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君的起点有点接地气
1982年的深秋,十九岁的赵君站在山东话剧团后台,那会儿的赵君,日子过得简单得不能再简单。高考落榜后,他没啥退路,就留在山东话剧团干些杂活儿。白天忙着搬道具,木头椅子、铁架子、成捆的绳子,一样样扛在肩上。他干活时,旁边演员们忙着对词儿,嗓门扯得老高,偶尔有人喊他过去搭把手,挪个桌子啥的。

到了晚上,剧团安静下来,他就找个角落,借着昏黄的灯光翻看从别人那儿借来的表演书,纸页翻得卷了边,手指在书上划来划去,嘴里小声念叨着台词。没老师教,全靠自己琢磨,有时还偷摸站在后台,看台上演员咋演,记下点滴细节。就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愣是抓住了第二次高考的机会,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与此同时,千里之外的武汉军区大院里,郑卫莉正一门心思扑在话剧上。她那会儿穿着军装,肩膀上扛着硬邦邦的肩章,口袋里总塞着一本《演员的自我修养》,书皮磨得发毛,边角卷起来,书页上还夹着她用铅笔写下的密密麻麻的笔记。午休时间,大院里的排练厅安静得只剩蝉鸣,她就一个人躲在角落,翻开剧本研究《雷雨》里的四凤。

排练厅的地板是水泥的,凉气从脚底往上钻,她盘腿坐在一张旧木椅上,手里攥着剧本,眼睛盯着台词,嘴唇微微动着,像在默念。大院里偶尔有军车开过,扬起一片灰尘,她就抬头看一眼,又低头继续翻书。郑卫莉打小在武汉长大,湖北艺术学院毕业前,她就在这儿练就了一身扎实的表演功底。
赵君和郑卫莉的缘分
1992年,赵君和郑卫莉在北京电影制片厂的摄影棚里首次有了交集。那一年,赵君正在拍摄一部影片,化妆师每天忙着用胶水给他脸上粘贴假刀疤,细心地调整位置,确保镜头里的效果真实。而就在隔壁的更衣室里,郑卫莉正为《私人保镖》中女二号的角色忙碌,她需要在短时间内换好戏服,准备下一场戏。

那部戏里,她扮演一个需要不少动作戏的角色,拍摄间隙,她常常一边整理服装一边核对剧本。到了收工时间,剧组发下盒饭,赵君和郑卫莉自然而然地凑到了一起。盒饭里有炒土豆丝,赵君熟练地用筷子挑出里面的花椒粒,顺手教郑卫莉这个小技巧。
郑卫莉也不甘示弱,笑着教他用湖北方言说“搞么斯”,也就是“干什么”的意思,两人一来一往,聊得不亦乐乎。道具组的一个老师傅正好路过,看见这俩人一边吃饭一边逗趣,随口扔下一句:“你们俩这模样,比戏里演的情侣还像回事!”这话虽是玩笑,却也成了两人缘分的起点。从那次盒饭时光开始,赵君和郑卫莉的关系逐渐拉近,片场里的合作慢慢延伸到了生活中的默契。

几年后的1995年,赵君和郑卫莉再度携手,合作拍摄了影片《吴二哥请神》。这部戏拍摄时,郑卫莉已经怀孕七个月,但她依然坚持亲自上阵,连一些需要跑动的镜头都不用替身。片场里,她挺着大肚子,穿着戏服,走路时得小心翼翼地扶着腰,但每次导演喊“开机”,她就立刻进入角色,动作干脆利落。
这部影片最终让两人迎来了事业的高光时刻。1996年的金鸡奖颁奖礼上,赵君和郑卫莉一起登台领奖,成为金鸡奖历史上唯一一对夫妻同台领奖的演员。台下的记者们抓紧时间按下快门,闪光灯亮成一片,这张带着“三口之家”气息的照片,后来被二十多家媒体转载,成了那届颁奖礼的经典画面。1996年,他们的儿子赵正天出生,满月酒在北京电影厂的食堂里办得热热闹闹。
家庭裂痕咋来的
到了千禧年,赵君和郑卫莉的婚姻开始出现裂痕。2000年,赵君忙于拍摄《看车人的七月》,那段时间,他几乎泡在片场,每天对着剧本反复推敲台词,中午休息时就随便啃几口凉包子,赶着下一场戏的进度。而同一时间,郑卫莉却带着三岁的赵正天在武汉儿童医院奔波,孩子生了病,她得守在输液室,盯着点滴一滴滴落下。

两人的生活轨迹在这几年里越拉越远,赵君常年在外拍戏,郑卫莉则更多地留在家里照顾孩子,聚少离多成了常态。到了2002年深冬,这段婚姻终于走到了尽头。离婚协议是在《大江东去》剧组的临时板房里签下的,协议上“抚养权归女方”几个字写得清清楚楚,赵正天跟着郑卫莉,赵君则收拾行囊,继续投入片场的工作。
与此同时,杜志国的感情之路也在经历波折。他一生有过三段婚姻,第一段是与杨丽,婚后生下儿子杜淳,但这段婚姻最终以离婚收场。离婚后,杜淳跟着母亲杨丽生活,与杜志国的关系一度变得疏远。第二段婚姻是与演员赵娜,2002年夏天,两人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交往一年多后,于2004年1月2日正式结婚。

赵娜之前也有一段婚姻,她的前夫是祝延平,因主演电视剧《武松》而闻名全国。两人1980年在拍摄《元帅之死》时相识,随后结婚,生下一个儿子,但儿子四岁时,两人因感情不和离婚。杜志国与赵娜的婚姻也没能长久,几年后两人分手,结束了第二段婚姻。离婚后,郑卫莉带着赵正天走进了杜志国的生活。
西北荒原的硬汉:赵君没停下脚步
2002年与郑卫莉离婚后,赵君的演艺生涯逐渐转向了条件更为艰苦的西北地区。他的脚步没有停下,反而在荒凉的环境中迈得更坚定。2006年,他接下了《最后的骑兵》这部戏,拍摄地点在内蒙的草原上。为了更好地融入角色,他直接住进了当地的骑兵连,整整三个月与马匹和骑兵们同吃同住。每天清晨,他跟着骑兵们一起喂马,学会了如何用锤子和钉子单手给战马钉掌,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

拍摄过程中,他需要骑马完成大量镜头,风沙吹过脸庞,阳光晒得皮肤黝黑,身上那股硬朗的气质越来越像个真正的老兵。这部戏完成后,赵君的名字开始与“硬汉”角色挂钩,他的表演风格也从此带上了几分粗砺的味道。几年后的2009年,他又接拍了《血色清晨》,这部戏的拍摄地更加极端,气温常年在零下二十度徘徊。寒风中,他裹着一件厚实的军大衣,手里攥着剧本,钢笔因为低温冻得写不出字,他只能用铅笔在纸上划下歪歪扭扭的批注。每讲完一段,他得搓搓手取暖,再接着下一场。
到了2015年,赵君已经五十岁,却依然没有放慢步伐。那一年,他主演了《闯关东前传》,拍摄中有一场冰面追车的重头戏。剧组原本计划用替身,但他坚持亲自上阵。冰面上,他被威亚吊着,穿着厚重的戏服,跟着车跑了好几条。威亚师傅看着他这把年纪还这么拼,忍不住对着对讲机喊了一句:“赵老师您这岁数悠着点!”可赵君只是摆摆手,继续调整姿势,直到导演满意为止。

这场戏拍完,他的膝盖和腰都有些酸痛,但最终呈现的镜头效果让整个剧组都竖起了大拇指。他的演艺之路没有因为婚姻的结束而停滞,反而在艰苦的环境中找到了新的突破,站稳了脚跟,成为圈里公认的硬汉代表。与此同时,郑卫莉和杜志国的生活则走上了另一条轨道。
两人结婚后,日子过得平稳而低调,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杜志国的儿子杜淳逐渐在娱乐圈崭露头角,凭借多部热播剧成了备受关注的“男神”。不过,杜淳曾公开表示,自己目前没有成家的打算。杜志国对此并不着急,顺着儿子的意愿,没有催促他赶紧结婚。
岁月咋就这么快呢
到了2024年,赵君已经六十一岁,岁月在他脸上刻下了痕迹。他接下了《小日子》这部戏,每天在剧组化妆间里忙着准备。拍摄间隙,场务里一个小姑娘刷着手机,突然喊了一声:“赵老师您前妻上热搜了!”原来,郑卫莉最近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了一段插花教学。她在视频里熟练地修剪花枝,搭配花瓶,动作流畅自然。

镜头一晃,杜志国从背景走过,手里端着一只茶杯,侧影一闪而过。这一幕被网友截图放大,登上了热搜榜。赵君听到这个消息,手上正整理戏服的动作停了一下,随后继续捋平褶皱,起身准备下一场戏。
与郑卫莉离婚后,赵君再也没踏进婚姻的门槛,赵君依然独自生活在北京,从打杂工人到后来两次站上金鸡奖领奖台的实力派演员,赵君的半生写满了跌宕起伏的故事。单身的日子,他过得充实而低调,有人问起感情,他只是笑笑,转身又钻进下一个角色。
参考资料:[1]央视.电视剧《大河儿女》登陆央视一套黄金档[J].当代电视,2014(5):46-46
