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苏“小巨人”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近2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鹿鸣财经 2022-10-27 17:33:33

10月24日,科技创新信息服务商智慧芽旗下智慧芽创新研究中心发布《2022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创能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梳理了中国自2019年起公示的927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规模与融资上市情况,并从企业整体科创能力、行业科创格局以及区域科创版图等维度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了全景扫描分析。

报告显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省、市、县三个空间层级序列中的头部效应不断放大,集中度不断提升,科技企业集聚效应明显;江苏、北京、上海等省区市的“小巨人”的科创能力表现突出,其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近2倍于全国平均水平。

“小巨人”企业分布集聚效应明显

从省级单元来看,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全部31 个省区市,其中有20 个省份有超过100 家小巨人。“小巨人”数量最多的前10 个省份分别为浙江、广东、山东、江苏、北京、上海、安徽、湖北、湖南、河南。

从地级单元来看,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300 个城市(地级市、州、地区,并包括直辖市),其中有21 个城市有超过100家小巨人。“小巨人”数量最多的前10 个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宁波、重庆、武汉、杭州、成都、天津、苏州。

从区县来看,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于1461 个区县,其中有4 个区县有超过100 家小巨人。“小巨人”数量最多的前10 个区县分别为北京海淀区、深圳宝安区、深圳南山区、上海浦东新区、北京大兴区、上海嘉定区、上海松江区、上海闵行区、武汉江夏区、成都武侯区。其中上海占4 席,北京和深圳各2 席。其中,排名第一的北京海淀区,“小巨人”企业数量是上海的一半之多,超过重庆、武汉、杭州、成都等地级市,是当之无愧的专精特新“小巨人”最密集的区。

总体来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分布在省、市、县三个空间层级序列中的头部效应不断放大,集中度不断提升,科技企业集聚效应明显。前10 个省市占全部省市的32.3%,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省份的集中度concentration rate,CR10)达到68.1%;前10 个城市占全部城市数量的3.3%,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城市的集中度CR10)达到33.3%;前10 个区县占全部区县的比重仅为0.7%,其“小巨人”数量占比(即区县的集中度CR10)达到11.9%。

图: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前20 的区县的企业数量分布单(来源:工信部、智慧芽、公开资料)

江苏、北京、上海“小巨人”科创能力表现突出

报告进一步通过对比各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规模、平均经营规模(按平均员工数计)和平均技术规模(按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计)发现,各省区市“小巨人”企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具体来说,北京、上海、广东和宁夏的“小巨人”总体表现为经营规模小于全国均值,而技术规模大于全国均值。尤其是北京和上海,平均每家企业员工数仅在200 人上下,但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4.08 件/ 家和23.22 件/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46% 和52%。

与此同时,海南、江苏、天津、四川和安徽的“小巨人”总体表现为经营规模大于全国均值,技术规模也高于全国水平。尤其是海南省和江苏省,平均每家企业员工数在330 人上下,平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24.67件/ 家和23.56 件/ 家,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55% 和48%,与京沪相当。

此外,从横轴和纵轴的比值相当于技术密集度(即人均发明专利密度),其中北京、上海的“小巨人”技术密集度尤其突出,达到全国水平的两倍。北京和上海的千人均有效发明专利量达到124.7 件/ 千人和112.21 件/ 千人,全国平均水平为62.99 件/ 千人。

图:各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整体表现(来源:智慧芽)

0 阅读:1

鹿鸣财经

简介:经融科技新媒体,专注于新金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