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5年7月4日,张献忠带着他的大军离开重庆,浩浩荡荡地向成都进发。
临行前,他下令将所有船只焚毁、凿沉,确保没有退路。
到了泸州后,军队分成了三路,从不同方向包围成都。
新任四川巡抚龙文光得知“流贼”即将进犯的消息后,急忙从顺庆城赶往成都。
他刚一走,顺庆的守军就投降了张献忠。
由于成都告急,各地的明军纷纷赶来支援,但其中混入了不少张献忠的人马。
这些人穿着明军的衣服,在城里制造混乱,散布谣言,搞得人心惶惶,秩序大乱。
龙文光昼夜兼程赶到成都时,城内已经一片混乱。
作为文官,他虽然缺乏军事经验,但气节还是有的。
他指挥守军严防死守,击退了张献忠多次进攻。
经过三天的激战,守军渐渐支撑不住了。
混进城中的细作趁乱纵火,烧毁了钟鼓楼的火药库。
爆炸声震耳欲聋,火药库被炸毁,附近的大片官署、兵营和民居也未能幸免,无数军民在爆炸中丧生。
火药库被炸毁后,守军士气低落,张献忠趁机发起猛攻。
敢死队架起云梯,登城杀散守军,打开城门,放大队人马涌入。
8月7日,成都失陷。
城破时,龙文光率领残余守军与敌人展开巷战,逐次抵抗,最终寡不敌众,全部战死。
蜀王朱至澍在城破后带着嫔妃投井自尽,表现出明宗室成员中难得的勇气。
蜀王世子被俘后,先被张献忠封为太平公,没几天就被凌迟处死。
张献忠对朱明宗亲恨之入骨,下令:“凡王府室支,不分顺逆,不分军民,是与朱姓血脉牵连者,尽皆诛杀。
”于是,成都内外的宗室成员几乎全被捕杀殆尽。
张献忠还亲自用刀戮蜀王朱至澍的遗体,随后将其残骸抛入府河。
成都巡按刘之渤在城破后被俘,但他表现得颇有气节,屡拒张献忠劝降。
张献忠虽心狠手辣,却也敬重刘之渤的硬汉精神,想请他当巡抚。
刘之渤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惑,说自己只是替川省父老请命。
张献忠见劝降无果,最终下令将其处死。
被俘虏或缴械投降的明军将士被集体驱赶到中园等处分批屠杀。
参将杨展当时也在俘虏队里,他身上穿着一套祖传的熟铜甲胄,精光耀目。
他对负责屠杀的士兵说,你这样斩杀我,会弄脏我的宝甲,不如先帮我解开绳子,待我把铠甲脱下来再动手。
那士兵眼馋宝甲,便给他解绑了。
杨展趁机跳入江中,潜泳逃生。
8月11日,张献忠又想杀人立威,下令将数万成都居民驱赶到中园准备集体屠杀。
妇孺老幼在屠刀下哭声震天,眼看惨剧就要上演。
多亏谋士汪兆龄竭力劝阻,指出成都为根本基业,不宜纵杀。
张献忠觉得有理,这才罢手止杀。
8月15日,张献忠在成都自称秦王,建国号大西,改元大顺,把蜀王府当作自己的宫殿。
他任命汪兆龄为东阁大学士,严锡命为文华殿大学士,孙可望为平南监军,刘文秀为平南先锋,李定国为前军都督,艾能奇为平南将军。
随后,“四太保”率军四处攻城略地,所到之处血雨腥风,村镇残破毁灭,引发全川骚动。
9月,张献忠亲率大西军主力北上,与原明朝降将马科争夺川北。
经过一番激战,张献忠击败马科部,夺占了川北。
马科率残部被迫退守汉中。
川西的一些藏、羌土司部落奉明朝为正统,举兵对抗大西政权,并向投降张献忠的地方官发起进攻。
张献忠派艾能奇率军讨伐,先后击败各少数民族武装。
但盘踞川西的明军残余势力受此影响,纷纷起兵反抗,推举从成都逃出的参将曹勋为首领,与大西军抗衡。
南明弘光政权闻讯也参与进来,派旧相王应熊赶赴川西经略川、滇、黔、湖广四省军务,全权指挥诸军对抗张献忠大西政权。
从此,川西南双方对峙,战火纷飞,连绵不绝。
明军和大西军你来我往,杀伐不断,各有攻守胜负,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张献忠的暴行给成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城内的宗室成员几乎全被捕杀,无数无辜平民惨遭屠杀。
这场战争不仅摧毁了成都的繁华,也让整个四川陷入了长期的动荡和混乱。
对于当时的百姓来说,这是一段难以忘怀的黑暗岁月。
许多人失去了亲人,家园被毁,生活变得异常艰难。
张献忠的残暴统治让人们感到绝望,但也有人选择勇敢面对,像龙文光、刘之渤和杨展这样的英雄人物,他们的事迹成为了人们心中的一道光亮。
在这场历史悲剧中,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一方面,张献忠的暴行令人发指;另一方面,那些坚守气节、英勇抗争的人们值得我们铭记。
历史总是充满了复杂性和多样性,而正是这些细节让历史更加真实和生动。
回顾这段历史,我们可以从中汲取教训。
战争带来的不仅是破坏和死亡,还有人们对和平的渴望。
希望未来的世界能够少一些暴力和冲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毕竟,和平才是人类最宝贵的财富。
当我们谈论这段历史时,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古老的故事,更是在反思人性的善恶。
每一个历史事件背后都有无数普通人的悲欢离合,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记忆,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了解过去,我们可以更好地面对未来,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最后,让我们一起缅怀那些在历史长河中失去生命的无辜者,愿他们在天堂安息。
同时,也希望今天的我们能够以史为鉴,珍惜和平,共同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