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丈夫能屈能伸,乱世枭雄尔朱荣

我是居间呀 2025-01-09 10:56:48

元魏末年,六镇起义一石激起千层浪,掀起各地反抗元魏统治的风暴。在六镇起义如火如荼之时,魏人的目光皆聚焦于平乱的战事上,而在代北秀容川,一支不怎么显眼的力量迅速成长壮大。这支力量的首领——尔朱荣,于乱世之中待时而动,厚积薄发,终成一代枭雄!

尔朱荣的崛起并非偶然,而是一代代人不断经营积累的结果。

以尔朱氏为首的部族是鲜卑化的羯人,也被称为契胡部。尔朱荣的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是尔朱羽健,他在元魏建国之初任契胡部领民酋长。尔朱羽健曾率近两千部族跟随元魏道武帝拓跋珪南征北战,凭战功受封散骑常侍,并获得北秀容川三百里的封地,“长为世业”。北秀容川(今山西忻州市)处于山西西北部,黄河东岸,水草充足适合畜牧,这为尔朱氏的崛起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

到了尔朱代勤(尔朱荣祖父)时期,尔朱氏获得了魏廷更大的赏赐:“以外亲兼数征伐有功,给复(指赋税)百年”。本来这个地方居住条件还算不错,靠山有水,既能从事农耕还可以放牧,这下又获得了百年免税的特权,尔朱氏便可以更快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不仅如此,尔朱代勤先是受封立义将军,后又陆续“假宁南将军,除肆州刺史”,进爵梁郡公。

此时,尔朱氏已然成为元魏具有一定话语权的势力之一。

孝文帝太和年间,尔朱荣的父亲尔朱新兴接过契胡部领民酋长之位,此时的尔朱氏“家世豪擅,财货丰赢”,更重要的是尔朱氏的牧场拥有大量的战马,“牛羊驼马,色别为群,谷量而已”。不论是中原王朝还是游牧民族,马匹都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战争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有了如此丰厚的家底,尔朱氏便可以肆意捞取政治资本。一方面,朝廷有了战事,尔朱新兴就捐钱捐物捐马,在元魏朝廷树立了一个公忠体国的贤臣形象。据《魏书》记载:

朝廷每有征讨,辄献私马,兼备资粮,助彼军用。高祖嘉之,除右将军、光禄大夫。

另一方面,尔朱新兴也游走于当朝权贵。或许是大家都知道尔朱新兴手里有大量的马匹,“诸王公朝贵竟以珍玩遗之”,尔朱新兴“亦报以名马”。虽说孝文帝推行汉化已久,但出身游牧民族的鲜卑人对战马还是有着超乎常人的偏爱,尔朱新兴的所作所为也获得了元魏权贵很大的好感。

由于以上原因,尔朱新兴获得了新的任命,“转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荣第一领民酋长”。尔朱新兴在尔朱氏的崛起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既用手中的物资换取了更多的政治资本,又在元魏权贵心中树立了一个忠臣的形象,这为尔朱荣顺利进入洛阳,掌控朝局铺平了道路。

孝明帝元诩时期,尔朱荣接替年迈的父亲尔朱新兴,成为契胡部新一任的领民酋长。《魏书》记载:

荣洁白,美容貌,幼而神机明决。及长,好射猎,每设围誓众,变为军陈之法,号令严肃。

优异的特质使尔朱荣有着超乎常人的吸引力,而带领部众时严明的法令更增添了尔朱荣的人格魅力,此时的他俨然成为卡里斯马型的领导者。

此外,尔朱氏所掌握的的力量也更为强横,“部落八千馀家,有马数万匹,富等天府”。这就意味着,尔朱氏有了和各方势力一较高下的资本。

孝明帝正光年间,外有柔然犯境掠夺,内部社会矛盾又被严重激发,西北部起义迭起,就连尔朱氏所在的肆州也有诸多不安分的力量蠢蠢欲动。在魏廷镇压六镇起义屡战屡败之际,尔朱荣审时度势,招募部族中的勇士组建了一直属于自己的武装力量。这只力量可谓尔朱氏军阀集团的原始股,为尔朱荣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六镇起义爆发之后,肆州境内叛乱迭起:秀荣川地区归附胡族乞扶莫于攻占城池,杀死郡守;南秀容牧之子万子乞真杀死太仆陆延;并州牧之子素和婆崘崄叛魏;内附者刘阿如、胡乞、步落坚胡等人在肆、瓜二州作乱;敕勒部北列步若起兵于沃阳。

对此,尔朱荣表示:抱歉,在肆州,不允许比我牛的人存在!

事实也证明,这些反叛元魏的势力在尔朱荣训练有素的骑兵大军面前确实不够看。《魏书》中,对尔朱荣剿灭这些反叛势力的记载只有两句话:“荣并前后讨平之”、“荣并灭之”。

肆州反叛势力被平定,这使得元魏可以集中精力应对六镇和关陇起义,尔朱荣也因功累迁至武卫将军,使持节、都督恒朔讨虏将军、安北将军、假抚军将军,并进爵博陵郡公,除此之外还增加一千五百户食邑。

或许,尔朱荣心境的转变就是在平乱中开始的。

纵观历史,没有几个人是天生反骨。在元魏之前的王朝里,曹操也曾忠心汉室,甚至还冒死行刺乱臣董卓;司马懿也曾为曹魏南征北战,并抵御蜀相诸葛亮的数次北伐,为曹魏政权稳定立下汗马功劳。

然而,当时易、事易、势易,人心也就随之变化。一方面,曾经那个强悍的元魏此时却如同年迈的狮王,面对各地的起义和反叛表现出来的是虚弱无力、无能狂吼;另一方面,尔朱荣麾下数千大军兵锋所至,无往不利,摧枯拉朽般平定了肆州内的叛乱。

如此反差之下,尔朱荣也就有了以往不会有,或者说不敢有的想法:彼可取而代之也!

尔朱荣因功收获魏廷的官爵封赏,势力也得以进一步扩张。肆州刺史尉庆宾对其既反感又畏惧,原因有三点:

1.尔朱荣被封爵,食邑的增加挤占了肆州的人口资源,这使尉庆宾的利益直接受损。

2.以尔朱氏为首的契胡部地处肆州,作为肆州最高行政长官,尉庆宾可能更清楚尔朱氏的实力和野心。

3.尔朱氏契胡部说到底也只是依附元魏的一部族,而尉庆宾的家族可谓世代勋贵,出身绝非尔朱荣可比拟的。

当尔朱荣奉命进剿肆州境内叛乱时,曾路过肆州治所,然而“刺史尉庆宾畏恶之,闭门不纳。荣怒,攻拔之,乃署其从叔羽生为刺史,执庆宾于秀荣”。

尔朱荣的此举可谓十分恶劣了。尉庆宾再怎么说也是一个封疆大吏,尔朱荣没有朝廷诏命就强行拘禁,这种犯上作乱的行为无异于造反。可尔朱荣就这么做了,反观元魏朝廷畏惧尔朱荣兵威,“不能罪责也”。

不过事情既然发生了,总要有个合理的方式收场。摆在尔朱荣面前有两个选择,要么举旗造反,要么放低姿态给朝廷个台阶,此事就算过去。尔朱荣将尉庆宾抓到秀荣后,经过慎重考虑,“呼为假父”。

也挺好,大丈夫能屈能伸...

没过多久,尉庆宾因母亲去世返回了魏都洛阳重获朝廷任命。

这个事件不见得就是尔朱荣意气用事,更有可能是他对朝廷的一次试探。但不管怎么样,它使得尔朱荣更加清楚魏廷的懦弱无能,也助长了其进一步扩张势力的欲望。

尔朱荣占据了肆州之后,便将手伸向了并州。太原太守裴瑷、出身太原王氏的王椿、流落晋阳的陇西李氏成员李季凯在尔朱荣的拉拢下都和他往来十分密切。毫不客气地说,并州也已在尔朱荣的控制之下,山西腹地几乎成了尔朱荣的大本营。

在尔朱荣实力扩张之时,魏廷对他的态度非常微妙,既想利用尔朱荣镇压各地起义和叛乱,又担心他进一步坐大。孝明帝孝昌三年冬,尔朱荣部下樊子鹄前往洛阳,胡太后向他详细询问了尔朱荣的具体情况,“子鹄应对称旨,太后嘉之”。

武泰元年,葛荣火并杜洛周,其兵威日盛之时,“荣恐其南逼邺城,表求遣骑三千东援相州,肃宗不许”。虽然我们不太清楚樊子鹄如何向胡太后报告的,但从这个事件可以看出来,胡太后主导下的魏廷应该是在严防尔朱荣。

此时,魏廷帝后之间的权力斗争也趋于白热化,面对权势如日中天的胡太后,孝明帝元诩可以动用的力量十分薄弱,而拥有强悍实力的尔朱荣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最终,不甘于傀儡现状的元诩决定放手一搏,密令其岳父尔朱荣晋京勤王。

孝明帝元诩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或许他心里也很清楚,这无异于何进召董卓入京。但是,元诩只能铤而走险。

原因在于经历了悲苦的幽禁生活,胡太后再也不允许自己失去手中的权力。元诩已经长大成人,到了亲政的年龄,胡太后却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防范十分严密,但凡元诩亲近重用的人皆死于非命。在这种情况下,元诩能想到的就是实力强横的尔朱荣。

得知元诩私下联络尔朱荣的动作后,胡太后痛下杀手,立刻将其鸩杀,并立元诩之女元姑娘(胡太后诈称男孩)为帝,被人识破后又改立元晖之子元钊。

在这个过程中,尔朱荣的情绪可谓大起大落。想必刚接到元诩密令之时,尔朱荣的内心是激动难耐的,对他而言,这无疑是入主洛阳的绝佳时机,他甚至已经和下属谋划好了进入洛阳后控制朝廷的行动。然而,脸上的笑容甚至还未淡去,洛阳就传来孝明帝元诩的死讯,这使尔朱荣异常愤怒,于是“与元天穆等密议称兵,入匡朝廷,讨定之”。

此时,当年尔朱氏结交魏廷权贵的举动开始发挥作用,尔朱荣上表入洛,途中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费穆弃众投降,被胡太后寄以厚望的大都督李神轨“遁还”。随后,在堂弟尔朱世隆所谓“内备”的策应下,洛阳门户大开,尔朱荣长驱直入,顺利占领魏都洛阳城。

占据洛阳之后,尔朱荣随即开始着手清除异己,从而掌控朝廷大权。然而,尔朱荣采取的方式却是....杀!

武泰元年四月,尔朱荣借口要在河阴行宫祭天,将文武官员聚集在行宫西北部,随后厉声斥责众人对孝明帝元诩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因纵兵乱害,王公卿士皆敛手就戮,死者千三百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史书中关于河阴之变中死亡的人数有一千余人、两千余人甚至更多的记载,但可以肯定的是这里面不仅有文武大臣、王公贵族,甚至连胡太后和幼帝元钊也被扔进黄河淹死。至此,元魏朝堂大臣几乎被杀殆尽。

尔朱荣的目的虽达到了,但由于其初入洛阳,缺乏根基,称帝的时机并不成熟,其幕僚和下属大都持反对的态度。于是,尔朱荣不得不拥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孝庄帝。

自此,尔朱荣实现了对洛阳中央政权的支配,王朝人事任免几乎皆出其意,呼吸之间天下为之震动。

河阴之变后,元魏王朝以拓跋鲜卑为主的统治核心近乎丧失殆尽,这个王朝已然名存实亡。一代枭雄尔朱荣可谓元魏名副其实的掘墓人。

武泰元年(公元528年)二月,葛荣吞并杜洛周,随后便继续扩大势力范围,河北之地几乎尽归其手。坐拥河北之地的葛荣不甘于割据一方,亲率大军向西南进发,目标直指魏都洛阳。

此时的洛阳刚经历河阴之变,孝庄帝元子攸初立,尔朱荣因种种原因未在洛阳久居,退回了晋阳(今山西太原)。在这朝局不稳之时,葛荣来犯的消息闹得人心惶惶。

于是,分别以尔朱荣和葛荣为首的两个军事集团展开了一场宿命之战。

以尔朱荣为首的军事集团由三个群体组成:一是以尔朱氏家族成员为首的契胡部,这是尔朱荣最核心的力量;二是六镇起义中依附而来的六镇酋帅、官吏,如斛斯椿、贺拔岳、侯莫陈悦、高欢、侯景等人;三是平城官员和元魏疏属宗室,如樊子鹄、慕容绍宗、费穆、元天穆等人。

反观葛荣军事集团,其主要组成是曾经六镇底层镇人,他们起初是为了争取活命的资本而抗争,斗争矛头始终指向元魏朝廷。

六镇起义爆发之时,尔朱荣军事集团诸多成员就和六镇镇人迅速切割,成为镇压起义的一股力量。贺拔胜、宇文肱、独孤信等武川豪强自发组织力量,抵御破六韩拔陵部下卫可孤的进犯,并最终成功杀死了卫可孤。破六韩常及其父孔雀虽与破六韩拔陵有“宗人”关系,却在加入起义军不久之后反戈一击,摇身一变成为起义的镇压者。斛律金虽曾投奔起义军,被破六韩拔陵假以王号,但他不久后“乃统所部万户诣云州请降,即授第二领民酋长”。

正是这些原因,尔朱荣军和葛荣军的对抗意义非凡。随着葛荣军向洛阳开进,一场决定命运的大战在所难免。对交战双方而言,这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斗。

武泰元年八月,葛荣统军数十万(号称百万),兵临相州(包括今河南安阳及河北部分区域),其前锋已至汲郡(今河南卫辉市),相州刺史李神轨龟缩邺城(今河北临漳县,当时为相州治所)不敢迎战。

九月,得知葛荣军主力在邺城以北绵延数十里,“箕张而进”,尔朱荣军事集团定下了此战战术,那就是:斩首!

这是一场经典的骑兵突袭战。

在兵员数量巨大劣势之下,尔朱荣统帅七千精锐骑兵,“马各有副”,奔袭葛荣大军。有史料认为尔朱荣此时统帅的是七万骑兵,这个数据应该不太真实。因为尔朱荣的北秀荣川牧场“部落八千馀家,有马数万匹”,七千骑兵均配备副马,所需战马就多达一万四千匹。可以说,尔朱荣这是把自己的家底掏出来了,这也足见其对葛荣军的重视。

反观葛荣一方,得知尔朱荣兵力数量后极度轻敌,甚至认为自己胜券在握,直言对阵尔朱荣军可以轻易取之,并命兵士提前准备绳索,以便擒获俘虏。

尔朱荣军沿太行八陉之一的淦口陉向东进军,“倍道兼行”。从下图可以看出,自淦口陉向东可直达邺城(临漳县)。临近葛荣军时,尔朱荣在山谷中进行简单休整,并做出了战术安排:骑兵以数百人为一队,分为多队,并扬尘故作疑兵,直冲葛荣军。尔朱荣还认为,骑兵冲击,马刀杀伤力不如木棒,遂弃刀用木棒。

事实上,骑兵虽然机动性强,冲击起来几乎势不可挡,但是也不是没有应对的方法。古时,拒马、陷马坑、长枪弩阵等都是应对骑兵的有效方法。

拒马

关于这场战斗,史书中并没有记录葛荣军迎战的详细内容。可能由于相州刺史李神轨避敌不战,而葛荣军目标是魏都洛阳,并非相州,所以在行军过程中应该并未设置大量拒马、陷马坑等对抗骑兵的设施。而且葛荣军南北绵延数十里,数十万大军力量大大分散,对尔朱荣而言,在实际交战中,双方兵员数量差距并没有纸面上那么大。

更重要的是,擒贼先擒王,尔朱荣大军采用的是斩首战术,目标是葛荣本人。尔朱荣以侯景为先锋,率骑兵小队进行冲击,其本人也率领骑兵分队迂回包抄葛荣军主帅大营所在。前后夹击之下,葛荣军又未充分集结,葛荣被生擒,其余部投降。

这场战斗中,尔朱荣方战术目标明确,以少胜多,使得尔朱荣威名大振。尔朱荣军事集团接纳了二十万六镇镇人,解散了老弱病残后仍有十万人左右,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此外,尔朱荣军事集团也获得了新的成员:宇文泰、独孤信、赵贵、贺若统等人。

在尔朱荣忙于平定北方叛乱之际,南方风云再起,给尔朱荣的王霸之路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河阴之变发生后,元魏北海王元祥之子元颢投降南梁。武泰元年(公元528年)十月,梁武帝萧衍派遣大将陈庆之率领七千大军护送元颢北还,试图以元颢投石问路,试探元魏真实实力和统一江北的可能性。

陈庆之接到萧衍命令后并没有轻易出兵,而是率军抢先占据铚县(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蛰伏待机。此举引起了魏廷的注意,孝庄帝元子攸认为元颢一众兵少将寡,不过是虚张声势,不足为虑,于是敕令元天穆集中力量先平定齐州的邢杲之乱,而后应对元颢。

殊不知,陈庆之等的就是这个机会。

永安二年(公元529年)四月,趁着尔朱荣在燕州镇压王庆祖之乱、元天穆进军齐州直指邢杲之乱的时机,陈庆之挥师西进,从铚县经睢阳(今河南商丘)、考城(今河南兰考东南)、梁国(今河南开封)、荥阳、虎牢,直达洛阳城下,孝庄帝见势不妙提前逃至黄河北岸。虽然《梁书》记载陈庆之率七千部众在睢阳大战魏将丘大千的七万大军,但这里疑点太多,虽然很多学者并不认可,但也说明陈庆之并未遇到太强烈的抵抗。

陈庆之行进路线示意图

陈庆之的眼光十分毒辣,进军时机恰到好处,进军的路线可谓一马平川,大大缩短了西进时间。而且北有黄河天险阻遏尔朱荣和元天穆,南有萧衍能够很快给予支援,这都为陈庆之部攻入洛阳提供了有利条件。

元天穆闻讯率先回师攻克大梁,陈庆之“旋复之,且退天穆,降费穆”,随后陈庆之部很快攻占洛阳。在这样的情况下,元颢称帝,满足了毕生所愿,而陈庆之也因此留下了“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的美称。

元颢影视形象

然而,元颢很快就堕落腐化,奢靡享乐,大开杀戒,这使其在洛阳人心尽失。为了避免成为南梁的傀儡,元颢提拔了一些留在洛阳的元魏宗室,组建了一支属于自己的军事力量,并婉拒了陈庆之据城向梁武帝萧衍求援的建议。

令人遗憾的是,梁武帝萧衍轻信了元颢不需支援的说法。而陈庆之又固执的要严格遵守萧衍命令,断然拒绝了部下杀元颢以完全控制局面的建议。这为陈庆之、元颢这对组合的败亡埋下了伏笔。

尔朱荣、元天穆回兵后,先后与孝庄帝汇合,随后号称百万,向洛阳扑来。此时,元颢对陈庆之的猜忌也达到了极点,他让陈庆之镇守黄河北岸的北中城。陈庆之据城对阵尔朱荣,双方“三日十一战”,异常惨烈。

在这场攻城战中,尔朱荣没有讨到什么便宜,部下兵士又死伤惨重,于是萌生退意。事实上,此时的陈庆之、元颢一众已成孤军,南梁派兵支援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洛阳城内元颢又不得人心,失败只是时间的问题。

鉴于此,杨侃等人力劝尔朱荣继续与陈庆之对战。随后,尔朱荣采纳用伏波将军杨檦之计,将作战目标转向了元颢组建的亲信力量,于是元颢军大败,元颢本人也被擒杀。陈庆之见状万分痛惜,无奈之下遂率残余大军“结阵东还”,尔朱荣率部追击。陈庆之部在撤退过程中遭遇洪水全军覆没,陈庆之仅以身免。

从与陈庆之的交手过程来看,虽然陈庆之是据城而守,但尔朱荣似乎并没有表现出太强的军事指挥能力。尔朱荣的获胜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采纳了幕僚的参谋,转攻元颢临时组建的队伍。

不过,无论如何,这场战斗以尔朱荣的大胜结束。而且,此次胜利使得尔朱荣军事集团获得了又一个重要成员:杨忠。

平葛荣、战陈庆之,这两场战役使得尔朱荣声望达到了最高峰。而且,多次拯救元魏朝廷的功劳,也使尔朱荣成为名副其实的天柱大将军。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