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提出三个退兵条件,并不过分,崇祯为何宁可亡国也不答应?

鉴史忆往啊 2025-02-06 13:41:09

谁又能想到,明朝末年的时候,竟然还出现过那么一丝转机,这个转机是来自李自成的请求招安。

当时李自成提出了三个条件,崇祯如果答应了,便是得了李自成的三个承诺。在这些承诺中,李自成甚至说可以帮忙抵御清军。

如此好的承诺,崇祯最后为何拒绝了?是三个条件太苛刻,还是放不下自己的帝王尊严?

李自成的招安

当年大明快灭亡的时候,崇祯帝曾让一个高人给自己的王朝算过一卦。

按照高人的要求,崇祯在纸上写下了一个“酉”字,就是这个字直接预言到了大明后面的形势。

在“酉”字上面加两点,然后再往它的下面放一个“寸”字,组合起来就是九五之尊的“尊”。

这意思就很明显了,大明王朝统一的时候是“尊”,而最后灭亡时就变成了“酉”。

而那两点和“寸”字,分别代表的是辽东外面的大清,以及李自成在南方襄阳建立的大顺政权。

这一幕,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形容真是太合适了。

起初,威胁最大的是从外面打进来的清军,他们战斗力强悍来势汹汹。

但让崇祯没想到的是,自己还没被清军打败呢,结果被“后起之秀”的李自成偷了家。

李自成他们也是很给力,直接打到了北京城门前。

只要李自成一声令下,大军涌入城中杀了崇祯帝,那大明就亡了。

不过李自成刚开始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给城中的崇祯送去了一封“请求招安信”。

崇祯看到信后,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李自成提出的三大条件,就是割地赔款。

具体来说,其中前两个条件是,把西北各地区割让给李自成,然后尊他为西北王。

最后一个条件就是,为表达祝贺,崇祯应该再送上一百万两银子的礼物。

当崇祯看完这三个条件后,他直接对着空气骂了李自成一顿,简单来说就是骂他无耻。

有一说一,这三个条件着实有点难搞,要是清朝末年的皇帝,说不定就同意了。

骂完以后,崇祯继续看“请求招安信”中剩下的内容。

为何崇祯这么生气,他还能继续看下去呢?原因就在于,下面的三个承诺实在是太诱人了。

李自成说,只要你答应我这三个条件,我立马撤兵不再攻打北京城。

我走之后,既可以帮助崇祯你平定国内的其他起义军,还可以帮你搞定辽东外面最烦人的清军。

先不说其他两点,单单只是最后一点就足够表明李自成的诚意了。

如果李自成真的去对付皇太极了,此时如日中天的大顺军大概率会和清军斗成两败俱伤,那坐收渔翁之利的,不就是在北京城坐山观虎斗的崇祯嘛。

将自己的后背交给曾经的敌人,说句良心话,这李自成是真拿出诚意了。

如果说明军和李自成联手真能将大清赶出去,顺带平定一下内乱,那说不定大明还能苟活两年。

只要活着,剩下的才能谈希望,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但是面对如此诱人的条件,崇祯思索了一会儿后摇了摇头,也就是说他拒绝了李自成的请求招安。

就在崇祯拒绝李自成后不久,老李直接挥兵相继攻下了北京内外两城。

最后走投无路的崇祯自缢身亡了,大明也由此走到了尽头。

骨气皇帝

那崇祯为何会拒绝李自成呢?难道是条件还不够诱人?当然不是。

如果是清朝末年那群人来了,像咸丰、慈禧什么的,他们面对这些条件大概率是会答应的, 毕竟他们的骨子里已经没有了坚强,何以见得?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面对英法联军入侵北京,咸丰居然带着一家老小到避暑山庄逃难去了,然后留下大臣们跟英法伪君子谈判。

仔细想想,这是一个正常人能干出来的事?而且还是什么九五之尊的皇帝,就这样抛弃了自己的子民们,实属可耻。

但明朝可不一样啊,人家历代皇帝的招牌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宁愿战死,也绝不会放弃,也绝不会离开北京城。

当然了,有一说一,最后的时候崇祯想过秘密出逃,但是各个大门管理太严了,所以出逃失败了。

但就算是失败自尽,崇祯也没有投降,因为他的祖先朱棣曾有过正儿八经的祖训,就是不论怎么着,绝对不能割地赔款,也不能和亲。

哪怕是拼到最后一人,也绝对不能割地赔款,这也可以说是死命令,所以这是崇祯拒绝的一个理由。

为什么说明朝的皇帝有骨气,那还真是因为没有割地赔款过,反观取代他们的清政府,自从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他们最后灭亡,割地赔款就没有停止过。

这也得亏当年秦始皇统一了华夏,要不然清朝都没地方割地了。

然后崇祯拒绝的原因就是,那一百万两银子实在是支付不起。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小冰河时期,明朝末年的情况本来就不好,再加上有小冰河带来的各种灾难,导致明朝税收大幅下降,尤其是粮食,基本上都快收不到了。

崇祯那时候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就是,银子和粮草的问题。

为了能够让辽东士兵专心对付清军,崇祯把所有的银子和粮食几乎都运到了辽东,这就导致中原内部士兵战斗力大大下降,毕竟他们缺钱少粮,这也是李自成他们为何能迅速壮大的原因。

崇祯要是真有钱的话,那就有足够的兵力来对付李自成了,所以他是真的穷到只剩下国家了,所以这三个条件哪一个都不能答应。

至于那三个承诺,虽然说很诱人,但崇祯对此很不相信,毕竟他本身就是一个生性多疑的皇帝,要不然袁崇焕也不会死了。

再怎么说,之前毕竟是敌人,现在却要招安,还说要帮他清理其他敌人,难道李自成真把自己当成宋江了?

再说,宋江接受招安也是有目的的。

当然,如果崇祯同意了李自成招安请求,顺带真的清理了清军和其他起义军,那然后呢?

招安原由

其他敌人一没,那就成了两个“老虎”了,一山怎会容下这两只大老虎?

所以到时候,大顺和大清还会再有一战的。

如果大顺真的打赢了大清和其他起义军,那大明敌得过大顺军吗?

以前打不过,以后照样还会打不过,这没办法,毕竟大明已经大势已去了。

所以就算崇祯同意了李自成的请求,那最后还是会亡国的,只是可能迟点而已。

此外,李自成当初的承诺中还有最后一点,就是我可以帮你们出兵对抗敌人,但是他们不会入朝觐见。

李自成要真是一个西北王,他不入朝觐见,就相当于不承认大明皇帝,那这样的话,李自成他们和辽东外面的清军有什么区别。

所以在崇祯看来,要是同意了李自成的条件,那就相当于引狼入室自寻死路,实乃不明之举。

这崇祯也是太难了,他虽然已经是案板上的鱼肉,但仍不愿任人宰割。

说到这里,也不得不提大清了,他们当年为了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居然同意让洋枪队来帮他们,这跟与虎谋皮有什么区别?

此外,洋枪队是打着帮助清军的幌子,目的就是城破以后进去多抢点宝贝,然后顺带邀功捞点钱。

洋枪队就是战斗力低下,专门来趁火打劫的。

就这样的一支流氓军队,清政府居然都敢用他们,真是腐朽到极致了。

前面是我国历史上骨气最硬的王朝,后面就是我国历史上最耻辱的王朝,隔得不远,差距却如此之大。

说完崇祯不同意的原因,接下来就是李自成为何要请求招安了,难道他是宋某人附体了,要坑害自己的兄弟们?

想必许多人很疑惑:“李自成他们已经势在必得了,那为何还要给崇祯留一条活路,难道崇祯对他们有恩?”当然不是。

李自成和宋江不一样,宋江毕竟是官员,所以他一心想入朝为官。

而李自成是平民出身,从小到大连一顿正儿八经的饭都吃不上,所以他最渴求的就是荣华富贵。

他让崇祯封自己为西北王,就是为了回老家偏安一隅。

李自成这种想法,说白了就是小农思想,他们没有满清那样的野心,比如想当皇帝什么的,简简单单“荣华富贵”四个字就能打发了他们。

这也是李自成为什么要一百万两银子的一个原因,人家对江山是真的没啥兴趣。

可以为证的是,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他直接在里面过上了安逸的生活,国家大事都懒得管,跟后面的洪秀全完全一样。

洪秀全那时候自从进了天京府,也是享受生活,对国家不管不顾。

不过话又说回来,崇祯自身虽然有许多缺点,比如害死了忠诚将领袁崇焕,但人家宁死不降的精神实在是值得我们敬佩。

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后世对崇祯的评价还是挺不错的,最起码比大清后面的那几位强太多了。

0 阅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