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杨尚昆指着刘源说了一句玩笑话,没想到,37年后竟被印证

五彩的记忆 2025-01-22 02:58:02

刘源,1951年出生,是前国家主席刘少奇和王光美最小的儿子。

1955年人民解放军大授衔时,年仅4岁的刘源跟进了怀仁堂的授衔仪式现场。

当时,时任中央办公厅主任杨尚昆指着刘源开了句玩笑,没想到,37年后这个玩笑话被印证了。

那么,杨尚昆当时究竟说了什么?后来又是如何印证的呢?

回顾刘源的前半生,几十载春秋变幻,颇具传奇色彩。

他从小在中南海长大,出生时周围大多是军人,可以说是生于军账,长在兵营,刘源回忆起来:那时候,大人们总喜欢逗着他玩,今天一个叔叔刻把枪,明天另一个叔叔做柄刀,他整天冲呀杀呀满院子疯。

也是在中南海,他学会了骑马、驾车、射击,曾跟随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外长去机场向国宾献鲜花,陪父亲在紫光阁接待胡志明主席。

他管朱老总及其夫人康克清叫“朱爹爹”、“康妈妈”,管杨尚昆叫“杨爸爸”,他曾请朱老总、康妈妈品评创作的国画,国画上的印章还是他初学国画时杨爸爸特意挑选印刻好后送给他的。

彼时,世界在他眼里只有阳光、鲜花……可是,一夜之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1966年,一段风雨岁月不期而至,不足15岁的刘源受到牵连,后来去到山西雁北白坊村参加劳动。

白坊村门前是太行山,窗后是桑干河,当年朱老总和彭德华领导的八路军总部就在山上,丁玲写《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就在岸边。

当时刘源站立在这个偏僻、贫穷的山村,身无分文,村里的乡亲们心疼他,时常背地里塞给他一条红薯一块馍。

也正因如此,后来刘源提及白坊村,曾动情地说:“要是没有乡亲们护着也许我活不到今天!农村是我再生的一段啊……”

1975年的一天,刘源拉车时不幸滚到了沟里,砸了腰,得了急性肾炎。

由于山沟里缺医少药,他给周总理写了信,周总理临终前几个月亲自批示调他回京治病。

后来,他在北京起重机厂当了一名铆焊学徒工。在那异常严峻的年代里,刘源经历的磨难虽多但心无瑕,凭借着一腔赤诚,始终坚持一边劳动,一边学习。

1977年恢复高考时,刘源的成绩超过了录取分数线,北京师范学院(现首都师范大学)冲破重重阻力,大胆录取了他。

虽相较厂里其他考生都要晚,但他最终等到了属于自己的这封录取通知书。

此时,对于刘源来说,距离父亲辞世已近10年,而他的母亲还在秦城。

1978年3月8日,刘源成功入学,高考让他的命运曲线重新划出了上升的曲线,一年后,他等到了母亲恢复自由,两年后,他等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父亲的追悼大会。

1982年,刘源从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因为成绩不错,毕业后,他其实有机会出国留学,或是报考研究生,但他遵循父亲临终前关于“一定要作人民的儿子”的教导,北京不留,机关不去,坚决要求下农村。

最后,他来到了父亲生前工作过的地方,有着中国人口第二大省、一古二土三穷之称的河南。

当时河南省委原本想安排他到信阳地区,后来又将他下放到了人口有六七万的新乡县七里营公社。

七里营的公社干部后来回忆起来,当时初见刘源,他风尘仆仆,从县里一辆车上下来,穿着一身旧军装,提着一只旧帆布箱,还有一叠书,包装纸上写着四个字:“河南刘源”。大多数人只知道他是从北京来的,只有少数几个人了解他的家世背景。

刘源被任命为七里营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后来在机构改革中,他当了乡长、副县长。

不久,老县长引退,刘源接班,成了县政府的“第一把手”。

1985年,刘源又成功晋升郑州市副市长。

1988年,伴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气氛日趋浓厚,原本不在候选人名单的刘源在河南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由代表临时提名,以521票高票当选副省长。

刘源当时毫无思想准备,也没发表即兴的“施政演说”,而是面对满场热烈的掌声和信任的目光慌了神,禁不住流泪。

后来,同年在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上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杨尚昆得知了刘源当选河南副省长的事情,作为刘源的“杨爸爸”真心为他感到高兴,见面后第一句话便道:“给我一支烟,为我们的副省长高兴一下!”

杨尚昆之外,曾竭力推荐刘源当副省长的人大代表之一,1959年当选“全国劳动模范”,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河南省新乡市刘庄村原党委书记史来贺当时便鼓励刘源:“选中就干,没经验就学,想想你爹,想想百姓对你的期望,你只有一条路:干好!”

从不轻易夸人的史来贺对刘源在郑州副市长位置上取得的成就作出高度评价,他说:

“刘源是高干子弟不假,可都说他不像高干子弟。他当郑州市副市长三年,管城建。如今的市长不好当,管城建的尤其难。可在郑州街头,刘源的口碑好着咧!说他凭老子的面子通路子,都为的是给老百姓办好事,说他是郑州的李瑞环,三年郑州大变样:火车站广场是怎么改造的,环城大道是怎么贯通的,纺织新村是怎么盖成的……郑州市容的变化,郑州市民得到的实惠,只有郑州百姓的感受最深切!”

后来,刘源果然不负众望,在河南工作取得成就,他毫不讳言地表示:“我很清楚选我当副省长是对老一辈感情的转移,我自己只有一条,干好工作,全力以赴,决不谋私。”

提起在河南工作取得的成就,他则十分谦虚地表示:“我承认这是我的优势,所以一些别人难办的事我办妥了,不过没有我这个齿轮照样转,我起的也只是润滑油的作用。”

1992年,在副省长岗位上10年后,刘源被调往武警水电部队。在武警部队,刘源先后任水电指挥部任第二政委兼副主任、武警总部副政委,为部队找工程、跑项目,奔忙10年,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西藏羊卓雍湖等重大工程建设。

刘源后来回忆起来,调入武警部队之前,杨爸爸便曾主动对我说,小平叔叔几次讲过军队与地方的干部应互相交流。

后来,时任中央军委委员、总参谋长迟浩田也明确告诉刘源,他是作为“地方最优秀的干部”交流到军队的。

不久,杨尚昆邀他同游中岳嵩山,在嵩山“将军柏”前,杨尚昆拉着他道:“来,和中国最年轻的将军照张相!”

刘源闻言,十分动容,不禁想起了37年前在中南海怀仁堂时的一幕,那时,同样也是杨尚昆拉着他,来到正在授衔的开国元帅、将军们身边,指着他,开了句玩笑道:“来,看看咱们未来的将军!”

几位老总回过头来,尤其是看到刘源肩膀上不知谁给他画的一个肩章,上面写的“芝麻酱(将)”三个大字,都不禁笑作一团。

刘源向父亲汇报在部队锻炼情况

而刘源站在一众身经百战的将帅们中间,别提有多神气了。也因如此,从军的种子就此埋在了他的心底,在他13岁时,还曾圆了军人梦,当兵锻炼,获得了“五好战士”、“特等射手”等荣誉,向父亲汇报在部队锻炼的情况。只不过后来突发的事情令他一度中断了入部队的机会。

一直到37年后,杨尚昆当年在怀仁堂的那句“未来的将军”,才最终被印证。

当时在嵩山“将军柏”前,站于红军时期年仅26岁就当上总政治部副主任、军团政委,30出头成为华北抗日首领的杨尚昆身边,刘源深觉惭愧不足,对杨尚昆以及当年怀仁堂内的一众开国将帅们更从心底由生敬佩,忍不住感慨:

“我这个‘芝麻酱(将)’算什么?杨爸爸和他的袍泽同仁,才真是掀天揭地的一代盖世英豪!”

1998年,杨尚昆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2岁。

临终之前,他数次嘱咐儿子,不要将自己生病的事情告诉刘源,因为当时全国爆发了全流域特大型洪灾,刘源正在武警总队忙着抗洪事宜,杨尚昆生怕自己的事情令刘源分心。

后来刘源从他人口中还是得知的杨爸爸病重的事,飞车赶往医院,但等他到时,老人家已经没有了知觉,他注视着弥留之际的杨爸爸,抽泣着退出了病房。

后来刘源参加了丧事全程,几乎成为了杨尚昆家里人,陪同左右接待吊唁者,安慰杨爸爸的亲生儿女,并写了一篇悼念文章,借此悼念这个对他一生帮助颇多,关爱有加,给予了他许多教育的杨爸爸。

忆及过往,刘源坦言:“思念,是对逝者在天之灵的崇敬、感激,是对生者活得更好的安慰、鼓励!”

之后的日子里,刘源这个“芝麻酱(将)”,为新时期军队建设改革,裁军以及反腐,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3年,刘源调任总后勤部副政委,刚到总后,他就发现士兵的伙食不太好,立即建议适当提高战士们的伙食标准,后来部队研究决定每天增加1元钱的伙食费,钱虽不多,但战士的伙食得到了实实在在地改善。

适逢一轮大裁军工作启动,刘源顺利而妥善地完成了总后系统4所院校人员向地方移交的工作,大大提高了未来军费的使用效率,得到了中央军委的充分肯定。

2004年,美国国防部发布的报告透露,台湾正考虑攻击三峡大坝,还有评论列举了攻击三峡大坝的3种方式,引起舆论一片哗然。

这时,曾亲自参加了长江三峡重大工程建设的刘源当即撰文:

“我本人既非武器专家,又非工程专家,但我知道三峡工程是怎么建设起来的,(台湾地区)那位蔡姓‘副部长’说‘有’的(导弹),不知是什么小玩意儿,估计即使10颗20枚地并排凿在上亿吨的钢筋水泥坝上,也不过是此蜉撼树罢了。三峡大坝摧不垮,毁不掉!心胸中统一的大坝更摧不垮,毁不掉!”

这一文当时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极大鼓舞了士气。

2005年12月,刘源任军事科学院政委,2011年又回到了解放军总后勤部,任总后政委,主导了新时期的军队反腐工作,将矛头直指时任总后勤部副部长谷俊山。

2012春节前夕,刘源对600名将领进行的一次新春讲话在网上广为流传,讲话中,刘源放话:“即使丢官我也要与腐败斗争到底。无论一个人的职位有多高,后台有多硬,我都不会善罢甘休。”

最终,拔出萝卜带出泥,谷俊山及其背后后台皆被拆除,还人民军队以清明。

2016年的两会上,刘源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因为职务的变化,这一年,他从军队调往全国人大,从反腐战场转向了财经工作。由于早年在河南的经历,全国人才财经委的新职务与他而言更像是一种回归。

一路走来,刘源回顾自己的人生轨迹,毫不讳言自己能有今天的成就,是沾了老一辈军人的光。可能别人会生怕被说是“靠老子上位”,但刘源不一样,他对自己的家庭背景从不回避,对自己的父亲满怀敬意。他信念坚定,要让人民军队保留红色基因,让每个中国人,都有一股劲儿,勇于担当使命,实现我们的梦想。

他还说:“在漫长的人类历史中,作为一个人,实在太渺小了。人生的价值,正在于所创造的奉献中,在于对整个世界的贡献。只有通过这些业绩,人才能把自己完全与美丽的山河和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变得那样永恒和伟大。”

素材来源:

[1]陈斌.刘源终于破了例——刘少奇之子采访追记[J].档案春秋,2010,(06):4-9.

[2]中国青年报 .《刘少奇之子刘源忆杨尚昆:做好人,才能做好官》2007-12-02

[3]许陈静.刘源转身[J].党政论坛(干部文摘),2016,(05):50-51.

喜欢本文的朋友,可以点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