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村里的年轻人,领跑“新生活”!

爱看头条 2024-11-07 11:41:06

文明风起阡陌间,和美乡村入画来。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扎根乡村,在广袤的乡村田野上,他们铆足干劲,用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按下乡风文明“快进键”,助力乡村面貌换“新颜”,擦亮乡村振兴文明底色。

咱村里的年轻人:伍茂源

以文化传承铸魂乡风文明

2016年,伍茂源来到蒲江县甘溪镇箭塔村担任驻村扶贫干部。彼时的箭塔村是个偏僻的贫困村,村民们有着强烈改变家乡面貌的愿望,但苦于没有合适的路径。

箭塔村曾是唐代重要军镇,陆羽亲点的茶叶产地,宋代的国家铸币厂所在地,元代马可波罗的行经地,是明清时期有着“南丝路阳关”之称的官方驿站。经过调研,伍茂源决定依托箭塔村特有的传统文化,开发文化旅游项目,以此带动经济发展,为乡风文明建设筑基,为乡村振兴注入全新活力。

伍茂源发动村民将箭塔村的传统文化“箭塔年猪祭”传承下来,邀请城里人走进村里“过年”,鼓励村民将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如今这一活动已成功举办到第八届,并在2023年申报为四川省级非遗项目。他还深入挖掘箭塔村历史文化,并将其成功申报为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驻村扶贫任务结束后,面对乡亲们依依不舍的目光,伍茂源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不走了!就不走了!”他辞去公职,扎根箭塔村,全职加入乡村振兴队伍,并兼任蒲江县社区规划导师,他还创办了公司,为有志参与乡村振兴的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多年来,伍茂源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榜样的力量,用智慧和热情为乡村开辟了一条通往富裕文明的康庄大道。

咱村里的年轻人:周小明

以新新产业带动经济发展

周小明是土生土长的彭州市桂花镇鹿坪社区人,大学毕业后,从事着高科技产业相关工作。2017年,周小明决定回乡创业。他立志要在家乡建一个无人机飞行基地,以此带动家乡经济发展。

说干就干,要干就干出名堂。很快,周小明建起当时四川唯一一家获得空域批文的民用无人机飞行基地,主要为国内无人机研发生产单位、无人机管制系统和无人机培训基地做一些测试飞行项目。随着基地产业的发展壮大,目前已经吸引了全国100余家的科研企业合作,超过5000名科研人员常驻基地进行无人机相关产品的研发。

新兴产业的发展,让乡亲们也享受到了高科技产业带来的红利:民宿客源不断,当地猕猴桃销量红火……鹿坪社区乃至桂花镇的旅游经济也跟着红火起来。

目前,周小明创建的“天空之眼”无人机试验基地已成为彭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基地积极联合企业、社区组建特色文明实践队伍,通过无人机知识科普、航模比赛、研学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开展科技科普服务300余场。

此外,基地还创新“5G+无人机智慧治理”新模式,孵化培育“同翔蓝天”无人机志愿服务队,重点对交通安全、环境污染、突然事件等开展巡查,建立健全集事故预防、应急救援、应急培训演练三方面功能的应急处置体系,助力森林防火、河流救援等应急服务的开展。

咱村里的年轻人:刘安睿

以赤子之心播种爱与希望

作为简阳市施家镇兴隆村驻村第一书记,初到施家镇兴隆村,刘安睿便深切感受到村民往返城区的艰辛,他主动担任起村里老人的“免费司机”,方便他们就医、办事。

在一次入户走访中,刘安睿发现有一户老两口身体残疾,但因行动不便,尚未办理残疾证。他当天便着手联系,第二天一早开车接上老人开启办理流程。

结合兴隆村的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刘安睿充分利用“顺风车”优势,为村民搭建销售渠道。

张大爷自家饲养了几十只鸡,由于年事已高,张大爷每次去镇上卖鸡蛋非常不便。为此,刘安睿自己上门收鸡蛋,并通过个人朋友圈扩大销路,解决张大爷的销售难题。为进一步帮助农户扩大销路,刘安睿在村里积极推广认养经济模式,为村里养殖户的跑山鸡、绿尾鸭和大白鹅等寻觅“小主人”,不仅提高了农户收入,还带动了外出村民回家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真正提升兴隆村的生活品质,基础设施建设是关键。经过协调,刘安睿为村里争取到一批资金,村委会门前的空地被建成了真正满足村民需求的“生活广场”,一张张他亲手安装的崭新长椅上,人们舒适地小憩,闲聊。他又协助安乐乡九年义务教育学校争取到一笔资金,为学校安装新热水器,解决同学们的生活难题。

“能为乡村振兴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感到非常自豪。”每当人们对刘安睿竖起大拇指,他总是这样说。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