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8 日,在四川乐山街头,一场特别的 “诈骗对决” 上演。当天下午,一位女士轻信网络刷单返利骗局,向警方求助。诈骗分子以 “缴纳保证金激活高额佣金” 为由,诱使她分批次转账。乐山反诈中心接警后,没按常规冻结账户,而是开展 “沉浸式反诈”。
民警确认诈骗链条完整后,很快和受害人达成一致,用五万元冥币伪装成现金,装进黑色塑料袋,放在郊区公园长椅下。晚上,两名戴鸭舌帽的男子来取,看到冥币后情绪失控,狂发质问语音。埋伏的民警趁机抓捕,过程被执法记录仪拍下。
这种 “以诈制诈” 并非偶然。之前多地反诈时,传统冻结账户虽能止损,但难抓核心嫌疑人。而诈骗团伙的 “现金自提” 环节,成了破案关键。
警方押解嫌疑人时又有收获。嫌疑人手机里 “货已发出” 的信息,显示有三万元正通过出租车转移。民警联动交通监控,在高速路口拦截车辆,从后备箱礼盒夹层查获赃款。此次行动人赃并获,逆向追踪共挽回市民损失十二万元。
执法记录仪里诈骗分子看到冥币崩溃的画面在社交媒体传播,引发关注。# 骗子被假钱骗了 #话题两小时阅读量破亿。网友幽默评论,这背后是公众对反诈工作的共鸣。
主流媒体从执法创新角度解读,新华社赞民警有战术智慧,《法治日报》称体现执法与时俱进。不过,法学界也理性讨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提醒要警惕 “钓鱼执法” 边界,建议出台配套司法解释。
五、事件意义这起事件成为 2025 年反诈标志性案例,突破了传统思维。面对高科技诈骗,“冥币诱捕” 有三重突破:建立全链条打击模式、形成舆论普法效应、验证侦查主动权前移可能。
更重要的是,公众防诈认知有了进步。网友制作表情包传播,完成全民反诈二次教育,人们从 “被动防御” 转向 “主动识别”,这对构建反诈体系很关键。
有短视频高赞评论说 “看到骗子气急败坏,相信邪不压正”,这说出了行动的价值。警方用特别方式反击犯罪,重构了数字时代正义。
“天下无诈” 需全民参与,公众要警惕诈骗,理解法律边界。日常做好防护,警方创新实践也证明正义一方在博弈中有更多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