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秦始皇把这个人给杀了,大秦帝国将会传承下去

阿凡来侃球 2024-01-24 11:05:38

秦国的孙子楚、嬴政能登上秦国的王位,都是吕不韦一手策划的,秦始皇嬴政登基后,更是将他的“仲父”吕不韦送到了他的家乡。一年之后,由于吕不韦在朝中颇有势力,秦始皇下令把他贬往巴蜀。吕不韦不堪受辱,自尽而亡,断绝了秦国延续千年的机会。这是什么意思?

自从嬴政称上秦国后,大商贾吕不韦便自封为宰相,独揽大权。他学着战国四子的样子,养了三千多名门客。他收拢了如此多的人才,就是为了扬名立万,给自己的国家和后人留下一些精神上的财富。于是,他召集了自己的手下,写出了一本名为《吕氏春秋》的书。

吕不韦

此书以儒学为骨架,以道教为基,兼融名法墨农、兵阴阳家诸家之学,自成一派,谓之“杂家”。这个“杂家”字,并不是指乱七八糟,而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吕氏春秋》共分为十二章,八览,六论,共二十六卷,一百六十篇,二十几万字,是一部包含了道家思想的经典著作。

《吕氏春秋》是中国史上最早有组织有计划地编撰成书的集子,其内容之广博,对秦国亦有很好的适用性。吕不韦写好《吕氏春秋》后,又向诸国的宾客发出邀请,只要能写出其中一个字,就赏一千两银子。不过这一千两银子,却没有一个人拿到,也许是吕不韦的功劳,也许是《吕氏春秋》的功劳,也许是因为它实在太过完美,所以才会如此出名。所以才有了“一字千金”之说。事实却是百姓慑于吕不韦的势力,虽有一点风吹草动,亦不敢妄加议论,唯恐遭吕不韦的反扑。不过,《吕氏春秋》并没有出太大的毛病,反而名声大噪。

秦国的商鞅变法,就是用法律来镇压百姓,用严苛的法律来约束百姓。军功封赏制度,可以调动军队的战斗热情,这对于秦国实现六国的统一大有裨益。然而,秦国一统六国,下一步又会如何?再用武力镇压六国,那是不现实的,六国的叛乱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就算是老一辈的秦国人,也经不起天天打仗。虽然上了战场,可以立下赫赫战功,可以得到妻子的赏赐,但是风险太大了,无论输赢,都会有人丧命,时间一长,没人能承受得起。

胡亥在商丘死后,疯狂的杀戮着自己的兄弟姐妹,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短短两年时间,六国境内就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起义。没过多久,项羽、刘邦就攻入长安,灭了秦朝。秦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他们没有节制地使用武力,浪费了大量的人力。

假若秦始皇一统天下后,以吕不韦所著之《吕氏春秋》为天下之意识形态,则可缓和秦国与六国旧土之间的紧张关系,对安定天下大有助益。但因各方面的因素,嬴政年仅22岁,便杀了“仲父”吕不韦,使他登上王位,成为一代枭雄。秦始皇任用法家代表李斯,继续以武力征伐,对六国投降的百姓,更是视他们为奴为婢。

历史上没有如果,秦始皇要一统天下,就必须除去吕不韦这个最大的障碍,把《吕氏春秋》这本可使秦国长盛不衰的好书抛在脑后。秦始皇推行《吕氏春秋》,带着强烈的道家思想,可以很好的缓和秦国与六国之间的矛盾,久而久之,六国之间的矛盾就会被统一起来,甚至有可能流传到后世。

1 阅读: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