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无论是治发热还是治水肿,都喜用这味药

元绿说健康 2025-04-09 00:22:17

张锡纯无论是治发热还是治水肿,都喜用这味药

单方一味治验往事之白茅根治水肿。

一妇人,年四十余,得水肿证。其翁固诸生,而精于医者,自治不效,延他医诊治亦不效,偶与愚遇,问有何奇方,可救此危证。因细问病情,知系阴虚有热,小便不利,遂俾鲜茅根煎浓汁,饮旬日痊愈。

一媪,年六十余,得水肿证。医者用药,治愈三次皆反复,再服前药不效。其子商于梓匠,欲买棺木,梓匠固其亲属,转为求治于愚。因思此证反复数次,后服药不效者,必是病久阴虚生热,致小便不利。细问病情,果觉肌肤发热,心内作渴,小便甚少。俾单用鲜白茅根煎汤,频频饮之,五日而愈。

一妇人,年四十许,得水肿证。其脉象大致平和,而微有滑数之象。俾浓煎鲜茅根汤饮之,数日病愈强半。其子来送信,愚因嘱之曰:有要紧一言,前竟忘却。患此证者,终身须忌食牛肉。病愈数十年,食之可以复发。孰意其子未返,已食牛肉,且自觉病愈,出坐庭中,又兼受风,其证陡然反复,一身尽肿,两目因肿甚不能开视。愚用越婢汤发之,以滑石易石膏(用越婢汤原方,常有不汗者,若以滑石易石膏则易得汗),一剂汗出,小便顿利,肿亦见消。再饮白茅根汤,数日病遂痊愈。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

按:

白茅根味甘寒,祛邪不伤正,能清热、利尿、逐瘀、止血。现代药理学证明其有明显的降血压作用,因而有人将其用于急性肾炎的治疗,但张锡纯此三例皆为慢性疑难病之水肿,亦有现代医学肾病之嫌。第一例屡治无效;第二例反复发作,病情缠绵,几近危殆;第三例因食牛肉复发,则更似肾病,民间素有肾病忌食牛羊肉忌盐之说。

张锡纯这样解释:

“白茅根,味甘,性凉,中空有节,根类萑苇而象震(《易·系辞》震为萑苇),最善透发脏腑郁热,托痘疹之毒外出。其根不但中空,周遭爿上且有十二小孔,统体玲珑,故善利小便淋涩作疼,因热小便短少,腹胀身肿。”

张锡纯无论是治发热还是治水肿,都喜用鲜白茅根,用法为:掘取鲜白茅根一斤,去净皮与节间小根,细切。用水四大碗煮一沸,移其锅置炉旁,候十数分钟,视其茅根若不沉水底,再煮一沸,其汤即成。去渣温服多半杯,日服五六次,夜服两三次,使药力相继,周十二时,小便自利。

仔细阅读这段,张氏不厌其烦反复说明的煎服法,我们会发现,除了茅根要鲜之外,煎煮一定不能太过,茅根沉入水底即可,这应该是张锡纯的独家心法。另外还须大量频饮,一日夜须饮近十次,待小便利则愈。

白茅根利小便,消水肿,止血尿,降血压,确乎可以治疗肾病,现代也有用白茅根治肾炎的报道,但几乎大家一致认为只对急性肾炎有效。不过从张氏这几则医案来看,似乎并不尽然,至少上述三案,皆为陈年旧病,张氏就用一味白茅根治愈。

现代人很少这样用,自然也就见不到这样的效果,这或许与我们没有严格按照张氏之煎服法去做有关,因为在临床中为求方便,以干代鲜,以煎药机代手工以至于煎煮过度的做法实在是太普遍了。

方群等报道了非止一例急性肾炎伴水肿、贫血等,采用鲜白茅根治疗,并完全承袭张锡纯的煎服方法,每日取大剂鲜白茅根500g,加水4大碗,缓火煮一沸,移其于炉旁,静候10余分钟,视其沉底汤即成,分7-8次服用,药汁过夜不用。仅此一味治急性肾炎,疗效显著。(《中级医刊》1958年第10期)这说明张氏之法禁得起验证和重复。

在当代医家中友万生先生亦善用白茅根治疗水肿,有验方白茅根汤传世,此方仅三味药:白茅根、薏苡仁、赤小豆,但在具体使用时多加味运用或与其他方合用,在《万友生医案选》中收有验案多篇,并有万先生的方解。万先生没有强调白茅根鲜用,自然也没有轻煎之说,用量一般在30-60g。

提示:文中处方,仅供临床中医参考,非专业人士,请在专业中医指导下使用。

0 阅读:4
评论列表
  • 哇.中医好历害的都喜用。药決定能不能治病。药量更是決定病好的快慢。但中医连決定病好的快慢這么重要的因素都说不出來自己如何定药量还在说能治病。 现在把问题拿出來。中医回答不了恼羞成怒 只能说些什么汉奸、造谣、日本人.收钱、帮外国人、黑中医、为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找存在合理理由之类。來安慰中医那顆脆弱的玻璃心(比如小和尚、中医是道西医是刀、梦幻、雪尘、390155483、依然像昨天、阳光の微笑、渔樵泛歌我不会、流水无声、wQ、 哆啦A梦、蓝染惣佑介、 人生几何)。 中医己经做啦5000年的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己经上瘾啦 认为做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那才叫医者父母心。中医还想把这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的医者父母心再传承5000年. (只有药有效才配讲药量.药都无效还有必要讲什么药量吗。中医是药有效又吃的越多效果越大之下还非要无理由限制药量,那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吗,吃一克10天安全治好,你咋知道不会吃二克立刻就安全治好。你为什么不开二克而非开一克,這不是喜欢病的越久越好是什么,再配合医者父母心,是不是中医是喜欢看自己孩子病的越久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