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是我军赫赫有名的军神,也是公认的儒将,虽然声名遐迩,但刘伯承一直非常谦逊。
【刘伯承】
晚年的时候还曾给老战友叶剑英写信,称自己是个老人了,提的建议都是老经验,不见得就适合战场上的新情况,恐怕胜任不了当参谋的任务。
言辞之间流露出的低调谦虚让收到信件的叶剑英大为感慨。
运筹帷幄的军神叶剑英其实已经对刘伯承的过分谦虚习惯了,他就是这样一个人,但如果谁真的轻视刘伯承,那绝对是一个巨大的错误。
【刘伯承】
这可是人民军队唯一的军神,还是毛主席口中的“一条龙下凡”,在世界军事史上都堪称名将,实际上刘伯承在晚年确实帮了军队不小的忙,所以叶剑英才会如此重视刘伯承的意见。
而这个忙就是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当时刘伯承其实就已经退居二线,甚至很多中央领导和军队将领都很久没有看到这位军神了。
不过在得知中国即将和印度开战的时候,刘伯承还是出山了,他针对印军可能施展的战术做了针对性的建议,讲完以后刘伯承还不忘补充一句自己的意见仅供参考。
【刘伯承参会】
但很快中印战场上的实战结果就让所有人再一次对军神的含金量敬佩不已,没有一个人不对这位老将不服气的,刘伯承到底建议了什么呢?
这事还要说回中印冲突的早期,尼赫鲁开始奉行所谓的前进政策以后,印军就开始对中国边境出手,最敏感的时候印度甚至直接把军队派到了中国的领土上。
对于尼赫鲁不知死活的挑衅行为毛主席也感到十分纳闷,他说自己想了十天十夜,就是不明白尼赫鲁为什么要来打我们。
【尼赫鲁】
不过一退再退从来不是毛主席的风格,在确定了和印度没有和平解决争端的可能后,毛主席亲自指示,既然非打不可,人民军队只能奉陪了。
不过当时印度军队态度极其嚣张,加上美苏都站在印度那边,毛主席也不确定我们打不打得赢,还专门给带兵出战的张国华将军打预防针。
说打不赢也没关系,只怪我们自己不争气,未来一定会把丢失的土地拿回来。
张国华倒是很有信心,向党中央立下军令状,表示一定会痛击一切来犯之敌。
【张国华】
为了帮张国华参谋拿主意,中央决定招来党内的一群赋闲在家的老神仙出山,成立一个战略顾问小组,刘伯承就是这个小组的组长。
这个小组的阵容极其豪华,组长是军神刘伯承,副组长是徐向前和罗瑞卿,组员包括战神粟裕、肖劲光、刘亚楼等等,全都是青史留名的悍将。
不过作为顾问,他们是没有实际指挥权的,主要还是给军委和前指提提意见,按刘伯承的话来说,自己是编外参谋的残疾军人。
【刘伯承和将军们】
这个小组关注国际战略形势,是我军当中最为特殊的一个存在。从理论上来说,没有哪个军队部门听命于他们,但同时又没有哪个军队部门敢忽视他们的建议。
给张国华的建议说起来出战印度的张国华和刘伯承还有很深的渊源,张国华是刘伯承的老部下了,这可能也是为什么刘伯承愿意出山替张国华参谋参谋。
【张国华】
张国华见老领导都来帮自己了,信心大增,刘伯承在研究了印度军队和中印局势后提出了几个建议。
一是两军决战的时候一定要以雄狮搏鸡的势头来打,绝不可留有余力,这是为了把印军打疼打醒;
二是提醒张国华不要把穿插包围等作战手段就当成了胜利,这是刘伯承建议里很关键的一条。
刘伯承说的很隐晦,但翻译过来就是部队务必以歼灭敌方有生力量为第一作战目标,这一建议基本上宣判了印军的死刑;
【对印作战】
三是部队要集中力量打击敌方要害,切忌分兵作战。
刘伯承认为张国华只要能够注意这三点,拿下胜利问题不大。张国华本来也是刘伯承手下的猛将,他被提点后也开窍了,对这位老领导极为服气。
交待完张国华后,刘伯承又走了一趟总后,要求后勤部门一定要注意后勤补给,提前打通通往前线的公路,这一要求在之后的作战中帮了大忙。
如果说这些意见还不能提前刘伯承超强的军事指挥水平,那么后来在实战中破解印军的蛇形战术就让全军上下都不得不对军神的大名心服口服。
【印军俘虏】
对印作战初期胜利以后,印军迅速集结部队发动大规模反扑,这期间印军不知道哪个天才将领研究出来一个所谓的蛇形战术,所有部队摆成了一个蛇阵。
看到印军这种态势,一些我军将领也拿不准印军的虚实,刘伯承却只是研究了一番就直接把印度人的底细都给看穿了,印军的弱点、要害、七寸都被刘伯承给找了出来,他还建议张国华从敌人的肚子开刀。
【老将刘伯承】
在刘伯承的指导下,张国华直接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印军主力扫了个干净,他也因此声名大振,但张国华却很清楚,老领导刘伯承在对印作战中才是不露面的功臣。
资料来源:
【1】刘伯承:意志如钢的“军神”--党史频道-人民网.人民网.2019-11-06 [引用日期2020-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