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人杰地灵,历史上不仅高官名宦代出不穷,在元代还出现过一位高僧大德,姓马,法号道兴,是济南神通寺历史上的重要人物。

近读恩师赵继颜《金元之际山东三世侯》一书,看到一段关于临邑籍元代高僧道兴的介绍,在此向大家分享一下。历城县柳埠镇的神通寺是济南府创立最早和最有名的寺院,相传为东晋高僧郎公所建。郎公由江南来此说法,听众有千人之多。他看到这里群山环抱,松柏参天,又有泉水,很适合建造寺院,于是住了下来,经过他的各方奔走,筹集经费,历时多年终于建成神通寺。神通寺在唐宋等朝代的几百年时间里,一直香火旺盛,在济南地区的佛教事务中始终起着引领作用。后来金兵占领济南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济南民众纷纷参加抗金队伍,奋起反抗。当时还有一支僧人抗金队伍,因此金兵对佛教寺院也不放过,肆意践踏。金兵占领济南后,神通寺“兵燹荒基,荆棘丛生”,呈现出一片破败景象。经金末战乱,神通寺遭兵火破坏严重,有的僧人已云游外地,有的离开了这所寺院,施主寥寥,香火不盛;寺院的光景已大不如昔。济南府知府、山东行尚书省、兵马都元帅张荣虽是一介武夫,但他对佛教倡导的不杀生却是很赞同的,所以他对佛寺的兴建一贯支持。在他看来,神通寺之所以这么萧条,是因为缺乏一个好的住持。于是,张荣特地邀请隐居南山的道兴和尚到神通寺担任住持,希图让他来振兴神通寺。
关于道兴,当地有这样一个传说:他原姓马,临邑人,其母李氏,有一天夜里梦见一道白光射入她的卧室,因而有孕。道兴出生时,其室再次白光照室。道兴五岁时,即能讲其前生事。稍大,入县大觉禅院学法。道兴聪明好学,进步很快,颇受法师赏识。法师曾说:“此子异日必成佛门高手。”金末大乱,神通寺遭到灭顶之灾,他不得不离开寺院,隐居于南山中,挖地穴居住,采野果为食。遇群盗劫人入山,道兴和尚都从中劝解将人释放,不忘佛门教旨。他被请到神通寺后,不负世侯张荣所望,与众僧人一起修复佛殿、禅房,不久“殿堂僧寮咸有次第”,新建的佛堂大殿和僧人住舍一排排、一座座井然有序。史书记载:“云山改色,螺呗洪畅,鲸钟击鸣,祝诵之勤,香羞之洁”,整个神通寺焕然一新。道兴主持坚持讲经说法,严守佛门教规,此寺很快善男信女云集,香火旺盛,寺院面貌大为改观,道兴本人因此也受到众僧徒和附近百姓的尊敬,人们都称他为‘兴公菩萨’。他住持神通寺数十年,对济南的佛教事业做出了贡献。道兴晚年,一日沐浴更衣,令取纸笔,他提笔书偈词:‘八十余年,任运随缘,临期一句,明月青天’”。复低吟一遍,掷笔而逝。
道兴大师带领僧众历尽艰辛,重新开创了神通寺的历史辉煌。他圆寂后,神通寺僧众尊称其为“祖师兴公菩萨”。并于至治二年(1322)为其建“兴公定慧塔”。塔座为八角须弥座,刻有莲花瑞兽图案。仰莲座上置八棱塔身,上刻“大神通寺祖师兴公菩萨定慧之塔”及《顶尊胜陀罗尼神咒》,至今矗立在济南市四门塔公园里的龙湖塔北。同年,僧人们还刻制元英宗颁发的《勅赐神通寺祖师兴公菩萨道德碑》一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