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年轻人,扛起了航空报国的大旗,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航空人”。他们来自航空产品维修中心维修工段,一个被誉为“攻坚之翼”的团队,22名技术骨干和青年能手,硬是在一年内完成了2918台设备的维修任务!这个数字背后,是他们夜以继日的付出,是他们精益求精的追求,更是他们对航空事业的无限热爱。
你可能会问,2918台,很多吗?这得看是什么设备。这些可不是普通的电器,而是关系到国家航空安全的关键设备!力臂、计算机类设备……每一个零件都至关重要,容不得半点马虎。更让人头疼的是,除了航空产品,他们还要承担非航产品的维修任务。双线作战,压力可想而知。但他们没有退缩,反而迎难而上,用“零事故、高效率、敢突破”的成绩单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省钱,也是一门技术活。在航空维修领域,成本控制尤为重要。这群年轻人深谙此道,他们可不是“省吃俭用”那么简单,而是把“降本增效”刻进了骨子里。就拿光源和卡箍来说,这些高价值部件的维修成本可不低。他们是怎么做的呢?“二次生命周期”!通过退厂返修和二次处理,让这些“老兵”重获新生,继续发挥余热。这不仅省钱,还环保,简直是一举两得!

更绝的是,他们还把可二次加工的返修件纳入资源库,避免直接换新。这就好比一个巧妇,能把剩菜变成美味佳肴。这种“变废为宝”的技能,可不是谁都能掌握的。它需要丰富的经验,更需要对技术的深刻理解。

技术攻坚,是航空维修的核心。DG系列螺杆套升级,就是一个典型的难题。这就好比给飞机换心脏,难度可想而知。但“攻坚之翼”从不畏惧挑战。他们充分分析研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找到了二次加工使用的解决方案。这一招,不仅提高了维修进度,还大大降低了升级成本,堪称教科书级别的操作!

数据不会说谎。在他们的努力下,产品修理周期连续三年缩短。从2022年的31.87天,到2023年的27.59天,再到2024年的26.71天,这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变化,而是他们不断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的成果。

“计件制”考核,是他们的秘密武器。这种多劳多得的机制,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积极性。技术难度越高,收益越大,这不仅公平,更能激励大家钻研技术、提升技能。难怪他们会说,“现在不是‘要我干’,而是‘我要争着干、抢着干’!”

人才培养,也是重中之重。他们打破了传统的“一对一”师徒模式,创新性地推出了“季度轮训制”。新人在不同的岗位轮岗,快速学习各种技能;老师傅毫无保留地传授经验,帮助新人快速成长。这种“传帮带”的模式,让团队充满了活力,也为航空事业的未来注入了新鲜血液。

2024年新入职的5名员工,仅用6个月就掌握了10类以上产品维修技能。这速度,简直让人惊叹!这背后,是团队的共同努力,更是他们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我们修的不仅是设备,更是航空报国的责任。”这句话,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深知,自己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航空人的精神。
在车间里,电子屏上跳动的数字,是他们辛勤工作的见证。他们,是航空维修的“攻坚之翼”,他们,在效率与创新的赛道上奋勇前行,他们,用青春和汗水,铸就着航空强国的梦想!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