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0年松赞干布去世,文成公主被迫殉葬,唐高宗得知此事大发雷霆

晨曦微露梦星 2025-04-19 17:48:33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离世,文成公主被要求陪葬。这事儿传到唐高宗李治耳朵里,他火冒三丈,觉得这是对大唐的极大不尊重。他立马下令,让吐蕃那边赶紧把文成公主送回来。

“啥?他们居然要文成公主去陪葬?”李治的声音里透着几分恼火,早好几个月前,松赞干布过世的消息就传开了。

那时候,他心里就开始为文成公主的未来犯嘀咕了。因为他之前就有耳闻,说在吐蕃那边,有妻子得给丈夫陪葬的风俗。一听到这事儿,他火儿一下就上来了,根本压不住。

李治赶紧派人快马加鞭去吐蕃,想让他们把文成公主送回来。这使者跋山涉水,好不容易到了吐蕃,终于见到了文成公主。

瞅见文成公主完好无损地站在那儿,使臣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心想还好赶上了,接着他就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此行的来意。

没想到使臣话音刚落,吐蕃的其他大臣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文成公主就自己笑着摇了摇头,摆手说道:“使臣啊,你先回京城去吧,我打算留在这里,一直到我去世的那天。”

这话让使臣心里直犯嘀咕,回京都能享福,干嘛非得赖在这陌生的地界?莫非这些吐蕃人硬逼着她不能走?

文成公主看到使臣的脸色不太对劲,就笑着跟他说,别担心,这里的人不会让他去陪葬。她还说,自己在这儿还有很重要的事儿没做呢。

九年前,文成公主按照李世民的旨意,远走他乡嫁到了吐蕃。这场婚姻背后藏着不少无奈和悲伤,所以文成公主在出嫁的时候,眼泪一直不停地流。

在去吐蕃的路上,她慢慢懂得了生活的真正意义。她明白,老天爷让她成为和亲公主,不是为了让她去受苦遭罪,而是希望她能借助自己的文化知识去惠及更多人。

文成公主早就有所耳闻,吐蕃那边的生活条件比较艰苦。但反观此时的大唐,却有着诸多先进的技艺,很值得带到吐蕃去。对文成公主来说,这次远嫁的真正意义,可能就是把这些技艺带到吐蕃吧。

松赞干布办完婚礼大事后,文成公主立马就忙活着教当地的百姓了。她把汉族的好多风俗习惯、文化知识,还有那些好听的歌曲,都带到了吐蕃。

文成公主在当地的声望日渐高涨,老百姓都非常喜欢她。而且,唐朝那时候佛教很流行,所以文成公主嫁过去的时候,带了好多的佛像和佛经过去。

她到这里没多久,松赞干布又娶了个尼泊尔公主。这位公主呢,把印度佛教带到了吐蕃。这样一来,两种佛教就掺和到一块儿了,吐蕃也就有了自家的佛教。

而且,文成公主嫁妆里头,有好多佛经、金子玉器装饰,还有各种绣得美美的绸缎。不止这些,还带了大堆的药方和唐朝医学的书呢。

这些全都是吐蕃那时候不可或缺的文化宝贝,文成公主带去的医术,真的帮了好多人,让他们不用再受病痛折磨。

所以,好多吐蕃人都把文成公主看作是神话里绿度母的转世,觉得她是老天特意派来守护当地妇女和孩子的,她来到这儿,就是要解救大家的。

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后,真的就像给吐蕃和大唐之间修了座友谊的大桥。从她到了吐蕃那天起,唐朝和吐蕃之间的生意来往就变得特别多,这一来二去的,一百多年都没停过。

文成公主心里清楚,要是这会儿她决定回京城,那可能就得闹出大乱子,不知道还得有多少家庭得被拆散,生死相隔。

而且,她在吐蕃推广的文化已经开花结果,实实在在让吐蕃百姓的生活方式变了样,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

如果她走了,这一切就会像烟一样散去,她之前做的所有事情也就白费了。正因为这样,她才决定留在吐蕃。

使臣把这些话转述给李治后,李治忍不住赞叹文成公主的胸襟。他心里也清楚,文成公主的这个选择真是太明智了。

文成公主就这样在吐蕃安了家,一直待到680年,她因为天花病去世了。那时候的吐蕃头领给她办了个特别大的葬礼,特别风光。而且,当地的老百姓还给她刻了雕像,这就能看出来,他们打心底里尊敬文成公主。

11 阅读:7854
评论列表
  • 2025-04-23 21:43

    因为文成公主的努力,最后吐蕃逐渐强大,不把大唐放在眼里,给大唐百姓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笑着哭]

  • 2025-04-24 08:54

    历朝历代都拿西藏没办法,只有乾隆灭了藏王彻底摆平

  • 2025-04-19 19:37

    和亲公主,文明使者

    梦幻 回复: lh
    后来?后来是什么时候?是唐太宗时期还是唐高宗时期?有那个王朝后来不是被人攻破的?
    lh 回复:
    后来确实怕,长安都被他们攻破了
  • 2025-04-22 23:39

    还好老公很帅[笑着哭]

  • 2025-04-25 18:46

    这么丢脸的事,还写进教材

  • 2025-04-24 14:13

    [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