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港站启用国内首套智能调车系统,让煤炭运输更高效

科技探索站 2025-04-06 15:09:27

开篇

你是否曾想过,运送数千吨煤炭需要多少人力?

如果告诉你,这个过程未来可能不再需要传统方式的繁重操作,你会不会觉得不可思议?

现在,这样的设想正在黄骅港站变成现实。

每一天,这里的车站调度人员不再像过去那样在烈日或者寒风中辛苦忙碌,而是仅通过一个远程操控台,就能掌控整个调车过程。

这一切的变化,缘于一套新颖的智能调车系统。

智能调车系统投入标志

在2025年3月22日上午9点56分,黄骅港站的调度员们迎来了一次激动人心的时刻。

站内的智能调车系统通过智能化操作将一列装载5394吨煤炭的列车精确停靠在对位点,顺利开始了翻车作业。

这不仅标志着我国自主研发的首套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正式投入使用,也是我国铁路智能化的一次重大突破。

这一系统有多智能?

你只需动动手指,就能控制高达上万车辆的运送调度,从而告别了过去人力频繁操作的状况。

高效与安全并存的突破

过去,调车作业就像是玩一场复杂的拼图。

调度员需要频繁地进行排列进路,司机和连结员也需要反复确认操作。

这个过程不仅繁琐,而且充满了安全隐患。

想象一下,在炎热的夏天或者寒冷的冬天,工作人员一次又一次要攀爬车辆进行操作,任何一点小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

而黄骅港站的新系统,彻底颠覆了这一切。

这个系统整合了多种先进技术,如智能图像识别、5G通信、人工智能等,不仅让调车作业变得更加高效,而且从根本上提升了安全性。

调度员不再需要频繁地调整计划,所有的路线都由系统自动排列。

而外面的工作人员也可以在室内通过监控设备进行操作。

不再有攀爬的危险,也不再有高温和严寒的挑战。

“云脑”、“云控”、“云防”三大技术亮点

这套智能调车系统有三大技术亮点,分别是“云脑”、“云控”和“云防”。

先说“云脑”。

这个系统是基于智能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的调度平台,可以大大减少调度过程中的人工操作次数。

数据分析显示,仅通车与港区协作,现场互联互控次数就减少了2300次,人工操作减少了18000多次。

其次是“云控”,它是依托5G+北斗的调车自动驾驶技术,可以实现厘米级定位和毫秒级传输。

也就是说,机车在运行过程中,能够自动精确地感知路况,做出加减速和停车对位等操作。

这不仅提升了调车效率,也使得列车作业时间减少了20%。

最后是“云防”,这项技术通过5G+AI,将人工巡检升级为智能联锁,让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室内监控完成调车操作,避免了传统的户外作业危险。

以前需要工作人员反复攀爬车辆进行检查和操作,现在只需在室内动动鼠标即可。

这改变了传统的作业模式,大幅降低了安全风险。

系统推广前景与未来展望

黄骅港站的成功运用,意味着智能调车系统具备了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条件。

作为国内首个重载铁路智能调车系统,它不仅能够显著提升煤炭运输效率,也为其他重载运输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未来,该系统有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不仅限于黄骅港站。

比如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其他重要通道,也可以引入这种智能调车系统。

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还可大幅度降低人工成本和安全隐患。

结尾

黄骅港站的智能调车系统不仅改写了调车作业的方式,也开启了铁路智能化的新篇章。

想象一下,在未来的某一天,人工智能系统将全面接管复杂的运输调度,工作人员可以更多地关注系统的优化和维护,而不是繁琐的日常操作。

这样,不仅提升了工作效率,也让工作变得更加安全和轻松。

这种科技创新,无疑为实现“交通强国”战略注入了强大的动能。

让我们期待,更智能、高效的时代早日到来。

0 阅读:0

科技探索站

简介:登上探索号,启航科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