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德骞
北伐战争后期,蒋、冯、阎、桂四大新军阀,围绕河北、平津地区,展开了一系列的角逐。在这场斗争中取胜的,则是以左右逢源、老谋深算著称的阎锡山。蒋介右的第一集团军多系南方人,对北方军政情况不熟,特别是济南“五·三”惨案后,蒋对北方局势颇感头痛。但把这块丰腴之地让给早已对此垂涎已久的冯玉祥,蒋又不甘心。所以,蒋介石决定把这块地方交给阎锡山。
阎锡山在北洋政府时期,养精蓄锐,对直、皖、奉各方均妥善应酬,不介入各派系之间内斗。到北伐战争开始时,阎已组建了一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军队。对于北伐,阎并不积极,虽然已出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但仍报着以往“坐山观虎斗”的态度,静观各方胜败。当北洋军阀大败,特别是吴佩孚、孙传芳两部被先后消灭后,阎便开始打算有所动作。阎锡山与张作霖之间的关系,本来不错,阎为了兵不血刃地占据平津、河北,多次派人与奉张联系。奉张也考虑到自己势单力孤,恐难与北伐军匹敌,也有退回关外的打算。1928年5月30日,蒋介石亲到石家庄与阎锡山会晤,应诺在战后把河北、平津的人事任免权交与阎安排。这更促使了阎锡山北进的决心。
为了促使奉系张作霖放弃北京返回奉天,阎锡山将在晋北俘获的奉军将领于珍释放,令其劝告张作霖退兵。在众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下,张作霖决定放弃北京返回奉天。当奉系的大部已撤出北京后,北京成立了“治安维持会”,推举王士珍为会长,电请南京政府派员和平接收北京事务。
6月4日,南京政府任命阎锡山为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5日,北京维持会派人到保定欢迎第三集团军总司令入京主持大局。6月6日,第三集团军与第二集团军到北京南苑附近,第一集团军朱培德、方振武部以及冯玉样第二集团军刘镇华部开抵天津附近。6月8日,阎锡山在保定就任京津卫戍总司令。6月9日,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商震率部和平进入北京。
第一、二、三集团军到达京、津两地后,动作最迟、兵力最少的第四集团军李宗仁、白崇禧两部也赶到长辛店。6月11日,阎锡山在白崇禧陪同下进入北京。
到北京后,阎锡山在原北洋政府的执政府旧址的铁狮子胡同设置了“京津卫戍司令部”。在北伐中,冯玉祥的第二集团军出力最多,阎锡山出力最少,可是阎锡山独得主持京津军政事宜的大权,气得冯玉祥托病躲在河南不到北京与各军将领会面。后经蒋介石调解,在阎锡山的地盘内让出北平市长和北京崇文门统税局局长二个位子由冯玉祥系的人担任,冯才勉强接受这一事实。
6月12日,阎锡山推荐傅作义为天津警备司令。6月20日,中央政治会议决定,改称直隶省为河北省,北京市为北平市。会议还决定由蒋系的何成濬接收北平军事机关,冯系的何其巩为北平市长,晋系的南桂馨为天津市长,同时中央常务会议任命易培基为故宫博物院长,李石曾为北京大学校长兼北平政治分会主席,借此分散阎锡山的权力。
1928年8月8日,南京召开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在会上蒋介石提出《军事整理案》,要在全国编遣军队,同时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指出中国应该从“军政时期”过渡到“训政时期”,各地政治分会也应予撤消。会后,蒋介石又到北平演讲,要求党员遵守义务,服从中央决策。对于这些从党,政、军各方面加强中央集权制的策略,阎锡山是深有所知的。所以在开会期闻,阎锡山中途返回太原,以“养胃病”为名请假十日,躲过会期。不久,蒋介石又以中央名义要求各派系首领到南京政府就职。阎锡山看出这又是“削藩策”,如果要到中央当官就会有“离窝毁巢’的危险,所以阎锡山是决不上这个当的。
蒋介石的《军事整理案》以及撤消各地的政治分会的办法也遭到各派系反对,蒋介石为了打开僵持局面,寻求缓和地径,决定还是利用阎锡山,由他出面调和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拉拢阎,1928年8月23日,蒋电呈国民政府,“请明定阎之权限,以并政分会统辖,察绥,平、津亦归其掌握。”
1928年10月8日,南京政府通过了《施政纲领》、《中华民国政府组织法》,蒋介石任国民政府主席,冯玉祥、阎锡山 、李宗仁、李济深、张学良等人为国民政府委员,并以冯玉祥为军政部长,阎锡山为内政部长。对此,冯玉祥推辞不到南京任职,阎锡山躲在北平的养心斋不会来客。
阎锡山委托出任内政部次长的赵戴文(晋系)代理部务,自己仍在北方活动。为了加强北平与太原之间的联系,阎锡山在大同设立了行营,由他亲自处理所有军,政要事。傅作义当时担任剿匪任务,经常到北平向他汇报情况。
11月,太原盗贼蜂起,出现六十余起盗案。山西省当局请求阎锡山回防坐镇,阎锡山委托徐永昌、杨爱源等部将解决,自己仍把持着北平政局,不肯离开。
为了巩固其在河北省的统治,阎锡山命商震将河北划为七个剿匪区,各长官均由晋军的将领充任。12月,第三集团军经改编后大部仍驻防河北:第一师,李培基,驻保定;第二师,孙楚,驻大名;第三师,徐永昌,驻平奉线;第四师,杨效政,驻石家庄;第五师,李生达,驻平津线;第六师,驻北平及晋北;第七师,李服膺,驻北平;第八师,杨耀芳,驻石家庄,第十二师,傅作义,驻天津。
到1930年中原大战以前,阎锡山不但拥有种种头衔:太原政治分会主席,第三集团军的总司令,平津卫戍总司令,河北党政研究会的委员长,国民政府内政部长,国民政府委员等,而且还占踞了山西、绥远、河北、察哈尔四个省和北平、天津网个市的地盘。当时的阎锡山可以说是新军阀之居擘。
在阎锡山的独立王国里,省、厅、县各级政府的人选均由其挑选任命,河北省及平、津省市是晋系的天下。
一、关于河北省政府的建立和人员安排
河北省改今称后,阎锡山的军队已经进驻全省各地。为了防止其他派系势力乘机插足,阎锡山着令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商震迅速组织河北省政府。7月4日,河北省政府在天津旧督署成立,在中央特派员周震麟监督下省政府各委员宣誓就职,其主要成员是:河北省政府委员兼主席为商震,委员兼民政厅长为孙奂仑,委员兼财政厅长为李鸿文,委员兼建设厅长为温寿泉,委员兼教育厅长为沈尹默,委员还有李竞容、马冼繁、丁春膏、朱绶光、段宗林、王宣。1929年又补徐永昌、严智怡、吕成、赵丕廉为省政府委员,同时以徐永昌为河北省政府主席,以严智恰为教育厅长,吕咸为工商厅长。此外,还任命邵修文为河北省高等法院的院长,马洗繁为河北省训政学院的院长(后为严智怡),吕复为河北省县长考试委员会委员长。
河北省军事机关由当时担任河北省剿匪总司令的商震负责。1928年11月,河北省分为七个“剿匪区”:卢龙区,由徐永昌负责;北平区,由张荫梧负责;津沙区,由傅作义负责;大名区和口北区,由察哈尔各派部队分剿。正定区,由杨耀芳负责;保定区,由孙厉仲负责。各长官一般为驻在区的警备司令。
河北省的军政大员绝大部分为晋系人员,其中商震原为晋军第一军的军长、第三集团军总指挥,徐永昌为晋军第三军的军长,傅作义原为晋军第四师的师长,赵丕廉原为第三集团军政治部主任,朱绶光原为平津卫戍司令部参谋长,孙奂仑原为第三集团军政务处长,温寿泉原为第三集团军参谋长,李竟容原为第三集团军第一路军参谋长。
河北省的政府委员还有一部份是装点门面的人物,如新文化运动的倡导人沈尹默,著名教育家严修次子、前商标局局长严智怡,中国大学的校长吕复的胞弟吕咸。
河北省政府委员也有一部分是受阎锡山拉拢、甘心为其效力的,象李鸿文、马冼繁、段宗林。只有少数人是旁系人员,如冯军驻平办事处主任丁春膏,河北省党部蒋系的王宣等,这些人的主要任务是监视晋系活动。
二、关于北平,天津两特别市的组织人选
北平第一任市长由冯玉祥的亲信何其巩担任。不久,阎锡山派张荫梧以北平警备司令兼任北平市长。
何其巩市长阶段各局的局长为:公安局长赵以宽,社会局长赵正平,公用局长李光汉,卫生局长黄子芳,工务局长华南圭,土地局长黄中汉,财政局长舒双全,教育局长李泰棻。
张荫梧北平警备司令兼北平市长阶段的各局的局长为:公安局长兼卫生局长赵以宽,工务局长华南主,其中新任命的局长还有社会局长兼公用局长延毓琪。同时,北平增设宪兵司令部,由楚溪春任司令。
天津特别市第一任市长为南桂馨,因其与地方势力不睦,未几改由崔廷献继任。在崔廷献就任市长以前,原拟由晋系在南京任职的孔繁蔚担任,因孔繁蔚不愿到天津就职才改由崔廷献继任的,南桂馨是阎锡山的亲信,曾担任过山西晋北镇守使、山西省驻北京代表。崔廷献亦为阎锡山的亲信,曾为山西省政务厅长。
在南桂警、崔廷献市长阶段,各局的局长为:公安局长曾延毅,社会局长鲁滌平,教育局长邓庆澜,卫生局长金绍清,财政局长周振声,土地局长李荣培,市政府秘书长为冯司直,交涉员为苏体仁,宪兵司令袁庆春。以上人员中,曾延毅原为晋军第四旅长,苏体仁为山西省公署日文秘书,袁庆春原为晋年的一个高级军官,冯司直原为晋系简任文职人员,只有鲁平是蒋系人员,邓庆澜是地方著名教育家。
北伐战争以后实行省、县二级制,所以繁要的大县如清苑(保定)、滦县、天津(天津市之外的部分),如清苑人口为40余万,滦县人口为90余万,天津人口为60余万,比起二、三等小县的人口要多出不少倍。阎锡山对于一等县,以及在军事上有特殊意义的县,也选派晋系人员充任县长。尤其是一等公安局、水上公安局一般必须经他同意方可任命为局长,否则就是任命了也得撤换。
1928年6月以后,河北省的县长多由战地政务委员会和阎山本人选派任命。在县长考试委员会成立以后,考试合格的县长在任职之前必须呈报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允准。阎锡山对任用官员非常重视,在山西时,阎颁布的山西六政之一的村政建设就是他重视基层政权的例证。他亲自指派的有清苑县长安恭已、何毓秀,天津县长水钧韶,滦县县长张士杰,还有保定公安局长熊阶等。
三、关于河北省会的问题
河北省政府成立虽然在天津旧督署办公,但那只是权宜之计,省会设置在何处引起很大争议。
在北平政分会第一次会议上,白崇禧提出省会设在北平的议案。白崇禧提出北平应成为河北省会的理由是:国家首都既不设在北平,要想保护这个文化荟萃之区以后不会“时迁日异”从而废驰,光靠北平市政府还不行,必须借助河北省政府的力量,会同北平政分会,将人才结为一团,“庶形势不致隔膜”,同时对北平今后的发展也有促进作用。天津虽然交通便利,但是军阀、官僚、失意政客多居于此,政治局势往往被他们挑拨、利用。而且还有市内各国租界,政治局势有可能被帝国主义国家暗中操纵。保定地域不广,而且偏于一隅,“不如北平远甚”。白提出此案的真实意图是进一步拉拢阎锡山,便于操纵政局。
8、9月间天津、保定各界人民力争省会所在地,均被北平政分会驳回。10月,北平政分会在阎锡山的授意下,发表公告,决定将河北省会设在北平。这场争议中,中国大学校长吕复等人也为阎锡山出尽全力。
1928年10月,河北省政府各处、厅移往北平市办公。河北省政府机关设在旧国务院,共有荐任以上官员60余人。
四、河北民政情况
河北省是中原腹地,为北方重要省份。1928年有130个县,人口为2900多万。北伐战争以后,民政问题首当其冲。7月20日,河北省民政厅成立,首任民政厅长为孙奂仑。民政厅在当时的民、财、建、教、工商各厅中居首位,民政厅长地位显要,犹如有清之藩司。
10月12日,河北省民政厅随省政府移平,地址在北平市鼓楼东大街旧京兆尹公署。民致厅到北平后例会由原来规定的每周二次增加到三次。1928年底,民政厅向省政府委员会提出“九十九条”议案,并且会同省政府秘书处接收了原直隶省公署、京兆尹公署、河北省警务处、直隶省自治筹备处等署,同时又接管了国民革命军战地政务委员会、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总司令部政务处。后来,直隶禁烟总局亦归民政厅管辖。这时的民政厅基本接管了省政府的政务部份。
河北省民政厅根据民政厅组织条例共设四个科和一个村政研究委员会。厅内置秘书三人,位在科长之上,另设技正一人,承厅长之命办理有关的技术事务。秘书由部少衡、朱礼成、何毓华以及田克书等人先后充任;科长第一科至第四科分别由刘科长、甘科长、步科长、何科长担任。余厅职员有60余人。
河北省民政厅的权限是:县市行政官吏的提请任免、县市所属地方的自治经费、警察及保卫、卫生行政、选举、管理、赈灾救济、劳资和农民争议、礼俗宗教等方面的事项。
河北省民政厅首先制定了施政大纲十七条。在施政过程中,又以山西推行的六政(清乡编村,调查户口,考试官吏,厉行禁烟、剪发放足,筹办救济)为依据。
首先着手于清乡编村,实行村政制度,成立各县保卫团,划一警察机关之编制与名称。根据民政厅直辖公安局组织条例,将原设警察厅的清苑、唐山、临榆、石门、正定的警察厅一律改称一等公安局,由民政厅直辖。同时,另设一个直属厅管的河北省水上公安局。民政厅还划定各县自治区,成立村公所、息讼会、监察委员会等机构,并指导训练区县,成立区公所,巩固基层行政机构。
河北省民政厅在清乡编村的基础上,进行户口调查。查明全省普通户口为27,809,125人,船户16,189人,寺庙16,755人,公共处所567,987人,外人寄居1492人,总数28,411,648人,以2900余万人作为约数公布的。
省民政厅鉴于北伐战争后吏治混乱,任官没有标准,县长多由武夫滥竽充数,提议成立“县长考试委员会”,制定本省县长任用条例,同时又提出县长可以举荐。
县长考试委员会由吕复任委员长、民政厅长孙奂仑及各厅的厅长以及马洗繁、严智怡、沈尹默等人为当然委员。经过考试合格的县长由民政厅定期加以训练,然后再经河北省训政学院举办学习班进行正式训练,方可任用。1928年底,正式任用76名。
民政厅长孙奂仑为了加强管理,将河北省130个县划分为一等县23个,二等县34个,三等县73个。一等县为繁缺,是调委之缺,即于练之员所任之缺;二等县为中缺,是酌委之缺,即省政府之处、厅秘书、科长等人员所任之缺;三等县为简缺,是轮委之缺,即初任县长的人员和资历较低的人员所任之缺。
民政厅在施政过程中还根据河北省《禁烟条例》确定禁种、禁运、禁吸办法,并添设兴隆县治,铲除该地多年无法禁止之烟苗。在禁烟的同时,又颁行《禁缠足办法》、《禁蓄辫办法》。孙奂仑在任期间,共剪辫140万人,放足349万人。在救济方面,前后筹款767,400余元,施行急赈、工贩,还设春、冬粥厂,整顿仓谷,创办救济院。
河北省民政厅在以上几项工作之外,还会同北平、天津两市划分省、市界限。综上所述,河北省民政厅在北伐战争以后为阎锡山在河北省立足创造了有利条件,孙奂仑也因之深受阎锡山的器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