,这位来自中国年仅23岁的“准博士学生”竟然在黑暗时代点燃了星星之火...
2017年,在曹原攻读麻省理工博士期间,他通过实验发现石墨烯的排列结构中具有非规超导电性的因子。他据此推测出:当两层石墨烯叠在一起发生轻微偏移的时候,材料的特性会发生剧变;并因此催生出超导体的性能。然而当时诸多物理科学家对这个结论非常嗤之以鼻,他们想当然的认为,无数顶级前辈历经107年都不曾解决的难题,怎么可能被这么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学生解决,更何况他才23岁?在那些大师辈出的时代,23岁他们还在给导师打打下手呢。他们极其厌恶的觉得:这个来自中国的学生,一定是想成名想疯了!
面对种种质疑声,曹原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要用成果狠狠的打他们一耳光,虽然在理论转换为实验的过程中,曹原遭遇了种种困难;但他心态非常好每一次失败,他就安危自己:“实验失败是家常便饭,心态平和地对待失败就没什么压力还有成功的希望”!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不知道经历过多少失败与日夜不眠之后,终于奇迹女神眷顾了曹原,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当他把两层石墨烯材料旋转到特定叠加值时超导体诞生了!
虽然成功让他欣喜若狂,但他并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曹原深知,在理论储备异常严苛的科学界,成功一次或许是偶然,你必须具备足够充分的理论水平才能证明它的有效性。于是,他又经过六个多月的反复试验,最终确立起石墨烯传导的全方位理论!
2018年3月5日,曹原把论文投给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收到曹原的投稿后,《自然》编辑部一片哗然,连版都没来得及排就在一天之内连续刊登了两篇曹原关于石墨烯超导理论的论文。
3月6日,全球科学界四方雷动,无人不为曹原的论文倍感震撼。一位哥伦比亚大学物理教授惊呼:
“曹原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们能做的太多了”!
自卡莫林发现超导体107年后,自欧洲铜氧化材料止步37年后。曹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学生,以一己之力扭转乾坤;为电力物理学界在黑暗时代点燃了一把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2014年华为CEO任正非在接受采访时说:
未来10-20年内一定会爆发一场技术革命。这个时代将来最大的颠覆,是石墨烯时代颠覆硅时代。但是颠覆需要有继承性发展,现在芯片有极限宽度,硅的极限是七纳米,已经临近边界了,石墨已经是技术革命前沿边。
毫无疑问,曹原是这场新科技革命的发动者。在曹原论文发表之后的第十个月,石墨烯商业化道路正式开启。权威能源机构估测曹原在石墨烯领域探索的成果,不仅会带动电子产品的腾飞,更会为能源行业节省数万亿人民币的资金!
一朝成名,天下雷动!在数据确凿的论文面前,所有人都无视了曹原23岁的年龄。从美国到欧洲,无数顶级大学和科研机构向他抛出橄榄枝。如果曹原愿意,他可以成为麻省最年轻的教授或者欧洲科学研究院最年轻的学者,但他对这一切都不屑一顾。
3月8日,关于石墨烯超导论文轰动世界的第三天,曹原回到中科大这一天,是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纪念日。曹原将这份举世无双的研究成果当作寿礼以庆祝少年40大寿!那天,满身霞光的曹原说了一句平淡的话:
我是一个中国人,我学成以后要回到中国去!
一句如此平淡的话,却又照射出一个年轻中国学者乃至中华民族的伟大!
曾几何时,不少人都说中国没有核心科技。但他们忘了一点,最核心的科技从来不是技术,而是人才。毛主席说过:“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素”。中国不止一个曹原,更不止曹原一个科学家。
我们有为中国导弹事业不惜压上身价性命的钱学森,我们有为中国生物事业舍弃一切荣华富贵的施一公,我们有为中国量子事业甘愿隐姓埋名数年的潘建伟。
2016年,中国留学生及华人回国总人数已高达265.11万人。新华社将之评价为:一个民族史上最罕见的人才回流潮!正是因为有他们,这一代又一代科学家前赴后继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敢于登顶世界之巅的祖国!
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进步,则中国进步;少年雄于地球,则中国雄于地球。
以曹原为标志的杰出少年,正开启中国史上最宏伟的强盛之路!
我们坚信未来的中国,必定有十个百个、乃至成千上万个曹原他们,必将用科技的星星之火点燃一个属于中华民族的伟大时代。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为曹原,点赞!为祖国,祝福!
天之骄子,国之栋梁[点赞][点赞][点赞]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作者以前是给领导写报告文学的,简直是太熟练啦!
希望你能为中国做贡献
这才是应该经常推送的文章,值得点赞。
真正体现了少年强则中国强
科技是生产力,为你点赞[点赞]
诺贝尔奖毫无含金量,就是个笑话!---粪青
这篇文章,让人振奋
还是首先预防米国的非正常“自杀”为最重要的任务!
研究这个东西首先要方法对了,也就是技术路线正确,然后就是不停的实验,方法不对怎么实验也不行。
果然人与人从出生之后,各自的命运早已经注定了,天才总是如此耀眼……[点赞][点赞][点赞]
心胸狭窄成不了大器,伟大的发现造福全人类!国籍是哪里是人家自己的事
没文化,只会说,握草,真牛b
何必那么介意国籍呢,基础理论是全世界的,人家做出来,就算不是中国的,起码你还有得抄对吧。
曹原,祖国将因你骄傲!
好文章
跟小说里面的情节一样[得瑟]
2018年3月就投稿了,为什么至今没有获奖? 常温超导,的的确确是能够,改变世界的科技,用在电线上是大材小用。常温超导首先意味着一切电子原件,都可以不在发热,功耗,寿命再也不存在了。了不起
小心被美国中情局暗杀
[大笑]吹了这么多,小编你对到底对曹原发现的石墨烯超导现象有没有一丝丝的了解?只能说曹原发现了超导现象的另一种途径,但跟常温超导体没有任何关系,他发现的石墨烯晶体结合到一定角度一样是在负200多度之下的超低温环境下才有超导现象……[得瑟]
哪个搞行政的阻碍他研究学术,立马枪毙。[点赞]
在中国应该就是哪个导师的成果了
不要说明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就让他发展也发展不起来。没有文艺复兴,科学精神的萌发,没有这种社会文明的基础是起不来的。这才是根本,我不是说就是清军不入关,明朝的资本主义也不会有本质变化,发展不起来 好哦咯考虑兔兔KKK咯啊GPS
牛逼啊,开挂的人生
又是中科大的,搞研究还是中科大🐮,其它都是花瓶而已!
还是中国籍吗?
又一个诺贝尔奖?
加油
23岁的我还在打王者[横脸笑]
保护好他
想诺贝尔奖都想疯了………没听说96年生的,能得诺奖
这才是名族的骄傲,鄙视那些作秀的戏子
我只想知道他回国了吗?如果没有,什么时候回国发展?中国太多高科技人才出去就忘本了
希望中科大能多出一些这样的科学家![点赞]
等石墨烯真的可以了就可以拿诺贝尔奖了,现在还是不行,要继续努力啊!
我最关心的是他是否会加入美国籍
真棒啊,就怕好人才都移民美国啊
搞成专利,你会世界首富的!偷偷生产运输线啊
天之骄子,国士无双
问题是那段时间铺天盖地宣传完后为什么还没有成果
为曹家人点赞[呲牙笑]
娱乐新闻少一点,国之栋梁多一点!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点赞]
为股市写的软文?
通篇写曹原怎样怎样牛,能介绍一下石墨烯超导怎么引发能源革命的吗?以我南大能源硕士的经历理解不了为啥超导石墨烯能够引发能源革命?是能够提高能量密度,还是循环效率?
文章和小说一样,好像遮天,又好像完美世界。
此等英才,诞生于华夏,实乃中华之福,帝国复兴之伟业,正在加速实现。
到底是几度啊?
刚刚还看到有说无缘的[哈哈笑]你们小编能不能先打一架再说?
厉害,除了膜拜无以言表!
文笔不错[点赞]
明明是我发现的然后通过QQ告诉了他
很期待他的产品面向市场
为了更好教育,举家搬深圳……呵呵天大笑话
[100][点赞]
诺贝尔奖有什么用,中国多出一些曹源这样的科技人才,你就算不要奖别人也会硬塞给你的,来沾你的光。不过最希望的是石墨烯真能解决电力能源问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有超级电池储存电力,一小盒子电池比一小盒汽油的能量大,那是人类才可以有效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了。
然后呢?
核聚变真希望可以早些搞出
厉害!!
为你骄傲!为国家、为四川能出这样的人才自豪!你的出现胜过10000个唱歌的什么星
奖不奖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成果得到了认可,造福了人类,实现了人生价值
看得我热血沸腾。曹原,好样的!!!加油
希望成果是真的,不再是以前的那种虚假成果骗取宣传套取经费。如果是真的,我为他付出了鼓掌。
小编他要成不了诺贝尔 你喊他爹吗?石墨烯99%都是忽悠经费
还差点火候,媒体先别急着下结论
瓜娃子有异象[得瑟]
这才是真正的专家
无条件佩服
很希望是真的,但又很怕是假的。因为失望了太多。
天选之子
我怎么就想起那个哈佛女孩来了?[笑着哭]
你们知道这篇文章那来的吗?百度复制过来的,还诺贝尔奖。2017年到现在已经几年了,浪花都没有
诺贝尔奖是西方国家的玩具,你表现再好也不一定给你的。
其实要不是中国有些技术保密或者是应用于军事上,早就有诺贝尔奖了
不要宣布过头,希望他能成为真正的科学家,而不是网红,真正的科学家是不需要宣传的,希望曹原不要被网络绑架。
最近石墨烯的东西太多了。
真的假的哦
中国学校,美国人才孵化基地。
所有的科学技术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人类不是发明了什么,只不过是发现
这篇文章的作者,以前肯定是写大字报的吧?自然发表一篇文章,在中国算牛笔了,但是在全世界面前这么吹,就过分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点没错,加油中国。
石墨烯前边不是有报道说是伪科研吗?谁给讲讲
人才应该是人才,就是作者的这种写作方式让人觉得是不是夸大了,央视也不敢这种文风。密歇根就密歇根,非要加个顶级研究型大学,深圳大学非要写的广东十大顶级大学,[笑着哭]
你信为资本主义服务的诺贝尔奖会给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人吗?
华为该出手招募了!招到此人华为将引领新工业时代。
我同桌
最核心的科技不是技术,而是人才,人才是决定一切的关键因数。我觉得这句话说的好
作文满分30我只能给作者20分,曹原这个人,我打100分!
这是个牛逼人物,以后这个肯定得诺奖
小心美国[得瑟]
能回来么
可能是炒作,忽悠
陆教授。,滑稽。。有看过的吧。下一步是不是准备上天了。。
曹源未来靠你了
这么厉害
我一看到美国的几任发动侵略其他国家的总统都得诺贝尔奖就觉得讽刺,还和平奖呢[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中国也该出一个超级科学家了。
点个赞在走,这人牛
鼓吹了这么多年的石墨烯,还不死心,拿一个23岁的小孩子来刷, 有意思吗?
事实证明,“孟母三迁”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都实用
这样的人太少了,清华北大毕业超过一般的都去了国外有几个回来了[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