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25|智谱张鹏:希望努力推动人机交互范式实现新转变

新京报贝壳财经 2025-01-02 18:41:17

在多重压力之下,2024年中国经济走过了“很不平凡”的一年,成绩令人鼓舞。

作为中国经济工作的年度风向标,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备受关注。其中,要求2025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打好政策“组合拳”;强调稳住楼市股市,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并确定2025年要抓好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等九大任务。

对当前经济形势怎么看?2025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我们推出《向上·看2025》专题报道,邀请监管部门、知名学者和领军企业家共同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和对2025年经济的信心。

“智谱把2024年定位成AGI元年。”智谱CEO张鹏在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谈及人工智能发展时如是说。

在他看来,2024年以来出现的新技术趋势和大模型落地成果,包括生成视频模型Sora到GPT-4o和o1,包括Agent,确实已经把人们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想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2024年是AI大模型公司快速发展的一年,作为国内大模型初创企业,“AI六小虎”的进展成为行业焦点。其中,在12月获得新一轮30亿元融资的智谱AI在估值上率先超过200亿元,其在大语言模型、多模态模型、视频模型、AI自动操作、推理模型上“全线开花”,从多个维度对标OpenAI并奋起直追,甚至在二级市场上出现了“智谱AI”概念股。

那么,“人工智能+”行动对AI发展有何助力?AI大模型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与挑战?未来发展趋势如何?还有哪些应用空间?中美之间竞争如何追赶?为此,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独家专访了“AI头虎”智谱CEO张鹏进行解答。

智谱CEO张鹏。 受访者供图。

2024年把人们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想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新京报贝壳财经:相比2023年提出的“要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到2024年首次提出“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从发展到行动,你如何看这一表述的变化?

张鹏:当前,人工智能政策环境友好,政府支持力度大,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为大模型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土壤。政策的持续催化,为AI大模型的发展前景增添了较强的确定性。展望2025年,相关领域的投入依然有望持续增加,带动国产大模型在技术创新上的继续深化和应用场景的进一步拓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与以往的 “互联网 +” 和数字化相比,你觉得 “人工智能 +” 在推动产业发展方面有哪些独特的优势和作用?它将如何引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建设?

张鹏:“人工智能+”在推动产业发展和促进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独特的作用。人工智能具有革命性潜力,将创造全新的市场和空间,对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影响。人工智能的一大作用是帮助提升工作和生产效率,用AI技术来创造全新的生产范式,创造更大的价值与可能性。

新京报贝壳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智谱在人工智能基础研究领域有哪些投入和计划?

张鹏:智谱自2019年以来,在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智能算力软硬件平台等方面完善布局,是国内最早从事大模型、实现完全自研模型架构的企业之一,也是最早训练出千亿模型的团队;公司拥有全方位对齐世界先进水平的系列模型:语言模型、文生图、图生文、代码、智能体等。

智谱的口号是让机器像人一样思考,我们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通用人工智能(AGI)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

智谱把2024年定位成AGI元年。2024年以来出现的新技术趋势和大模型落地成果,包括生成视频模型Sora到GPT-4o和o1,包括Agent,确实已经把人们对AGI通用人工智能的想象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智谱内部经常说一句话:the journey to AGI is now 42% completed。42 这个百分比灵感来自《银河系漫游指南》,是小说里名叫“深思”(Deep Thought)的超级电脑,经过750万年的计算,给出的关于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终极答案。

人工智能多大程度上能够做到像人脑一样,甚至超越它?成为许多人所说的超级人工智能?对这个终极答案的想象激励着我们朝AGI的目标前进。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怎么看待AI大模型的未来发展?智谱有什么目标?

张鹏:有些能力今天的大模型已经解锁,比如文本,视觉,声音,比如一定的逻辑和使用工具的能力,有些模态的能力树还没有点亮,这些也是智谱未来会为之努力的方向。

我们希望实现各种模态混合训练的多模态模型,它不仅在认知能力上比肩人类,同时能在价值观层面和人类对齐,确保AI的安全可控。

希望我们在大模型工具能力方面的努力能够推动人机交互范式实现新转变,以 AutoGLM 为代表,长远来看为构建 GLM-OS ,即以大模型为中心的通用计算系统打好基础。我们认为,大模型的工具能力最终应该像人类一样,感知环境、规划任务、执行动作(如使用工具/软件),最终完成特定任务。

我们正站在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大模型技术进步的速度没有放缓,反而展现出越来越大的发展空间。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为人工智能技术生态和应用服务的整体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实现AGI道阻且长 “踽踽独行不如齐力同行”

新京报贝壳财经:智谱如何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等的合作,以实现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创新?智谱怎么看待基础研究的“慢”和“必要”之间的矛盾?

张鹏:在研发的历程中,智谱越来越意识到实现AGI的道路很长、布满靳棘,“踽踽独行不如齐力同行”。我们开源了数十个大模型,开源模型下载量超过2000万。

我们发起了智谱 Z 计划,专门支持大模型原始创新,覆盖大模型算法、底层算子、芯片优化、行业大模型和超级应用等各方面。

智谱设立了CCF-智谱大模型基金、中文信息学会SMP-智谱大模型交叉学科基金,作为发起单位共同成立了CCF大模型论坛,邀请了全国近百位大学教授、企业技术专家一起加入,共同探索大模型技术和AGI科学的奥妙。

我们的努力获得国际认可,2024年ICLR和WWW上我们都有幸获邀做大会主旨报告,这也是国内第一次有大模型相关的Keynote在国际顶级会议上露脸。我们还希望推动更大范围的共建与探索,为此我们设立了大模型开源基金。

人工智能大模型已成为国际科技竞争“必争之地”,大模型的快速发展给全球科技创新带来全新挑战:超大算力需求、超大规模数据需求、全新模型训练算法与框架、安全可信的软硬系统,这是个全新的人工智能科学难题,让我们一起努力。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认为智谱处于AI大模型行业的哪个位置?你认为智谱在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方面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智谱目前面临哪些挑战和机遇?

张鹏:核心竞争力上,以 GLM 为代表的系列大模型产品是基于智谱全自研预训练架构而来。从底层算法、预训练框架、团队搭建和国产化硬件的适配,智谱的全链路技术都由团队自主研发,自主可控,包括数据工程、系统的建设、训练的优化、加速,以及未来基于模型应用的开发。

最新的基座大模型 GLM-4-Plus 比肩国际先进水平,智谱打造了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的全产品模型矩阵。

新京报贝壳财经:当前,中美AI大模型的差距有很大一部分程度体现在算力上,你认为将来弥合大模型技术鸿沟的主要是算力吗?还是其他认知?

张鹏:国产算力适配从一开始就在进行,且依然有很大的技术空间进行持续提升,这种提升和国产算力的进一步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有很大优化潜力。

智谱最开始就在算力利用率这件事上进行了大力投入,同我们全自研路线一脉相承。

自2022年初,GLM系列模型已支持在昇腾、神威超算、海光DCU架构上进行大规模预训练和推理,当前已支持数十种国产硬件生态,包括昇腾、神威超算、海光DCU、海飞科、沐曦曦云、算能科技、天数智芯、寒武纪、摩尔线程、百度昆仑芯、灵汐科技、长城超云等。通过与国产芯片企业的联合创新,性能不断优化。

同题问答

新京报贝壳财经:你对未来一年中国经济走势有何预测?你认为该采取哪些措施来促进经济发展?

张鹏:我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变,中国经济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前景。

新京报贝壳财经:2025年,智谱在业绩增长、产品创新、业务线有何战略发展目标?

张鹏:从2024年年初视频生成模型的战火,到多模态模型和深度推理模型的出现,再到最近 Agent(智能体)的进展,智谱努力在2024年保持领先身位。先后发布对标Sora的视频生成模型CogVideoX,以及对标GPT-4o的端到端语音模型GLM-4-Voice和GLM-4-VideoCall,率先推出自主操作手机的智能体AutoGLM。

今年以来智谱商业化收入相比2023年逆势取得100%以上的增长,尤其是智谱推出的MaaS开放平台 bigmodel.cn 迎来高速增长,在商业化和企业业务中的渗透率越来越高。C端产品智谱清言App拥有超过2500万用户,年化收入(ARR)超千万。清言可以通过文本、图像、音频、视频来进行多模态互动,是拥有最全模态的AI助手。

今年智谱将继续坚定推动大模型前沿技术开发和商业化落地,按照我们自己的路线图稳步推进人工智能发展。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罗亦丹

编辑 岳彩周

校对 柳宝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