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再出发!奋斗是为了什么?对吴志刚来说,不仅是养好锦鲤,更希望自己打造的惠民工厂,成为乡村振兴的“锦鲤”,给更多村民带去快乐和幸福。
眼下,第6家惠民工厂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创办人吴志刚通过创办乡村工厂、投资锦鲤养殖、开展劳务教育培训等一系列举措助力乡村振兴。从最早的9位女工到累计吸纳就业130余人,工厂已通过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完成了由小微企业到规上企业的转变,截至目前,多家工厂已生产合格产品1500余万件,累计完成产值过亿。
近日,记者走进西海岸新区,多日跟访吴志刚与惠民工厂背后的故事,看他是如何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吴志刚发展的锦鲤养殖产业
惠民工厂新升级2024年12月31日,记者跟随吴志刚来到青岛西海岸新区琅琊镇车轮山后村,跟进青岛惠民研合产学研基地的装修进度。
吴志刚为青岛宏图人力资源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祖籍德州,1999年来到西海岸新区工作,多年来主要从事劳务业务。出身于农村的吴志刚对于乡村振兴有着特殊的情感,多年来,他一直有志于寻求带动农村致富的良方。
工人们正在工作
青岛惠民研合产学研基地建筑面积4057平方米,由研发中心和实训实验中心两个建设单体组成,目前工人们正在进行最后的装修收尾工作。
“从代工生产升级为遥控器设计、研发和生产的‘全链条’发展模式,逐步实现部分产品组件自制,发展自有品牌,打造乡村惠民工厂的系列拳头产品”。吴志刚介绍,车轮山后村的产学研基地是乡村惠民工厂的“升级版”,他希望将技能培训基地和产品研发基地融为一体,通过建设注塑车间,打造产业示范基地;通过运行技能培训基地,推动农村劳动力高质量就业;通过培育研发基地,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后的SMT生产线运转,不再是传统组装,订单模式也将发生变化,更为稳定,由单纯代工向拥有自有品牌的转变,争取更多话语权。
吴志刚和产学研基地内施工的工人们合影
随后,吴志刚来到车轮山后村的村民王均功家中,坐在热炕头上,他请求王均功帮忙在村中召集有焊接经验的村民,或者是有学习意向的村民。吴志刚计算,青岛惠民研合产学研基地启用后,可以对周边乡村提供160多个就业岗位,帮助乡亲们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年纪大了都不出海了,还能有个活干多好”。74岁的王均功笑着告诉记者,年轻人多数外出工作,村里基本上都是老人,自从基地动工后,他经常到现场看施工进度,盼望着早日村民可以上工,也期待着2025年的第一份订单。
成为可复制的模式“如何有效解决村民的打工需求和乡村工厂招工难的问题,我们做了一种探索”。吴志刚告诉记者,2018年,在当时乡村振兴工作队的邀请下,他前往宝山镇考察。
青岛作为著名的“品牌之都”,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巨头企业均在此,家电产业链较长,家电衍生的产值、带动的中小企业也很多,吴志刚心里有了初步答案。
吴志刚到村民家中 寻求招工帮助
“订单企业如何选择?工厂选址在哪比较合适?农村地处偏远,怎样解决物流运输问题?采取何种工作制度?”面对种种难题,吴志刚与当时的宝山镇乡村振兴工作队讨论后,最终敲定方案,进入到胡家村兴办“乡村惠民工厂”,选定了一款最符合乡村工厂作业的产品,组装遥控器。
“这些年,真正的收获是打造了一种可复制的乡村振兴发展模式”。吴志刚内心感慨万分,他告诉记者,把这个工作岗位移出去了20公里,却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的就业。这种“订单企业+惠民工厂+务工群众”的模式,实现人均月增收3000-3600元,而这种模式最大的优势便是能够快速复制。此后的六年时间里“乡村惠民工厂”模式先后成功复制到荒庄村、徐村、大陡崖村、尚庄村、宋家柳沟村。
随后,吴志刚带领记者来到位于保税港区的恒创基地内,激光打印设备正在已经完工的充电头上打印产品商标,两个机器一个小时可以完成 600件产品,只需要一个人工。
吴志刚在工厂跟大家交流
吴志刚拿着一款工人们生产完成的充电头跟记者介绍,由于充电头用途比较广泛,生产量和需求量是非常大。以前只是简单地拼装遥控器,几乎没有技术含量,经济价值自然也低,而如今,无论是焊接、插件、贴片、打印商标……经过升级后的乡村工厂全部能够实现自主生产组装,努力向价值链上游拓展,全产业链的生产,能够大幅提升工厂的接单能力和议价空间。
“劳动强度也能接受,工作时间每天上午8点到下午5点,跟孩子上学放学时间同步,不耽误自己做家务陪娃学习”。正在加工充电头的徐女士告诉记者,去掉保险后自己每月到手三千到四千元之间,能够补贴家用。
“这6年只是证明这个模式是没问题的,还没有经过‘小学考试’”。当记者提及乡村惠民工厂的发展时,吴志刚对于结果并不是最满意,吴志刚举例,如有大型国企或者是上市公司,也能够复制这个模式,那在他眼里就算结束“小学考试”,如果能够铺开全国的话,才能算是结束“大考”。吴志刚认为,乡村振兴工作需要超强的持续性,因此他花了如此大的功夫去研究这件事,也还只是走到了第二步。
吴志刚跟工作人员核对公益岗工资发放问题
后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经济管理学院黄昶生教授和团队把目光投向了乡村惠民工厂模式,多次与吴志刚和青岛西海岸新区乡村振兴工作队访谈沟通,把吴志刚创办“乡村惠民工厂”的经验总结提炼成了企业战略管理案例,入选中国管理案例共享中心案例库,在全国MBA培养院校中共享。
授之以渔养锦鲤在胡家村南800米处两处养殖厂房内,不同规格的锦鲤被养殖在不同池内,这是吴志刚作为“三产融合”新探索。
一个偶然机会,吴志刚陪朋友去观赏鱼基地参观,他发现一条很小的锦鲤就能卖到一两千元,好品相的甚至上万元。他便琢磨,宝山镇坐拥资源优势,本身也是农业小镇,又是风河的源头,水质较好无污染,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才能够体现独特性,才能够可持续发展,他便计划做一个锦鲤繁殖基地。
吴志刚发展的锦鲤养殖产业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独辟蹊径,发展养殖产业!”吴志刚2023年成立了宝山惠民发展集团,投资千万建设了锦鲤工业化养殖基地项目,项目一期已经建成生态过滤池16个,室外培育土塘4个。
“令人可喜的是,从国外引进优秀品种600尾锦鲤种鱼,如今已经繁殖到了30万尾!”吴志刚跟记者展示,最大的鱼体长将近80厘米,颜色鲜艳富有亮泽,很受市场欢迎。吴志刚表示,2025年继续扩大生产,能带动周边100户村民就业。
“我一直在做一件事情,就是先去证明这件事情是对的,首先证明我们能养好锦鲤,那村民也一定能养得很好!其次我们把精力放在孵化和病害防治方面,也就是做好后勤保障,咱不是把鱼卖给村民养殖,而是直接给他,技术饲料我提供,鱼塘都是我们给建,村民养大以后定向收购,从最大程度上减少村民的风险”。下一步,吴志刚考虑让农户包片养殖,他来为农户兜底,减少农户的销售烦恼。
“我希望建成更具特色、更有效率的平台,让村民有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吴志刚想打造一种老百姓能认可的合作模式,特意找到渔业相关的技术专家提供技术支持,在现有规模上,考虑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群,搭建销售平台,将基地打造成集名优锦鲤选育研发、养殖生产、产品销售等于一体的锦鲤渔业产业聚集区。
随着一家家惠民工厂和锦鲤基地的落成,村民们的就业就会更多了,乡村惠民工厂带给吴志刚的不仅是喜悦,更是他奋进的不竭动力。
如今,54岁的吴志刚依旧没有放下前进的脚步,累计开办300余场次培训班,惠及6000余人次,在满足“乡村惠民工厂”的同时,吴志刚帮助村民到协议单位定点就业,对村民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劳务输出。他深知,乡村振兴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会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钟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