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扫墓最通透的解释,让年轻人瞬间顿悟!

很多人说到清明扫墓,不是说迷信、就是稀里糊涂跟着长辈去磕个头。
不知道背后的真正含义。
昨天老年会活动,讨论清明扫墓的事,张大爷拍大腿说:“扫墓啊,表面看是让后辈们,大老远跑去给老祖宗磕头、送吃的,看似挺麻烦,还有点迷信。可实际上,这里头的门道深着呢!”
现在人都很忙,打工的打工,上学的上学,一家人一年到头见不着几回面,兄弟姐妹更是各忙各的,都疏远了。

可一到清明,不管多远,一大家族人都往老家奔——祖坟在那儿立着,血脉在那儿牵着!
拔草的拔草,添土的添土,小辈儿还能听老人讲太爷爷闯关东的故事。
散了一年的麻绳,这一天又拧成一股劲儿,团结一心做一件事: 一来,外人看了不敢轻易欺负;二来,联络感情,谁家要是有困难,能帮的一起帮。
就像一根筷子容易折断,一把筷子掰不断,这就是老祖宗的智慧,怕咱们把家过散了!

另外,咱也不知道供的食物祖宗能不能吃到,烧的纸钱他们能不能收到,但有个事儿挺神奇。
你们发现没有?你烧纸的时候,不管有没有风,那火苗总往你的方向飘。
大家抢着添纸钱,其实心里都明白,要的就是这个热闹劲儿!
树无根不长,人无根不立。
仔细观察一下就能看出,那些家里糟心事不断的家庭,多半是缺了这份“根”的念想。
孩子连太爷爷叫啥都不知道,年轻人结婚连祖宗都不拜,这不就是跟手机没了充电线一样吗?

清明上坟啊,就是给全家“充充电”。
跪在祖坟前,想想自己从哪儿来,该往哪儿去,心里那杆秤自然就摆正了。
所以啊,别说什么迷不迷信的。
咱烧的不是纸,是惦记和寻根;磕的不是头,是传承和感恩。
看那些从城里回来的年轻人,开始嫌土脏、怕虫子,可听完老祖宗的故事,一把鼻涕一把泪,立马就懂了——这才是清明的真谛!

让飘在外头的风筝有线牵着,让分开的兄弟还记得,是一个娘胎里出来的。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根脉不可不续。
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