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外卖静悄悄上线,我打开页面是这样的:
刚开始没找到外卖入口,于是在搜索栏输入“京东外卖”四个字,跳转到外卖页面:
我才知道,要从“秒送”这个入口进入才能看到。
对比美团和饿了么接入的商家,显然入驻京东外卖的商家还比较少。还在起步阶段,可能也算是小范围试水。
不过,前几天京东也对外宣布外卖业务启动“品质堂食餐饮商家”招募,要是在5月1日前入驻,还能免除一年佣金。
接下来京东外卖的品类会不会丰富起来,大家可以观望一下。
1.我眼中的外卖现状京东刚上线,我也没用过。
先前如果点外卖,是首选美团,再饿了么,现在是反过来的。
因为我发现,有时想吃的某家店,可能只入驻一个外卖平台,那我就会有针对性地选择。有时,同一个商家,入驻了美团和饿了么两家外卖平台,单个产品的定价和配送费还会不同,那在这时,我也会比较一下。
当然,如果外卖商家有实体店,偶尔也会去线下吃,单价又会不一样。
譬如,一顿正餐,线上有时就比线下贵五块。但像茶饮的话,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倒没有太大波动,顶多是起送费有时要高于你点的单品,那这时你就不得不再多加点钱,买点其它的,或者给自己点的单品加点小料,凑到起送标准。
简言之就是,不论怎样,你点外卖,肯定是要比去线下买要多花钱的。
为什么会这样,应该也与外卖平台收取佣金有关,类比线下租门面,零售价高于成本价,差价包括了各个环节产生的费用,加上利润,算到最后一并给消费者承担了。
当然,为了给消费者减轻压力,平时还能看到一些优惠券、团购券、膨胀红包……这个也算外卖平台给你补贴一下,但事实上,想必也是不太亏的。
因为有些券,还是得消费者自己花钱买,或者只能在特定的商家用。
外卖平台肯定是要赚钱的,商家赚不赚钱看综合能力,消费者要不要消费,那我觉得可以货比三家,或者去店里吃,或者自己动手做。
2.外卖大战能打多久?不知道外卖大战能打多久。
倘若餐饮行业不景气,其实对外卖行业也有些影响。尤其是现在对于健康的追求成为热议话题时,也出现了不少“私厨”“轻食”。
这种模式,也有些想象空间。
我的感受是,如果自己平时很少吃饭,就吃私厨家的饭菜,其实时间长了,对于食物的味道也没那么多需求了。
除了工作,可能每天都会想:
早上吃什么,中午吃什么,晚上吃什么。
连吃饭时间固定配送的正餐都有让人感到疲乏的一天,对于外卖的选择,那更容易让人感到头疼了。
之后关于外卖平台的较劲,我觉得,还是要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习惯:
到底是哪些群体在点外卖?平时大家打开点外卖,有没有什么共性心理和个性化需求?
我相信,这些通过后台数据都能统计到。还是要看每个外卖平台怎么根据数据做出调整吧,现在很多不走外卖平台的餐饮,做得也挺好。
当线上业务慢慢调整改善时,许多线下业务也正暗暗发力,形成对垒时,消费市场也是又要喧嚣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